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福布斯公布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乔婉姗位列其中。
在此之前,乔婉姗和同伴苏芷君已被国际领先的社会企业创投会Echoing Green挑选为2008年最佳20名社会企业家,并封为Echoing Green院士,这是台湾和香港地区首次有人获得这一头衔。2009年,乔婉姗作为亚太区决赛入围选手,入选“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
乔婉姗之所以获得这么多的肯定,全是因为Shokay。
从哈佛牵头“牛”出来
2006年以前,Shokay这个单词在乔婉姗脑海中,只是中文“牦牛绒”的英文意思。对这个从小在美国和台湾长大的女孩来说,Shokay一直陌生地存在于书本中遥远的藏地。
但让乔婉姗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把女儿送到哈佛读书,毕业时她是“牵着一头青藏高原的牦牛走出哈佛校园的。”
乔婉姗说,她自己也没有想到。
2006年1月,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就读的乔婉姗和同伴苏芷君攻读国际发展硕士时,领到的课题是“如何用更持久的方式挑战贫困?”课题的主旨是:运用自己的商业经验,结合有关社会发展和公营部门方面的知识,为社会扶贫出力。而乔婉姗和苏芷君则设想通过“尝试着去了解贫穷问题,试想怎样才能为贫穷问题设计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让其在中国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于是,这两个女孩选择了到中国大陆的西部落后地区去。
在青海和西藏,两个从小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女孩子,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逼近生存底线的贫困。她们决定在这里完成自己的课题。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什么才能作为创业的元素和开端呢?她们把目光投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选择和排除不断交替之后,当地人生活最重要的“伙伴”牦牛,终于让她俩眼前一亮。
这两个来自丰富物质世界的女孩明白,精纺过的牦牛绒在她们的世界是何等的稀缺和昂贵。而在这里,大量的牦牛绒被原始手工粗糙地加工后,仅被用于日常的保暖。
“中国拥有全世界85%以上的牦牛,约有1300万头,其中90%以上都生长在青藏高原上。”乔婉姗说:“牦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到2.62公斤,幼龄牛为1.30到1.35公斤,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显然,原料是有足够保障的。
回到美国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她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寻世界各地专家鉴定牦牛绒的品质。她们明白,要创建一个高端的纺织类品牌,必须要按照工业文明世界的时尚观来改造,色彩、精纺、设计流行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半年间,她们还寻访了大大小小的厂家,分析如何将不同品质的牦牛绒应用到编织、漂染等过程中。
但是,这些工作仍不能满足哈佛的要求,因为还有环保问题。最终,牦牛与草原保育工作的关系,成为她们交给学校的研究报告之一。
2006年秋,她们的课题研究报告从哈佛拿到1.5万美元奖学金。有了这笔创业基金,Shokay这个以牦牛绒为核心的品牌正式诞生了。
为此,她们必须再回到藏地。
让牦牛绒变成布料
在上海泰康路田子坊,有一家卖纯手工编织的柔软的毛绒围巾、手套、帽子、围巾、配饰,针织衫、家居用品的店,吸引着众多购物达人们的眼光。这些制品从100元的小饰品到6000元的厚盖毯,还有为不丹国王定制过一款价值数十万元的礼品挂毯。
这里是乔婉姗在上海开的Shokay旗舰店。
除了材料的不同寻常之外,Shokay还要让顾客了解到,Shokay产品并不是一般的国内工厂货,而是采用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商业模式,将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联系到了一起。
“Shokay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藏地贫困农民与上海崇明岛务农的妇女带来了比过去更高的经济收益。”
在上海这家概念店里,Shokay的每件手工织品都有一个说明这件商品编织者背景的标签。“大家买到的不仅只是一副手套、一个枕头或一条围巾,还是一个陌生人的生活故事。”乔婉姗说。
2007年3月前,青海省共和县黑马河乡几乎与外界市场隔绝。两个来自异乡的年轻姑娘,用普通话向牧民提出一个陌生的诉求。牧民们迟疑着将牦牛绒,交到这两个城市姑娘的手中。在收购的第一袋牛绒上,她们写下了几个当地藏民看不懂的字母Shokay。随后,两位姑娘向牧民们详细介绍了Shokay,并教授他们如何分辨和梳理出牦牛身上最细软的绒毛。
