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学校教育当中,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需要注重学生心理与素质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教学当中,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首先分析了儿童心理及其发展的相关概述,然后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教学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严重忽视,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加上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而小学生本身年龄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概率也比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一、儿童心理及其发展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儿童本身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往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非常大。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均与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分析儿童心理特征具有重大意义。以下针对儿童心理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敏感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本身心智、智商、思维模式等均处于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与行为能力,生理和心理发展均十分迅速。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首先具备敏感性,而不同学生心理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甚至敏感点、出现时间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其心理敏感点,才能更好地做疏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二,可塑性。从各方面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懵懂状态,其思维体系、价值观念等均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心理存在无数种可能,其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十分强烈,也就造就了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第三,阶段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均会发生改变,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小学生心理特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遵循着相应的规律,其中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提高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因超越课堂与教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不同的学生本身存在个性化差异,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更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本性与心理发展特点,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贯穿整个学校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以校长、教导处、班主任、教师为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认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教师也应该定期做好学生心理状态评估,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2.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让学生更加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且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到心理健康知识,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例如:在“盲目轻信不可取”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当下比较热门的社会事件,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充分明确盲目轻信他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警惕意识之后,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教导学生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其本身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能落到实处,真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小日记伴我行”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師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然后在评价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褒贬,而是应该注重挖掘学生身上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再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征,提升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新.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34-36.
[2]焦丽梅.锦州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研:以锦州市区小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7,16(1):139-140.
[3]任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7,24(36):40-41.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教学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严重忽视,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加上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而小学生本身年龄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概率也比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一、儿童心理及其发展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儿童本身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往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非常大。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均与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分析儿童心理特征具有重大意义。以下针对儿童心理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敏感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本身心智、智商、思维模式等均处于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与行为能力,生理和心理发展均十分迅速。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首先具备敏感性,而不同学生心理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甚至敏感点、出现时间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其心理敏感点,才能更好地做疏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二,可塑性。从各方面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懵懂状态,其思维体系、价值观念等均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心理存在无数种可能,其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十分强烈,也就造就了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第三,阶段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均会发生改变,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小学生心理特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遵循着相应的规律,其中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提高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因超越课堂与教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不同的学生本身存在个性化差异,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更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本性与心理发展特点,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贯穿整个学校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以校长、教导处、班主任、教师为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认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教师也应该定期做好学生心理状态评估,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2.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让学生更加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且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到心理健康知识,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例如:在“盲目轻信不可取”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当下比较热门的社会事件,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充分明确盲目轻信他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警惕意识之后,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教导学生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其本身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能落到实处,真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小日记伴我行”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師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然后在评价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褒贬,而是应该注重挖掘学生身上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再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征,提升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新.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34-36.
[2]焦丽梅.锦州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研:以锦州市区小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7,16(1):139-140.
[3]任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7,24(36):40-4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