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潜山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回来一周,我对潜山的印象就开始变得模糊,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去过,也许它只是一个梦,一种我向往的生活状态。
  去潜山的第一天就下雪了,這是今年第一场雪。
  这场雪不只落在潜山,我从朋友圈看,它落在许多城市,而从酒店418房间看出去,这场雪似乎只下给了我眼前的这座小城。它轻薄得让我陌生,在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眼里这实在算不上一场正经的雪,可它飘飘洒洒的架势仿佛又把我带回了北方。
  几天后,天柱山顶的风裹着雪再次向我袭来时,我就适应它的轻薄了,眼前的白落在松树上像花朵,在巨石上像为修行者铺下的毯子,而那些一撮一撮落在各处的,则像极了自然之神的馈赠,少却不偏不倚。
  酒店满足了我研修班生活的一切,可当晚我还是溜到了街上,起初是为了买些生活用品,可我知道我还想认识一下这里,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和它打个招呼。
  只要离开穿制服的保安视野,这座小城就是另外一副模样,真实、有生活气息。沿着街上的商铺走过去,能感觉到它和我生活过的其他城市有太多相似之处。在超市里,我和服务员打听这里的地理位置,用语音回复微信,有人听到我说普通话好奇地打量我,即便是夜色也遮掩不住我异乡人的气息。
  我像个刚放学出校门的孩子沿着街灯热切地走了很远,我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直到眼前的光亮渐渐弱下来,未知的状况让我生出几分忐忑才默默往回赶。
  走了一会儿,我再回头看刚才走过的地方,路灯下的桥横跨在原野两侧,湖水像一面会反光的镜子发出柔和的光,更远处庄稼和菜地变得界限模糊,远处的楼房在一个瞬间亮了起来,狗叫声零散地钻进我的耳朵,这一切都让我觉得亲切,我想起在县城工作的那几年,每到傍晚,我都会沿着那条叫桃花坞的马路散步,路边的花毫无秩序地开着,充满生机,暗夜下的桃花坞路也是眼前这副模样。
  也许这是每个城市的边缘都有的样貌,就像乡居生活的博物馆一样。
  正想着,有个人从我身后走来,手里牵着一只大黄狗。他走得很随意,并没因狗急匆匆的脚步而调整自己,很快狗似乎就感觉到了他的步伐,跟着慢下来,我跟在他们身后,和他步调一致地走着,像一对默契的老朋友。
  一周的学习课程安排得很紧,我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小马达。如此认真对待,一是学习氛围好,无论和同学还是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积攒了许久的一些思考自然是要和师友们说说的,当然班级也为我提供了这种机会,小组讨论时我把最近一些思考和个人观点和同学们说起,大家有赞同,也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就这样热烈地讨论着,不知不觉又很晚了,直到有人提醒,散会时我们还真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这种讨论贯穿了整个学习期间,也是我参加学习班说话最多的一次,我们总是有一些观点能够互相触发,且能互相尊重,颇有君子之风,我把这理解为地利人和的缘故。
  出去研学时虽天气有些阴沉,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在酒店紧张学习了几天,我们急于把自己释放在眼前舒缓的景色中。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坐落在石柱山脚下,抬头俯首皆是景致。竹子、香樟和一些不知名的树错落在山与溪流之间,颇有皖南山水的婉约。王安石和弟弟王国安曾游历至此写诗、游玩,乐而忘归。山间溪流婉转,泉水幽蓝,难怪自古至今有这么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去而复返。
