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才能学好物理。
【关键词】激发; 物理; 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都应研究的问题。为此,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那样,努力争取成功。”这时我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两张纸被大气压紧压在一起;用力吹向小漏斗,小漏斗下的乒乓球被小漏斗紧紧“吸”住等等有趣的实验,使他们智慧的火花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同时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重视实验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就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
对于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联电路连接时学生就很感兴趣,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学生就伸长脖子在观察,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连接电路,则一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我在讲解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特别是女学生当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盏灯亮时,高兴得大叫起来:我们成功啦。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一些老师是先总结了透镜成像的特点,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结论去完成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去完成实验,再和我一起总结。这样更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废牙膏皮来完成“核潜艇”浮沉实验。学生自做降落伞,然后分组比赛等。当实验成功后同学们不但能领略直接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为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而感到满足。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3 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象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电压、电流这一部分,电压、电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电压、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单从课本中的介绍,同学们没有感官的认识,相对抽象,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在这节课里,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制作了水路,电路模型。在水路模型中,当我打开阀门后,同学们会发现水轮机先转动,过了一会水轮机又会慢慢停下来。我就提出问题:水轮机为什么会转动呢?过一会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会说出原来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水管中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转动,后来两边水面高度又变为一样,水管中没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停下来。我接着又提了个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续转动呢?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得出结论。我在水路上方加一个水泵,当水泵工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水泵两边的水面始终不在同一高度,水轮机也就持续转动。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泵是用来产生水压的。这时我就在水路模型旁边显示一个电路,电路中有开关,导线,电源,灯泡。然后我就提问:与水路类似,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持续发光呢?同学们就很容易得出: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源,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在这里电源相当于水泵,开关相当于阀门,导线相当于水管,灯泡相当于水轮机。通过两个简单的模型比较,我们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压,电流与实际生活中的水压,水流结合在一起,也就很容易掌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了。
4 重视物理课本,增强兴趣
新教科书以其有趣的故事、事例、现象实验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尤其是一些漫画)等特点,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又如新教科书中的“想想议议”,“小实验”、“阅读材料”及增加的与生活、现代科技关系密切的声音、无线电通讯常识、放射现象、核能等知识使教材变得富有色彩,使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引人入胜,给学生以内心的体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5 适时评价,激励兴趣
要学好物理,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表扬鼓励。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学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每次上台练习或每次考试,当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可以加以表扬,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学好物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精心设计实验、精心设计所要表达的语言,并能热情关怀和鼓励学生,使师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密切配合,那么就能很好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 物理; 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都应研究的问题。为此,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那样,努力争取成功。”这时我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两张纸被大气压紧压在一起;用力吹向小漏斗,小漏斗下的乒乓球被小漏斗紧紧“吸”住等等有趣的实验,使他们智慧的火花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同时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重视实验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就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
对于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联电路连接时学生就很感兴趣,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学生就伸长脖子在观察,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连接电路,则一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我在讲解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特别是女学生当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盏灯亮时,高兴得大叫起来:我们成功啦。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一些老师是先总结了透镜成像的特点,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结论去完成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去完成实验,再和我一起总结。这样更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废牙膏皮来完成“核潜艇”浮沉实验。学生自做降落伞,然后分组比赛等。当实验成功后同学们不但能领略直接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为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而感到满足。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3 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象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电压、电流这一部分,电压、电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电压、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单从课本中的介绍,同学们没有感官的认识,相对抽象,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在这节课里,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制作了水路,电路模型。在水路模型中,当我打开阀门后,同学们会发现水轮机先转动,过了一会水轮机又会慢慢停下来。我就提出问题:水轮机为什么会转动呢?过一会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会说出原来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水管中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转动,后来两边水面高度又变为一样,水管中没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停下来。我接着又提了个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续转动呢?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得出结论。我在水路上方加一个水泵,当水泵工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水泵两边的水面始终不在同一高度,水轮机也就持续转动。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泵是用来产生水压的。这时我就在水路模型旁边显示一个电路,电路中有开关,导线,电源,灯泡。然后我就提问:与水路类似,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持续发光呢?同学们就很容易得出: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源,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在这里电源相当于水泵,开关相当于阀门,导线相当于水管,灯泡相当于水轮机。通过两个简单的模型比较,我们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压,电流与实际生活中的水压,水流结合在一起,也就很容易掌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了。
4 重视物理课本,增强兴趣
新教科书以其有趣的故事、事例、现象实验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尤其是一些漫画)等特点,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又如新教科书中的“想想议议”,“小实验”、“阅读材料”及增加的与生活、现代科技关系密切的声音、无线电通讯常识、放射现象、核能等知识使教材变得富有色彩,使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引人入胜,给学生以内心的体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5 适时评价,激励兴趣
要学好物理,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表扬鼓励。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学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每次上台练习或每次考试,当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可以加以表扬,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学好物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精心设计实验、精心设计所要表达的语言,并能热情关怀和鼓励学生,使师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密切配合,那么就能很好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