牧民们其实是让这两位姑娘的收购价格吸引了,她们给出的价格是每公斤95元,而过去来收购的商人,不管毛和绒,都只给每公斤5元。
这两个姑娘就是乔婉姗和苏芷君,按照她们研究的课题,要“为贫穷问题设计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Shokay在当地每收一公斤牦牛绒,就要有5元拨入牧民的社区发展基金,推行向Shokay借贷牦牛,协助暂时没有牦牛的底层牧民一起参与。
“我们已经和牧民打成了一片。”Shokay很快就有了3000多户合作农户,2012年计划发展到10000户。Shokay还专门培养当地藏民加入他们团队,“我们在上海有一个13人的团队,在西宁有两名员工,这两人都是当地藏民,负责每年一次的牦牛绒采购。”乔婉姗说。
接下来就是如何纺织和设计的问题,这是她们遇到的最大瓶颈。由于牦牛绒纤维太短,纺纱难度大,与丝、羊毛混纺,都不理想,很多工厂没见过牦牛绒,都推辞了。她们到河北石家庄找专门梳洗毛绒的厂商,又听说苏州、内蒙古的纺织厂可能有办法,就赶紧去找。最终,她们找到完美的混纺比例,将洗净的绒纺织成布。
做中国的奢侈品牌
现在的Shokay已经成为一家时尚公司。
“我们最初的想法并非如此,但我们很快由一家纺织品公司转变为现在的时尚公司,是有一些权衡取舍,因为我们大部分产品只能适用于冬季。”乔婉姗说。
Shokay的一大特色,就是手工编织,将毛线制成最终的成品。她们在上海崇明岛找到了当地处于低收入状态的妇女,建立了一个编织合作社。乔婉姗得意地告诉记者,“技艺精湛的农村织娘们一针一线地编织了我们绝大多数充满个性和关怀的织品。” 在乔婉姗她们的心目中,Shokay不应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如果Shokay只是一家纯粹的时尚品牌,我们只需要设计产品,交给工厂加工,然后再销售就可以了。同时我可能也不会组建自己的手工编织团队,因为我完全可以把工作外包。但是我们希望与牧民和织娘一起合作,因为我们想提高他们的收入。这就是社会企业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微妙差别。”
纯手工个性制造、质地来自遥远藏地、每头牛一年只能提供100克牦牛绒的有限性、哈佛的理念以及专业的设计,所有这些元素,给Shokay注入的是奢侈品的路线。
“一条围巾700元,也不是极奢侈。乔婉姗的理想是,“以后人们想到牦牛绒,就想到Shokay。在更远的未来,人们一想到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牌,就会想到Shokay。”
刚创建时,Shokay的销售更多是以海外门店代销居多,顾客可以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商铺里买到Shokay的产品。2007年,Shokay在上海设立了两个直营店。现在,全世界共有130家店铺定点售卖,每年的营业增长率超过150%。
近日,S h o k a y与法国著名服饰品牌Agnes.b开始合作。乔婉珊说,“Shokay将为Agnes.b定制一批畅销的产品作为合作产品,贴上两者产品商标,在Agnes.b的店铺中销售。”
“社会企业”的责任
注意Shokay的人可以发现,Shokay成立至今,几乎没有投入大把资金进行广告宣传。
“我们有大量的资金来自于各种竞赛。”乔婉姗和同伴不断参加不同机构和学院的商业计划比赛,在哈佛商业学院主办的此类比赛中摘得头筹,获得“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亚洲区前三名等。
“通过这些比赛,获得很多公众曝光率、关系网和投资。”乔婉姗说,“我们与各类捐赠者有联系,新加坡星展银行就与我们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公益合作。Shokay是一家营利性的社会企业。”
S h o k a y的股东V e n t u r e s i n Development(ViD)是个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是乔婉姗和苏芷君在刚开始创业时创立的。她们还有一家经营奶酪的企业,规模比Shokay小一些。她们将这两个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注入到ViD,用于推进社会发展项目和社区研究。比如,在藏区,ViD为了解决藏民贫困问题,让买不起牦牛的牧民可以租一头,然后把牦牛纤维卖给Shokay。ViD还对牧民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只把牦牛最柔软的纤维梳理出来。此外,ViD还在藏区开展一项妇女健康教育计划,让这里的妇女了解怎样识别疾病信号。“在严重缺乏医生的牧区,这项技能可谓十分关键。”乔婉姗说。
Shokay的运营模式,成为对“社会企业”最好的注解。
“社会企业是采用一个创新的盈利模式,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乔琬珊表示,“我在沃顿读书时,开始对社会企业这一概念感兴趣。我曾在秘鲁和智利从事过一个学期的国际发展工作,其间我意识到,将自己所学到的商业理念以一种对社会有影响力的方式付诸实践,将会大有作为。此外,因为我来自台湾,我的搭档来自香港,我们认为相比于拉美地区,我们在亚洲会有更好的贡献和更快的发展。”
乔婉姗还告诉记者,她们最初的愿景不只是建立Shokay,而是希望ViD能够最终成为社会企业的孵化器,Shokay其实只是她们实现理想所走的第一步。
在与环球精英们进行交流时,乔婉姗说道:“通过吸取Shokay成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我们将拥有成为未来的优秀孵化器的实践经验,而不仅是照搬书本理论。”
