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06-15 走向世界杂志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之于一个开发区,就像空气、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片刻不能忽视。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检测仪和风向标,准确真实地反映着一个开发区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
环境是必需品,更是易碎品。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科学配套的制度来维护,更需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和一线的优质服务来呵护。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不断完善着这里的营商环境,为商客奉上一杯杯“暖心茶”。
“暖心”环境 把客商留下来
“经开区的投资环境让人放心、舒心,在这里投资是无悔的选择。”日前,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奠基仪式上,多名签约客商道出了来开发区发展的原因。
“我们坚持轴心工程配置轴心资源不动摇。开发区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双招双引’,明天的发展更离不开‘双招双引’,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展开。”这是开发区的郑重承诺。开发区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功能,重点构建项目洽谈审批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服务体系及企业经常性服务体系,以保姆式服务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客商是否留下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不少人最初到开发区考察,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可真正来到开发区,看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政府服务有序到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看一看’就变成了‘留下来’。”中共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四平表示。
近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完善道路交通,铺设各类市政管线。区内学校、医院、大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同时,更是对专业平台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度、人才聚集度。
去年,开发区投资10亿元建设的德州中元科技创业园基地项目已完成一期产品加工制造区建设,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吸引北京药谷、天津酷路斯沃、中车集团智衡减振、国汽轻量化研究院、中汽研纯电动汽车检测工作站等高科技企业落户。
25.1万平方米的二期科研孵化区和生活服务区,也已交付使用。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办公、孵化加速、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园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的创新平台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
有完善基建做后盾,开发区着力推行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合作、改革创新,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办成了一批硬事、难事。
当年,景津集团董事长姜桂廷怀揣600万元投资项目来到开发区,工作人员像对待数亿元大项目那样对待景津。10年间,这个“小不点儿”投资发展成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制造商,而且是压滤机及滤板国家标准主起草者。
一流的营商环境催生开发区内企业的不断涌入。在主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过程中,2016年,市级认定招商引资项目33个,北汽宝雅、越海光通信、博德生物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6亿元的中电投热电冷三联供项目成功签约,威讯三期、富士康“三创”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千里走单骑” 为企业解困
陈光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執法监管部食药科科长。如今,这个名字红遍了德州朋友圈。
去年10月底,在唐山会友的陈光磊,接到了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法的求助电话:《食品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必须月底前完成审查,不然公司将面临停产,停产一天的损失高达400多万元,还会影响几十户奶农的销售。听到这一消息,陈光磊毫不犹豫地告别多年未见的好友,驱车返回德州,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通过审查,避免了停产带来的巨大损失。
网络名人“宾语”将这件事写成《山东公务员“千里走单骑”为企业解困是面镜子》的文章发布,引来无数网友转发、点赞,媒体争相报道。陈光磊却说:“这件事太普通了,我跟同事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为了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他们不但率先成立帮扶工作组,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还划出了一条硬杠杠:本部门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市级对口部门,协助解决。
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工作人员杜勇介绍:“对企业项目建设,特别是有助于打造‘两个基地’的大项目、好项目,我们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坚决做到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帮扶到位,主动为企业解难题。”眼下,尤其是“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已成为开发区干部们实干担当的载体。“激活干部服务发展的基因,必须从细节入手,以实干氛围鼓舞部门干劲。”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鄂宏达说。
实干担当,在开发区蔚成风气。北汽宝雅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期项目需变更建设工程规划,区规划分局立即向上提报,几天内就高效完成;威讯电子公司无法享受高级认证企业通关便利,部门主动协调济南海关、德州海关和市商务局,为多项重点申报指标找到解决方案;美利达公司危废处理“告急”,相关部门靠上服务,让危机遁于无形。
“进解促”活动开展以来,开发区已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3项。21家企业实现技改升级,增强了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力。麦迪海女性健康产业园项目经理卢绪龙谈起开发区,更是竖起了大拇指:“项目开工以来,党工委、管委会给予了很大帮助。招商局的工作人员天天往这跑,帮我们办理很多手续,还帮我们协调各种关系以及周边环境,项目进展很快,我们很是感动。”
“企业大讲堂” 补齐思维短板
2月27日,安凯车桥德州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曹振民说:“作为全国唯一的分公司,去年秋天建成投产,公司设计产能是年产重卡车桥15万根,年实现收入近20亿元。建设过程中间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十分及时。”
开发区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提高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精准性、时效性为主线,通过鼓励引导企业立足市场需求抓品牌质量、规范改制、研发技改、对外合作、流程再造等工作,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全区产业的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德润公司总投资1.8亿元,引进两条医疗卫生用热风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可实现年产5000吨多功能非织造复合型卫生护理材料,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利税669.34万元。公司副总经理赵保军介绍:“在开发区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公司与东华大学建立合作机构,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对公司技术人员的培养、研发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同时,开发区引导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培训活动,带动鼓励企业家主动树立开放合作思维,走平台化发展路子,有效促进辖区企业与央企、强企、外企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企业借助外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开发区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96家,如何提高发展质效成为一道新的课题。3月24日,开发区第一期企业大讲堂在德州学院开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蔡宁讲授了企业成长战略与创新发展思维等内容,开发区300余名企业高管聆听了讲座。
“我们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设置课程,邀请知名企业家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或中国500强企业参观学习,对区内重点企业、优质企业发放2万至5万元的培训券,企业家自主参加培训产生的费用,可凭发票和培训券报销。”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孙丙峰说。