  我边读摩崖石刻上的字,边快步沿山路向上走,像一个刚学识字的童子,同学们也在周遭高声念着,我们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穿过一道月亮门的刹那,我有种穿越的恍惚感,时间似乎瞬间把我们送回了古代,我再回首,眼前的人仿佛个个变成了宽袍长衫,手摇折扇的书生,正书写吟诵着摩崖上的诗词,就像在告诉我,朗朗的读书声自古至今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
  我喜欢听戏,无论是京剧、昆曲还是越剧、黄梅戏,所以看着眼前的程长庚故居感触颇深,我想起前些日子主持的一期讲座——《安徽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历史贡献》,主讲人是研究戏剧颇有建树的王长安老师,他讲到徽班进京时对我来说是补课,我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他讲的过程非常有画面感,我坐在边上拿着话筒,似乎看到了程长庚作为一个开拓者所走过的艰辛的路,又仿佛看到他在舞台上手捻须髯一步一顿从光阴深处向我走来。
  张恨水的屋子里挂着一幅油画,画是他女儿画的,一家人在画里温馨地围坐桌前闲谈,这个场景曾经存在过,如果女儿不画下来,那除了这家人谁也不会知道这个场景,我想这应该属于艺术的记录功能,有句话叫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我最喜欢的一种作品表达方式叫白描,也就是呈现作品。
  在潜山最后一日去了石柱山。山有多高在山底是看不到的,要见到它我们先是坐上了游览大巴,车如何登上半山腰我并没留意,只是看到星星点点的雪从我的视野中冒出来,坐在车里虽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但凭着这慢慢增加的雪我下意识地戴上了同学刚为我买的手套。
  缆车上有一对情侣,我挨着他们坐下,我坐缆车的机会很少,有些恐高,好在不是很严重,所以新奇感很快战胜了恐惧,我趴在边上默默看着这座山,不,应该是群山,它们看上去不是一个整体,但却出奇的一致,都那么圆滑,我说的是山上的石头或整个山都是圆圆的,我惊讶于这种圆,我相信我不是第一个对石柱山的石头感兴趣的人,古往今来这里肯定有许多人研究过它,无论是从地质层面还是艺术感受,可这种感觉对我个人来说是崭新的,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下缆车以为就到了,同学说还要爬好远的山路。虽说很久不爬山,但相较登泰山似乎还是容易了很多。攀到山顶时同学指着不远处另一座尖尖的山说,这便是天柱山。
  怎么藏得这么严实,我茫然道。
  不然怎么叫潜山呢,同学笑答。
  我们想在山顶合影,有位拿照相机的大姐很热情地要帮忙,我问她是哪里人,她很干脆地回我,安徽人。我们几个顿时笑了,在这安徽的山里自然都是安徽人,她也笑着说,不是的,经常有外地人来登山,这山可不单单是我们安徽人的。
  下山时我们从另一条路一点点挪下来,其陡峭程度让我觉得爬下去才安全,可碍于多人在场才不好意思。此时我还是没有登了一座名山的自豪感,就和陪我们去的同学心境一样,仿佛来过多次了,这圆滚滚的石头山在我眼里只透着亲切,仿佛我来过,还会经常来,路上碰到两女子也在登山,只是她们登的路是我们下山的,我问她们可是本地人,她们笑着说,是本地人,也是第一次来。我有些惊讶两个本地人竟然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没来爬过天柱山,也许人们都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做,而爬山可以向后排一排,而且山总是在等着我们,总是看起来那么好脾气,像一位圆通的智者,它理解世人的远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不信你可以看看这到处都是圆圆的巨石,它们在用自己的圆润与通达告诉我们什么?