在此之前,乔婉姗和同伴苏芷君已被国际领先的社会企业创投会Echoing Green挑选为2008年最佳20名社会企业家,并封为Echoing Green院士,这是台湾和香港地区首次有人获得这一头衔。2009年,乔婉姗作为亚太区决赛入围选手,入选“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
乔婉姗之所以获得这么多的肯定,全是因为Shokay。
从哈佛牵头“牛”出来
2006年以前,Shokay这个单词在乔婉姗脑海中,只是中文“牦牛绒”的英文意思。对这个从小在美国和台湾长大的女孩来说,Shokay一直陌生地存在于书本中遥远的藏地。
但让乔婉姗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把女儿送到哈佛读书,毕业时她是“牵着一头青藏高原的牦牛走出哈佛校园的。”
乔婉姗说,她自己也没有想到。
2006年1月,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就读的乔婉姗和同伴苏芷君攻读国际发展硕士时,领到的课题是“如何用更持久的方式挑战贫困?”课题的主旨是:运用自己的商业经验,结合有关社会发展和公营部门方面的知识,为社会扶贫出力。而乔婉姗和苏芷君则设想通过“尝试着去了解贫穷问题,试想怎样才能为贫穷问题设计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让其在中国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于是,这两个女孩选择了到中国大陆的西部落后地区去。
在青海和西藏,两个从小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女孩子,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逼近生存底线的贫困。她们决定在这里完成自己的课题。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什么才能作为创业的元素和开端呢?她们把目光投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选择和排除不断交替之后,当地人生活最重要的“伙伴”牦牛,终于让她俩眼前一亮。
这两个来自丰富物质世界的女孩明白,精纺过的牦牛绒在她们的世界是何等的稀缺和昂贵。而在这里,大量的牦牛绒被原始手工粗糙地加工后,仅被用于日常的保暖。
“中国拥有全世界85%以上的牦牛,约有1300万头,其中90%以上都生长在青藏高原上。”乔婉姗说:“牦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到2.62公斤,幼龄牛为1.30到1.35公斤,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显然,原料是有足够保障的。
回到美国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她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寻世界各地专家鉴定牦牛绒的品质。她们明白,要创建一个高端的纺织类品牌,必须要按照工业文明世界的时尚观来改造,色彩、精纺、设计流行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半年间,她们还寻访了大大小小的厂家,分析如何将不同品质的牦牛绒应用到编织、漂染等过程中。
但是,这些工作仍不能满足哈佛的要求,因为还有环保问题。最终,牦牛与草原保育工作的关系,成为她们交给学校的研究报告之一。
2006年秋,她们的课题研究报告从哈佛拿到1.5万美元奖学金。有了这笔创业基金,Shokay这个以牦牛绒为核心的品牌正式诞生了。
为此,她们必须再回到藏地。
让牦牛绒变成布料
在上海泰康路田子坊,有一家卖纯手工编织的柔软的毛绒围巾、手套、帽子、围巾、配饰,针织衫、家居用品的店,吸引着众多购物达人们的眼光。这些制品从100元的小饰品到6000元的厚盖毯,还有为不丹国王定制过一款价值数十万元的礼品挂毯。
这里是乔婉姗在上海开的Shokay旗舰店。
除了材料的不同寻常之外,Shokay还要让顾客了解到,Shokay产品并不是一般的国内工厂货,而是采用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商业模式,将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联系到了一起。
“Shokay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藏地贫困农民与上海崇明岛务农的妇女带来了比过去更高的经济收益。”
在上海这家概念店里,Shokay的每件手工织品都有一个说明这件商品编织者背景的标签。“大家买到的不仅只是一副手套、一个枕头或一条围巾,还是一个陌生人的生活故事。”乔婉姗说。
2007年3月前,青海省共和县黑马河乡几乎与外界市场隔绝。两个来自异乡的年轻姑娘,用普通话向牧民提出一个陌生的诉求。牧民们迟疑着将牦牛绒,交到这两个城市姑娘的手中。在收购的第一袋牛绒上,她们写下了几个当地藏民看不懂的字母Shokay。随后,两位姑娘向牧民们详细介绍了Shokay,并教授他们如何分辨和梳理出牦牛身上最细软的绒毛。
牧民们其实是让这两位姑娘的收购价格吸引了,她们给出的价格是每公斤95元,而过去来收购的商人,不管毛和绒,都只给每公斤5元。
