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就要使工程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依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做好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控制,从多方面降低成本,得到利润的最大化。本文中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出发,探讨了提高经济效益相关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1、系统性。建筑工程的生产数量大、周期长、工序多,各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组合成一个整体。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2、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在遵循此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效,以此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动态控制。工程的建设时间较长,期间受到不可控动态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材料价格、工程变更、工资标准等会在施工期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工程造价。所以,工程造价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4、责、权、利相结合。施工过程中,各作业班组、各职能部门即担负着成本控制的责任,又有成本控制的权力。要对全体职工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把工作任务、基术职责、经济责任、考核方法和奖惩等内容在岗位责任制中订明,只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目标管理。没有降低成本计划,成本管理工作就处于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节约措施和没有控制的盲目状态。施工企业应在总结上一年度成本管理工作,分析上一年度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所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
1、技术系统。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才能科学、合理的降低成本。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离不开一定的事、人、物,即为社会系统。项目责任人应具备很好的政治素质,懂得全面的施工技术,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工程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因此,施工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的成本降低。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举措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责权利,奖惩分明,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以项目经理部、各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化分解,纵向分解到各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并把个人利益和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对等。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2、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好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①工、料、机费用预测。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用单价、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人工费是否能超过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材料费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分析其用量和价格的差异,同时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投标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费,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和新购入设备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测算使用成本。
②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测。
3、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全过程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工前对工、料、机市场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管理力量、管理水平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進行整改落实,分析出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
在投标阶段,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预测,测算方法要科学,测算数据要准确,报价决策要慎重,不能恶意、随意压价、降低不可竞争的费用,决不能低于成本价投标;控制投标各项费用开支,降低投标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预算价、中标价(合同价)、变更价款、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动态控制,在每个环节加强成本管理,确立成本控制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进行控制,对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通过从招投标阶段开始到竣工结算审计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目标、成本监管的各项责任制。
四、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扭转效益滑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1.向管理要效益 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消耗,这是当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近几年由于企业管理较差,人工费、管理费、劳保支出、职工福利基金、临建费等连年超支,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管理不善,漏洞较多,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成本监控,强化成本核算运行机制,严格规章制度,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以包促管,以管保包,从中寻求对策 科学确定承包基数,完善微观内控指标。做到因地制宜,测算准确,承包基数不搞“一刀切”。一旦基数测定,辅之以微观指标综合考核,打破长期来“数量指标多,效益指标少;表态指标多,动态指标少”的僵局,在通常承包工作量、质量安全、工期指标的基础上,添设固定资产增值机率及设备完好率、成本降低率等考核指标,结合用户回访社会反应等定性因素,并以契约形式予以保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择优选定承包者,强化承包管理民主意识,不能单凭自己有点“门路”能揽到一些工程就一跃成为承包者,选择承包人一定要考查他,要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发包者要增强约束机制,发挥“内审监控效应”,摆正分配关系,培养奉献精神。
3.减轻负担,改善外部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严禁向企业乱摊派,索要回扣不正之风。尽量减少目前招标工作中不合理的压价、压工期现象,及时清理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现象是改善施工企业外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向工程质量要效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狠抓全员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切实实行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管理手段。
5.向改革要效益。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坚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解决好三者利益,防止短期行为,改革用工制度,走亦工亦农的路子,养在农村,用在城市,离乡不离土,进城不落户,机构灵活,有活儿即来,无活儿即去。
6.向多种经营要效益。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这是发展建筑业的一项战略措施,特别是当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更显得必要。
7.向联合要效益。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必须走联合经营的路子,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这是振兴建筑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8.向精兵简政要效益。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机构臃肿,非生产人员增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实行精兵简政优化组合,精减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富余人员转向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
五、束语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于其主营业务(工程项目建设收益)和非主营业务(工程项目背后的支撑业务),企业管理主要指经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对经济效益的审计监督活动。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不仅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且也贯穿于企业施工现场背后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活动中。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1、系统性。建筑工程的生产数量大、周期长、工序多,各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组合成一个整体。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2、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在遵循此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效,以此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动态控制。工程的建设时间较长,期间受到不可控动态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材料价格、工程变更、工资标准等会在施工期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工程造价。所以,工程造价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4、责、权、利相结合。施工过程中,各作业班组、各职能部门即担负着成本控制的责任,又有成本控制的权力。要对全体职工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把工作任务、基术职责、经济责任、考核方法和奖惩等内容在岗位责任制中订明,只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目标管理。没有降低成本计划,成本管理工作就处于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节约措施和没有控制的盲目状态。施工企业应在总结上一年度成本管理工作,分析上一年度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所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
1、技术系统。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才能科学、合理的降低成本。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离不开一定的事、人、物,即为社会系统。项目责任人应具备很好的政治素质,懂得全面的施工技术,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工程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因此,施工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的成本降低。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举措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责权利,奖惩分明,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以项目经理部、各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化分解,纵向分解到各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并把个人利益和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对等。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2、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好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①工、料、机费用预测。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用单价、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人工费是否能超过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材料费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分析其用量和价格的差异,同时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投标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费,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和新购入设备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测算使用成本。
②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测。
3、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全过程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工前对工、料、机市场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管理力量、管理水平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進行整改落实,分析出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
在投标阶段,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预测,测算方法要科学,测算数据要准确,报价决策要慎重,不能恶意、随意压价、降低不可竞争的费用,决不能低于成本价投标;控制投标各项费用开支,降低投标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预算价、中标价(合同价)、变更价款、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动态控制,在每个环节加强成本管理,确立成本控制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进行控制,对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通过从招投标阶段开始到竣工结算审计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目标、成本监管的各项责任制。
四、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扭转效益滑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1.向管理要效益 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消耗,这是当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近几年由于企业管理较差,人工费、管理费、劳保支出、职工福利基金、临建费等连年超支,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管理不善,漏洞较多,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成本监控,强化成本核算运行机制,严格规章制度,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以包促管,以管保包,从中寻求对策 科学确定承包基数,完善微观内控指标。做到因地制宜,测算准确,承包基数不搞“一刀切”。一旦基数测定,辅之以微观指标综合考核,打破长期来“数量指标多,效益指标少;表态指标多,动态指标少”的僵局,在通常承包工作量、质量安全、工期指标的基础上,添设固定资产增值机率及设备完好率、成本降低率等考核指标,结合用户回访社会反应等定性因素,并以契约形式予以保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择优选定承包者,强化承包管理民主意识,不能单凭自己有点“门路”能揽到一些工程就一跃成为承包者,选择承包人一定要考查他,要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发包者要增强约束机制,发挥“内审监控效应”,摆正分配关系,培养奉献精神。
3.减轻负担,改善外部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严禁向企业乱摊派,索要回扣不正之风。尽量减少目前招标工作中不合理的压价、压工期现象,及时清理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现象是改善施工企业外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向工程质量要效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狠抓全员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切实实行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管理手段。
5.向改革要效益。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坚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解决好三者利益,防止短期行为,改革用工制度,走亦工亦农的路子,养在农村,用在城市,离乡不离土,进城不落户,机构灵活,有活儿即来,无活儿即去。
6.向多种经营要效益。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这是发展建筑业的一项战略措施,特别是当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更显得必要。
7.向联合要效益。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必须走联合经营的路子,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这是振兴建筑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8.向精兵简政要效益。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机构臃肿,非生产人员增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实行精兵简政优化组合,精减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富余人员转向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
五、束语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于其主营业务(工程项目建设收益)和非主营业务(工程项目背后的支撑业务),企业管理主要指经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对经济效益的审计监督活动。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不仅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且也贯穿于企业施工现场背后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