  来潜山时我口袋里装着一本厄普代克的小说集,直到我坐上回程的车才意识到这本书我从头到尾没打开,在潜山我有太多事要做,除了学习、讨论就是流连于这里的景致和历史文化,甚至石头都让我生出探寻的兴趣,如果还有可能我愿意再隐身在这座城中,探究它的与众不同,隐身在这博大的“小”里。
其他文献
天空明暗有致  在你和花之间  选择艳丽或恩泽  包围你的远山  依然蓝得深邃  白雾像纱 你的弥漫  掀起 深蓝里的思维  像一个美人  月亮垂下來 轻纱曼妙  裙裾周围 所有的花开了  一直喜欢 你怒放的样子  喜欢花一样  喜欢 所有的花事  刚刚盛开
期刊
宛若这四月的风  携手日月星辰  为了母语的启蒙  迎着这盛世芳华  千万遍浅唱低吟  月下抚琴  催醒妩媚的春光  染尽天涯  心灵的潮涌  拍打着无垠的彼岸  岁月的眸光  在风尘中辗转  日新月异的华夏大地  处处可见  霓虹閃烁的华灯  翠竹婀娜  那醒来的江水,碧波潋滟  恰似诗意盎然  照亮着不朽的灵魂  群山巍峨,森林郁郁  田野肥沃,牛羊如云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江山如此多娇 
期刊
唯有沉默  波澜  才能平息  倘若夜的轻羽  在风中凋零  灵魂  孤独地游走  思念依旧捻成  詩行
期刊
云溪在酣睡中流出口水  雨滴向大地发起猛攻,凶猛咆哮着  牡丹在花丛中做起了指挥  青草间,羊群等待着露水投降  父親抽着旱烟,将月光熏醒  扛着锄头,去寻找大地之心  祖祖辈辈守护着大山里农村的信仰  我接过香火,将它供养  那首跃然家谱扉页的满江红  踏入、踱步于房间,我在梦里诵读  灯火闪烁,家家锁住了大门  在静谧黑夜中将白日梦熟睡  梦里,逐一丢弃那些无关之物
期刊
一笛清风吹皱泉塘  轻诉龙王不愿言说的秘密  隔着绣花楼的窗棂  我頭戴花冠,廊桥月色里  摇曳生姿  梦里追风的少年  不要离我太近  请和我鲜红心跳  保持一枚绿叶的距离  我是你心仪的莲荷  也是你意料之外的坚果  如果你正打马途经回坑  我只需你一次回眸  一声问侯  我就会在时光之外等你  像村口不老甜槠  和风虞美人  新绿玉楼春
期刊
家乡山头很多小石头  用来铺路,干干爽爽  和上米漿和土垒作屋基  坚坚实实  团成一座新坟,方方正正  我带着一块到处流浪  供在案头,它有模有样  夜深人静时,与我的肉身  常常碰撞出火  如果最后我不回到家乡的山头  我担心它,终会滚到河流  变成卵石 圆圆滑滑
期刊
硬到让春天般的梦境还没有燃燒  就化为灰烬  硬到让现实的铁锤  绷紧所有的雄心  硬到只轻轻一碰  黑夜便会浆果般炸裂  多么希望啊  我就是那枚钉子
期刊
我一眼就能瞄见  花草树木为一场雨水互不谦让  母亲佯装无可奈何  木棍竹竿支起立体棚架  足够的空间留给按捺不住的任性  黄瓜秧偏要攀上豆角架  葡萄秧和蜗牛友好且目標一致  樱桃树的枝桠探过红砖墙头  村子里的孩子们  有事没事常从我家门口走过  一不留神红樱桃不见了  青葡萄所剩无几  父亲的旱烟味夹杂青稞味  纳鞋底的母亲一下下拽着麻绳  门窗洞开,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期刊
一个梦醒了  身后留下一路颠簸  真的不是梦  眼前呈现一片绿色  为了一个传说  走进一个传说  在含羞的花丛之间  有三只跳舞的蝴蝶  遠古密林深处的目光  点亮盐滩一江渔火  玉皇大帝下凡的仙女  笑声织补人间春色  用神功护体的勇敢  为民除掉嚣张的黑龙恶魔  那深潜江底的沉没  留给桓仁一个永恒的传说  约会在萌情的季节  周身感到一阵燥热  书页与现实的即景  五女山最新的段落  在岁
期刊
这水声 一直都保持原乡的韵味  这是我接近它的理由  像聆听一个老者的讲述  一些故事总是从时光的间隙中  穿过又穿回  像烟火一样  从秋水的流逝中慢慢变老  而我年轻的样子  保存在巨大的落日里  那些镀金的铁  更像我支撑某些信念的骨骼  说是落日辉煌  其实我更喜欢最真实的水声  在盗取光阴的同时  还会留下飞鸟的痕迹  这很令人向往——  其实故乡也是飞鸟们的家  它们每一次的迁徙 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