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变样了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贵州,驱车高原如履平川,这里有架设于云端的桥,有穿行于群山的路。今天,我们已迈入“高铁时代”、进入“高速时代”,千山万水挡不住贵州提速奋进的脚步,高原上挺立起“贵州精神”。
  夯实基础破浪前行
  贵州人清醒地认识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在交通,实现兴黔富民愿望的钥匙也在交通,只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实现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垫好交通发展基石,才能有力撬动经济腾飞的支点。省委、省政府前瞻性谋划、高起点布局,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气势恢宏。如今的贵州,北上川渝、南下两广、东入湘鄂、西进滇缅的大通道已经架设成型。贵州人民将58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变为走出去的“梦想大道”,越过莽莽群山,快速通达相邻省份及长三角、珠三角。从此,山海相连便能天涯咫尺,多彩贵州更是八面来风。
  打开山门活力无限
  贵州交通的变化,感触最深的要数贵州的老百姓。我的老家在织金,这些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以前回家是两头黑,绕山跨河、路窄弯多、事故频发,遇到堵车更是不知道要多久,现在一个多小时就能从贵阳回到家乡。以前家乡的路,“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现在家乡,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密如蛛网的国省干道、乡村公路紧密连接,将城乡串联起来。从此,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不再为进趟城筹谋许久,驶入村里的小轿车也不再让大家感到新奇,荞凉粉、臭豆腐这些充满家乡味的美食也不再让我魂牵梦萦,嘴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来趟说走就走的家乡美食之行。洞开的山门,把贵州的诸多优势,真正转化于开放的优势、发展的优势,成为了引爆发展正能量的导线和引擎,让贵州干群一心,同心同行。
  快马加鞭腾空飞跃
  从建成一条路带动一大片地区的崛起繁荣,交通建设一次次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越来越多的产业沿着高速公路通道集聚,形成更加密集的工业带和城镇帶,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及特色农业等众多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旅游也不再像零星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珍珠,而是形成了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跨越发展。思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让“黔北小江南”湄潭的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惠罗高速的通车,让罗甸县的果蔬农户们激动不已。从此,黔山好货不再“待字闺中”,从江香猪、赫章核桃、盘县火腿……这些曾经不起眼的土特产成了如今外地抢手的原生态食品。
  好风起兮云飞扬,破浪前行征途长
  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大合作推动大跨越,大交流促进大繁荣。今天的贵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速铁路穿越时空,民航事业飞出新高……贫穷落后不再是贵州固有的标签,千山万水挡不住贵州提速奋进的脚步。对贵州人民来说,大山不可怕,贫困不可怕,人心齐、泰山移。见山开路,遇河架桥,裁弯取直,精神迸发力量,力量创造速度。高原上挺立起的“贵州精神”,成为贵州一路奋进、后发赶超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也是一路奋进的勇气。
其他文献
11月2日晚,遵义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红花岗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有关负责同志到遵义第一人民医院陪同98岁老红军李光观看了“致敬改革開放 唱响同步小康”——贵州省老同志文艺汇演电视晚会。  自1985年离休以来,老红军李光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坚持宣讲革命历史和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其教育的青少年学生上万人次。他节衣缩食,坚持捐资助学金额已超过60万元。  老红军李光对这次文艺汇演表示高度的赞扬,并
期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有一位姓任的老师,他今年60岁,去年光荣的退休了。退休后他开了一家小小的字画店,出售自己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任老师一辈子就喜欢书法、绘画、篆刻,他的作品屡次获奖,很多喜欢字画的人来到他的小小店,看看他写字的过程,听听他说创作的思路,他说:“开个小店其实就是对退休后生活的充实,服务好大家,多認识几个朋友,自己也高兴了。”(来源:腾讯网)
期刊
近日,常年在杭州火车东站乞讨的一位老太太火了。平日里,这位79岁老太太扎营东站候车通道,衣着朴素,有时右手缠着纱布,坐在小板凳上向过往旅客乞讨。一直以来,总有旅客看她可怜,少则几元多则几十上百元地掏钱,一天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但是,东站广播里却循环播送一则提示:该老大媽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这则广播视频近日在网上刷屏,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为东站管委会点赞。原来,这位“乞讨奶
期刊
1月5日至1月7日,遵义市汇川区老年大学文化志愿者参加了全区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文军扶贫在行动”主题活动,走进沙湾镇、团泽镇、泗渡镇、高坪街道办、董公寺街道办。  此次活动是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进行,50余位文化志愿者带来的文艺节目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送去新春祝福,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文军扶贫在行动”主题活动范围覆
期刊
近年来,黔西县关工委先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三次被省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3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省关工委先进个人,18个单位被评为“一评三管好”先进集体,63人被评为美德少年。特别是在2017年“最美黔西人”选拔活动中,全县共评选10人,其中4人为关工委成员。  黔西县关工委工作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历届黔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坚持把关
期刊
全省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省老干部工作者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省政府办公厅离退处处长李林:  会后,我们将及时把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和会议精神向厅党组汇报,并传达到全厅离退休老同志,大力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离退休干部党
期刊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艰苦奋斗,40年沧海桑田。和全国一样,贵州大地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从粮票、布票所代表的商品短缺,到淘宝、美团电商平台所代表的物质极大丰富;从低矮的茅草房,到不断刷新高度的摩天大楼;从鸿雁传书的情感倾诉,到互联网的视频沟通……方方面面的变化,我们都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伴我一起成长。  当1978年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时,我恰好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读书。还记得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住房变化速度之快我们有目共睹。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从土木结构房到砖混、钢混结构房;从平房到楼房、到别墅;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蜗居十几平米斗室,到一家人享受百余平米居室……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居住“困境”。  住而忧居  改革开放以前,干部职工解决住房主要是“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建了房,分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房小组要调查申请人的住房状况,还要根据申请人的
期刊
40年似水年华,回顾40年的人生历程,40年前的我是幸運的。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见证改革开放的成就,而今的我更是幸福的,40年来,我和大家一样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里。  衣  1978年,我从偏远的一个农村小学代办的初中班幸运地考入了省级示范性高中——思南中学。那时,我家姊妹多,大哥结婚分家后,仅靠父母两个主要劳动力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养活剩下的六兄妹,我排行老三,我是穿着哥
期刊
2018年是中國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  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回顾和深入总结、思考贵州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成就,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改革办、省委网信办主办,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