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作佳篇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写作文时,总会看到一些学生思来想去,不能下笔成文,翻开作文书刊或摘抄本寻求帮助,结果写出的文章或与人雷同,或一味堆积丽词美句,或文不对题,或落入俗套。面对这样的写作情况,老师们总会抱怨学生阅读量太少,肚里没有写作资源。确实,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古语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但限于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课外读书有限,即便去读也是泛泛而读,读后印象不深,因此,写作中往往利用不上。
  “囊中羞涩”、无话可说体现了学生写作资源的匮乏,因此,要设法使他们的写作资源丰富起来,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既然课外读物一时利用不上,我们不妨变换一下思维角度,看看能否利用课堂读物即教材来成就佳作呢?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包含了人文思想,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内容,既可以传授精当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而且学生对教材相对课外读物来说,接触最频繁,因而非常熟悉。如果能恰当地利用教材来写作,将会收到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综合分析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情况后,我们更坚定的认为此法可行。为了有力地证明这个观点,我们把高考优秀作文按利用教材的方式分别来分析一下。
  
  一、借用人物情节——故事新编
  
  所谓“故事新编”,即在话题作文中,根据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作中的人物,重新演绎故事,反映现实生活。高中教材《庄周买水》就是此类文章,它幽默诙谐,人物形象生动,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在近年高考作文中,这类文章往往引人注目,得分较高。例如根据古典名著演绎故事的有《记忆国唐僧行凶仙南海观音解难》(1999年)、《红楼选美记》(2000年)、《刘备访友》(2001年)、《赤兔之死》(2001年)等;根据民间故事演绎故事的有《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2000年)、《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等;根据名作中人物演绎故事的有《谁是打虎英雄》(1999年)、《宝玉的困惑》(1999年)、《阿Q新传》(2000年)、《昭君的选择》(2002年)等;还有根据历史名人的思想经历情况想象演绎故事的如《东坡的选择》(2002年)、《吊屈原赋》(2003年)等。
  这些优秀作文,借用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大胆想象,深入挖掘教材里故事人物的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比如2001年河北一考生的文章借用了课文《鸿门宴》的内容,撇开项羽的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独以“诚信”论英雄,塑造了项羽的“守诺言”的悲剧英雄形象。
  借用教材写此类作文,要做到几点:一要熟悉课文,熟悉故事和人物,这样编起新故事来才会得心应手;二是编的故事要与原作有一定的联系,人物要与原作人物的言行性格吻合,让读者感到是原人物的新故事,激发阅读兴趣;三是一定要新编,即写出新意,或者编写出新情节,或者表达出新旨意;四是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编”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而是让人读了新的故事受到新的启迪。
  
  二、化用语词文句——文采飞扬
  
  作文写作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真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也难以升腾。要使作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内涵,也能借助教材中的语词文句实现。
  比如,江苏一考生满分作文《冷香飞上语文》中的一段文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板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作者没有作海阔天空的神游,而是将视线盯住语文教材,作文中的名句、场面、情节都是来自语文课本,作者只是把它们做了巧妙的糅合、概括、融会贯通,为我所用。2002年山东考生满分作文《让我轻轻地告诉你》运用了教材中一些作家的“心灵的选择”,比如有“在居庙堂之高的沾沾自喜与处江湖之远的苦寂失意之外,范文正另有所想”和“面对生活,舒婷选择做橡树旁的一株木棉的爱情”等佳句。
  可见,巧妙化用或借用教材中的词句,可使文章的文采飞扬起来。
  要做到这样,首先需要平时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优美词句,才能手到擒来;其次会巧妙运用这些词句,或糅合,或搭配,或概括,或变换。总之,要使它们起到丰富内容、增添文采的作用。
  
  三、借体裁结构——套用创新
  
  借用教材的故事及语言可以为文章增色,模仿套用教材某些作品的体裁结构写作,也会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写出主旨集中,形式独特的好文章。
  如2002年江苏一满分作文,套用了《孔雀东南飞》的形式,写成乐府诗,开头写道:“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用愁。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这篇文章讲述一位有才华有文凭的青年冲破家人的阻力,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故事,以简洁整齐的结构,展示了其“心灵的选择”此文能得满分,绝对与他套用的体裁有关。而2003年一篇优秀作文《吊屈原赋》也是套用了相关课文的体裁结构。
  当然,不是任何文体的文章都能拿来套用的,一般选择那些语言简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篇幅较短的诗文赋。但是套用的前提是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而且要对此类文体的形式特点了解透彻。否则,会写出四不象的文章。
  多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读写结合,却总把教材对写作的作用定格在学习抽象的写作方法上,令学生摸不着具体的路子,所以读与写难以真正结合。如果像上面那样的做法,具体的利用教材,一定可以使读写真正结合,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重视,更深入地学习教材,从而发挥教材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利用教材提高写作水平能作为一项课题供各位同仁探讨研究。
  (郭秀林,山东省金乡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王场油田部分区块以注清水为主,而清水对注入系统及地层的损害较大。通过清水和污水的腐蚀、结垢试验,分析了清水和污水的腐蚀结垢原因,并对改注污水后的腐蚀结垢问题提出对筻,使
对塑胶机的冷却水系统进行分析,针对其管路系统的堵塞问题,采用化学清洗对冷却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清洗后制冷效果良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是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工作的主导方向。我们多年教
期刊
通过认真梳理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洋务工业技术学堂,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学堂和外国语学堂中也广泛开展了近代工业科技教育,工业科技教育在各类洋务学堂中呈弥散性分布状态。这
几年的语文教学,最困扰我的是作文教学.作文课中,虽然反复强调作文的语言要怎样,结构要如何,以及一些审题、立意的相关技巧,可收效甚微,学生仍无从下笔.于是我反思了自己的作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我国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所倡导的新理念影响、引导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它对于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教学研究和反思是一种有效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以新课标为依据编写的各级教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但一所学校一般只能选择一种教材教学,如果一学期仅仅局限于一册不足30篇课文的
论述了根据油冲洗泵站的工作原理、结合现场实际需要、对油冲洗泵站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改进设计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