这两个姑娘就是乔婉姗和苏芷君,按照她们研究的课题,要“为贫穷问题设计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Shokay在当地每收一公斤牦牛绒,就要有5元拨入牧民的社区发展基金,推行向Shokay借贷牦牛,协助暂时没有牦牛的底层牧民一起参与。
“我们已经和牧民打成了一片。”Shokay很快就有了3000多户合作农户,2012年计划发展到10000户。Shokay还专门培养当地藏民加入他们团队,“我们在上海有一个13人的团队,在西宁有两名员工,这两人都是当地藏民,负责每年一次的牦牛绒采购。”乔婉姗说。
接下来就是如何纺织和设计的问题,这是她们遇到的最大瓶颈。由于牦牛绒纤维太短,纺纱难度大,与丝、羊毛混纺,都不理想,很多工厂没见过牦牛绒,都推辞了。她们到河北石家庄找专门梳洗毛绒的厂商,又听说苏州、内蒙古的纺织厂可能有办法,就赶紧去找。最终,她们找到完美的混纺比例,将洗净的绒纺织成布。
做中国的奢侈品牌
现在的Shokay已经成为一家时尚公司。
“我们最初的想法并非如此,但我们很快由一家纺织品公司转变为现在的时尚公司,是有一些权衡取舍,因为我们大部分产品只能适用于冬季。”乔婉姗说。
Shokay的一大特色,就是手工编织,将毛线制成最终的成品。她们在上海崇明岛找到了当地处于低收入状态的妇女,建立了一个编织合作社。乔婉姗得意地告诉记者,“技艺精湛的农村织娘们一针一线地编织了我们绝大多数充满个性和关怀的织品。” 在乔婉姗她们的心目中,Shokay不应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如果Shokay只是一家纯粹的时尚品牌,我们只需要设计产品,交给工厂加工,然后再销售就可以了。同时我可能也不会组建自己的手工编织团队,因为我完全可以把工作外包。但是我们希望与牧民和织娘一起合作,因为我们想提高他们的收入。这就是社会企业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微妙差别。”
纯手工个性制造、质地来自遥远藏地、每头牛一年只能提供100克牦牛绒的有限性、哈佛的理念以及专业的设计,所有这些元素,给Shokay注入的是奢侈品的路线。
“一条围巾700元,也不是极奢侈。乔婉姗的理想是,“以后人们想到牦牛绒,就想到Shokay。在更远的未来,人们一想到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牌,就会想到Shokay。”
刚创建时,Shokay的销售更多是以海外门店代销居多,顾客可以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商铺里买到Shokay的产品。2007年,Shokay在上海设立了两个直营店。现在,全世界共有130家店铺定点售卖,每年的营业增长率超过150%。
近日,S h o k a y与法国著名服饰品牌Agnes.b开始合作。乔婉珊说,“Shokay将为Agnes.b定制一批畅销的产品作为合作产品,贴上两者产品商标,在Agnes.b的店铺中销售。”
“社会企业”的责任
注意Shokay的人可以发现,Shokay成立至今,几乎没有投入大把资金进行广告宣传。
“我们有大量的资金来自于各种竞赛。”乔婉姗和同伴不断参加不同机构和学院的商业计划比赛,在哈佛商业学院主办的此类比赛中摘得头筹,获得“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亚洲区前三名等。
“通过这些比赛,获得很多公众曝光率、关系网和投资。”乔婉姗说,“我们与各类捐赠者有联系,新加坡星展银行就与我们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公益合作。Shokay是一家营利性的社会企业。”
S h o k a y的股东V e n t u r e s i n Development(ViD)是个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是乔婉姗和苏芷君在刚开始创业时创立的。她们还有一家经营奶酪的企业,规模比Shokay小一些。她们将这两个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注入到ViD,用于推进社会发展项目和社区研究。比如,在藏区,ViD为了解决藏民贫困问题,让买不起牦牛的牧民可以租一头,然后把牦牛纤维卖给Shokay。ViD还对牧民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只把牦牛最柔软的纤维梳理出来。此外,ViD还在藏区开展一项妇女健康教育计划,让这里的妇女了解怎样识别疾病信号。“在严重缺乏医生的牧区,这项技能可谓十分关键。”乔婉姗说。
Shokay的运营模式,成为对“社会企业”最好的注解。
“社会企业是采用一个创新的盈利模式,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乔琬珊表示,“我在沃顿读书时,开始对社会企业这一概念感兴趣。我曾在秘鲁和智利从事过一个学期的国际发展工作,其间我意识到,将自己所学到的商业理念以一种对社会有影响力的方式付诸实践,将会大有作为。此外,因为我来自台湾,我的搭档来自香港,我们认为相比于拉美地区,我们在亚洲会有更好的贡献和更快的发展。”
乔婉姗还告诉记者,她们最初的愿景不只是建立Shokay,而是希望ViD能够最终成为社会企业的孵化器,Shokay其实只是她们实现理想所走的第一步。
在与环球精英们进行交流时,乔婉姗说道:“通过吸取Shokay成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我们将拥有成为未来的优秀孵化器的实践经验,而不仅是照搬书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