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协作学习的高校计算机基础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阐释了实施基于项目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式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协作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汤益芳(1978-),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子课题“以协作项目为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项目编号:20122x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91-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直接的载体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调研发现,高校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虽然初步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但缺乏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使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与协作学习的能力。而且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大多侧重于计算机软件操作使用的讲解,虽然有些是案例教材,但列举的案例大多数是零散的,前后知识关联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社会信息化进程促使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必须注入新的元素——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注重“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2]
  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以协同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为目标开展学习,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协商、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协作,推动项目的成功进行,而学生将在试图完成项目的努力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的完成以最终提交成功制作的项目作品为标志。[3]这种教学模式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因而非常适宜计算机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4]
  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进行基于项目协作的教学实践,根据课后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来实证分析影响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以期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基于项目协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实践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选取
  实践对象是笔者承担主讲的动画专业2个班级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个班级,共计134名学生,教学内容选择“网站设计与制作”这个教学单元,因为按照大纲的要求,这个教学单元共安排4次课,共12个学时,要求学生利用Frontpage2003 等常用网页制作工具完成一个专题网站的制作。
  2.基于项目协作的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项目确定,学习与协作,评价总结。[5]
  (1)项目确定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是整个教学的起始环节,关键是明确学习目标,完成项目规划。学生在此环节的重点是要设计作为任务的项目。教师先提出综合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2-3人的小组组合,通过小组交流与协商确定小组的作品风格、主题和基本架构,然后上报给教师。接下来,根据项目小组提供的项目设计构想,教师要提供一定帮助,包括网站制作常用图片、动画、视频、动态特效和网站模板等丰富的学习资源。鉴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还将提供其他的教学支持,比如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各种典型的风格迥异的网站作品,分析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说明综合实验作品的评价标准,以及希望学生完成综合实验后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2)学习与协作阶段。
  知识要点专题讲座与学生上机实践。这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融合的环节,主要涉及两方面的活动:其一是教师针对知识点的讲解与示范,即专题讲座,其内容根据综合实验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展开,其二是教师面向学生小组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即上机实践。上机实践时学生既要就教师所讲授的要点进行实验,也要通过组员间的协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综合作品进行设计。
  交互协作学习。该环节旨在通过各种渠道的交流(包括师生、生生间),来实现小组作品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师能借此实现对小组活动和学习的有效监控,帮助部分学生从边缘参与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6]
  全面实践。在该阶段中所有小组都使出看家本领,全力以赴地进行项目实践,这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时刻。教师除了及时解答学生的技术难题,主要起鞭策和鼓励的作用。
  (3)评价总结阶段。该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环节,必须在所有小组完成作品后进行。整个过程分两部分,首先是作品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体学生介绍和展示本组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设计风格、技术亮点以及成员分工,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小组合作项目中的体会和感受。其次是评价,在每个小组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科角度对其进行点评,当所有作品展示完成后,学生要根据教师设计的评价量表,对作品做自评和互评,并且其评价将影响各组的综合成绩。为减少干扰,学生评价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由平台实时收集数据并统计结果。当然,教师的总结评价是在项目结束后,根据作品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与前面的学生评价共同构成本次综合实验的总成绩。
  二、基于项目协作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实践完成后,共收到学生提交作品52件,大部分作品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版面布局较为和谐,能够运用恰当技巧表达内容。作品合格率为94%,其中优秀6件,良好19件,其中3件还获得了全校新生网页设计竞赛的奖项。由此可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网页制作技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基于项目协作学习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接着对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方法为参照本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遵循自愿原则进行匿名答卷,调查表统一发放与回收。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23份,有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现对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设计项目的确定
  实验要求协商确定小组的作品主题,8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一环节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非常有帮助,并且随着项目协作的深入,设计项目的确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但仍然有近20%的学生对协作项目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他们觉得要自己确定项目主题太麻烦,希望今后多做些有教程指导的验证性实验。这就对开展基于项目协作教学活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编排教案及组织教学内容时,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性。
  2.学生协作学习状况分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70%的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阶段性任务,他们积极性较高,搜集资料,钻研技术,发挥创意,愿意为小组作品竭尽全力。15%左右的学生由于在分数奖励等制度的激励下热情参与。但也有15%左右的学生不愿意与伙伴进行讨论,只愿意分享小组成果,而不愿意付出劳动,和老师的沟通也不够积极。在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是教学实施的关键,而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协作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基于项目的协作策略的引导和元认知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的协作学习更加容易和有效。
  3.基于项目协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影响
  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是一种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有帮助。[7]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与别人的沟通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在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学习经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另外,基于项目协作学习中,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方案和各种作品进行展示、自评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评价和反思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
  实践结果显示,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推进作用,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作为任务的项目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涵盖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分组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协作小组划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杜绝部分学生出工不出力、搭便车的问题,等等。希望能在今后教学中理清思路,将基于项目协作的教学实施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伍秀娟,项荣健.以协作项目为驱动的教学实践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4]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5]欧阳辰.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PBL)的使用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
  [6]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针对“软件工程”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关系进行探讨,讨论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较好地融合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满足“软件工程”教学目标的优秀软件工程师。  关键词: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赵业清(1975-),男,河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针对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对“操作系统”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针对“操作系统”概念抽象、应用性强、发展速度快等特点,阐述了“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应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拓展知识体系方法进行的观点,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卓越计划;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动态教学网站  作者简介:颜宏文(1968-)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