此外,开发区还组织企业家在区内优质企业间开展对标学习活动。“在政府引导下,和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对接,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思路,让企业越走越远。”凯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鹏说。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之于一个开发区,就像空气、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片刻不能忽视。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检测仪和风向标,准确真实地反映着一个开发区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
环境是必需品,更是易碎品。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科学配套的制度来维护,更需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和一线的优质服务来呵护。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不断完善着这里的营商环境,为商客奉上一杯杯“暖心茶”。
“暖心”环境 把客商留下来
“经开区的投资环境让人放心、舒心,在这里投资是无悔的选择。”日前,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奠基仪式上,多名签约客商道出了来开发区发展的原因。
“我们坚持轴心工程配置轴心资源不动摇。开发区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双招双引’,明天的发展更离不开‘双招双引’,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展开。”这是开发区的郑重承诺。开发区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功能,重点构建项目洽谈审批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服务体系及企业经常性服务体系,以保姆式服务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客商是否留下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不少人最初到开发区考察,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可真正来到开发区,看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政府服务有序到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看一看’就变成了‘留下来’。”中共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四平表示。
近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完善道路交通,铺设各类市政管线。区内学校、医院、大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同时,更是对专业平台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度、人才聚集度。
去年,开发区投资10亿元建设的德州中元科技创业园基地项目已完成一期产品加工制造区建设,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吸引北京药谷、天津酷路斯沃、中车集团智衡减振、国汽轻量化研究院、中汽研纯电动汽车检测工作站等高科技企业落户。
25.1万平方米的二期科研孵化区和生活服务区,也已交付使用。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办公、孵化加速、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园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的创新平台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
有完善基建做后盾,开发区着力推行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合作、改革创新,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办成了一批硬事、难事。
当年,景津集团董事长姜桂廷怀揣600万元投资项目来到开发区,工作人员像对待数亿元大项目那样对待景津。10年间,这个“小不点儿”投资发展成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制造商,而且是压滤机及滤板国家标准主起草者。
一流的营商环境催生开发区内企业的不断涌入。在主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过程中,2016年,市级认定招商引资项目33个,北汽宝雅、越海光通信、博德生物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6亿元的中电投热电冷三联供项目成功签约,威讯三期、富士康“三创”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千里走单骑” 为企业解困
陈光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執法监管部食药科科长。如今,这个名字红遍了德州朋友圈。
去年10月底,在唐山会友的陈光磊,接到了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法的求助电话:《食品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必须月底前完成审查,不然公司将面临停产,停产一天的损失高达400多万元,还会影响几十户奶农的销售。听到这一消息,陈光磊毫不犹豫地告别多年未见的好友,驱车返回德州,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通过审查,避免了停产带来的巨大损失。
网络名人“宾语”将这件事写成《山东公务员“千里走单骑”为企业解困是面镜子》的文章发布,引来无数网友转发、点赞,媒体争相报道。陈光磊却说:“这件事太普通了,我跟同事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为了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他们不但率先成立帮扶工作组,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还划出了一条硬杠杠:本部门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市级对口部门,协助解决。
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工作人员杜勇介绍:“对企业项目建设,特别是有助于打造‘两个基地’的大项目、好项目,我们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坚决做到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帮扶到位,主动为企业解难题。”眼下,尤其是“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已成为开发区干部们实干担当的载体。“激活干部服务发展的基因,必须从细节入手,以实干氛围鼓舞部门干劲。”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鄂宏达说。
实干担当,在开发区蔚成风气。北汽宝雅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期项目需变更建设工程规划,区规划分局立即向上提报,几天内就高效完成;威讯电子公司无法享受高级认证企业通关便利,部门主动协调济南海关、德州海关和市商务局,为多项重点申报指标找到解决方案;美利达公司危废处理“告急”,相关部门靠上服务,让危机遁于无形。
“进解促”活动开展以来,开发区已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3项。21家企业实现技改升级,增强了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力。麦迪海女性健康产业园项目经理卢绪龙谈起开发区,更是竖起了大拇指:“项目开工以来,党工委、管委会给予了很大帮助。招商局的工作人员天天往这跑,帮我们办理很多手续,还帮我们协调各种关系以及周边环境,项目进展很快,我们很是感动。”
“企业大讲堂” 补齐思维短板
2月27日,安凯车桥德州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曹振民说:“作为全国唯一的分公司,去年秋天建成投产,公司设计产能是年产重卡车桥15万根,年实现收入近20亿元。建设过程中间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十分及时。”
开发区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提高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精准性、时效性为主线,通过鼓励引导企业立足市场需求抓品牌质量、规范改制、研发技改、对外合作、流程再造等工作,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全区产业的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德润公司总投资1.8亿元,引进两条医疗卫生用热风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可实现年产5000吨多功能非织造复合型卫生护理材料,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利税669.34万元。公司副总经理赵保军介绍:“在开发区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公司与东华大学建立合作机构,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对公司技术人员的培养、研发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同时,开发区引导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培训活动,带动鼓励企业家主动树立开放合作思维,走平台化发展路子,有效促进辖区企业与央企、强企、外企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企业借助外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开发区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96家,如何提高发展质效成为一道新的课题。3月24日,开发区第一期企业大讲堂在德州学院开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蔡宁讲授了企业成长战略与创新发展思维等内容,开发区300余名企业高管聆听了讲座。
“我们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设置课程,邀请知名企业家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或中国500强企业参观学习,对区内重点企业、优质企业发放2万至5万元的培训券,企业家自主参加培训产生的费用,可凭发票和培训券报销。”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孙丙峰说。
此外,开发区还组织企业家在区内优质企业间开展对标学习活动。“在政府引导下,和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对接,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思路,让企业越走越远。”凯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