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总结相关干预对策。
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分析并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含量。
结果:A、B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标本溶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 生化检测结果 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4-01
血液标本是临床上检测率较高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其中以标本溶血的防控最为重要。为了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文章选取了我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并对其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4.3岁,所选对象均为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排除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的可能性;②所有受检者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特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100例受检者均在空腹条件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先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到干燥试管中,5分钟后将血清分离,标记为B组标本;再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到干燥试管中,将其放置在零下40℃的条件下冷冻保存30分钟,待标本完全融化后静置5分钟,将血清分离,标记为A组标本。
1.2.2 标本分析方法。采用东芝40TOSHIbA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次研究中A、B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测,测定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血钾(K+)、钙(Ca+)[1]。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采用X2和t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标本的生化检测结果提示TBIL、DBIL、TP、ALB、ALT、AST、LDH、K+、CK的值与B组检测结果相比明显偏高(P<0.05),UA、GLU的值较B组明显偏低(P<0.05),Cr、Ca+的值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检验值偏高与偏低两个方面。由于标本溶血而使得红细胞破裂,从而使得红细胞内的某些物质进入血浆而造成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值偏高,如K+、ALT、CK等[2]。另一方面,红细胞破裂造成血浆量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待检生化指标的浓度,最终造成GLU、CK等物质的检测结果偏低[3]。本研究中的溶血标本200份的检测结果提示TBIL、DBIL、TP、ALB、ALT、AST、LDH、K+、CK的值偏高,UA、GLU的值偏低,证实了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会造成影响。
3.2 防止标本溶血的措施。
3.2.1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院方应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综合管理与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待检测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溶血标本的反馈与登记制度,并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统一记录,及时查询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根据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3.2.2 加强对标本采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标本采集是临床上各项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标本采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标本采集者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技巧、标本处理方法、标本质量控制措施等,告知操作者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来开展工作,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需要重视对标本采集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各科室需要对操作者开展采血操作的实践培训,特别是要对临床经验不丰富的操作者开展这类培训。
3.2.3 加强对标本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标本的管理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者需要在采血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标本采集用品的准备、真空试管气密性的检查等[4]。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所采集血液标本的量,并注意不要剧烈晃动试管以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送检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送检过程中需要将所采集的标本试管垂直放立,并避免猛烈冲击和阳光直射,以免发生溶血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9(15):235-237
[2] 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1(21):223-225
[3] 黄书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162-164
[4] 肖伟年.50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6(10):202-204
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分析并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含量。
结果:A、B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标本溶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 生化检测结果 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4-01
血液标本是临床上检测率较高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其中以标本溶血的防控最为重要。为了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文章选取了我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并对其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4.3岁,所选对象均为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排除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的可能性;②所有受检者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特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100例受检者均在空腹条件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先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到干燥试管中,5分钟后将血清分离,标记为B组标本;再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到干燥试管中,将其放置在零下40℃的条件下冷冻保存30分钟,待标本完全融化后静置5分钟,将血清分离,标记为A组标本。
1.2.2 标本分析方法。采用东芝40TOSHIbA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次研究中A、B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测,测定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血钾(K+)、钙(Ca+)[1]。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采用X2和t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标本的生化检测结果提示TBIL、DBIL、TP、ALB、ALT、AST、LDH、K+、CK的值与B组检测结果相比明显偏高(P<0.05),UA、GLU的值较B组明显偏低(P<0.05),Cr、Ca+的值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检验值偏高与偏低两个方面。由于标本溶血而使得红细胞破裂,从而使得红细胞内的某些物质进入血浆而造成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值偏高,如K+、ALT、CK等[2]。另一方面,红细胞破裂造成血浆量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待检生化指标的浓度,最终造成GLU、CK等物质的检测结果偏低[3]。本研究中的溶血标本200份的检测结果提示TBIL、DBIL、TP、ALB、ALT、AST、LDH、K+、CK的值偏高,UA、GLU的值偏低,证实了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会造成影响。
3.2 防止标本溶血的措施。
3.2.1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院方应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综合管理与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待检测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溶血标本的反馈与登记制度,并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统一记录,及时查询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根据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3.2.2 加强对标本采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标本采集是临床上各项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标本采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标本采集者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技巧、标本处理方法、标本质量控制措施等,告知操作者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来开展工作,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需要重视对标本采集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各科室需要对操作者开展采血操作的实践培训,特别是要对临床经验不丰富的操作者开展这类培训。
3.2.3 加强对标本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标本的管理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者需要在采血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标本采集用品的准备、真空试管气密性的检查等[4]。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所采集血液标本的量,并注意不要剧烈晃动试管以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送检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送检过程中需要将所采集的标本试管垂直放立,并避免猛烈冲击和阳光直射,以免发生溶血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9(15):235-237
[2] 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1(21):223-225
[3] 黄书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162-164
[4] 肖伟年.50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6(10):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