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信力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
  一般而言,我国传媒公信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真实性;2 权威性;3 指导性;4 贴近性。在西方的公信力研究中,虽然有多方面的标准,但有五个指标都会出现,即:1 信息真实程度;2 媒体受商业利益驱动的程度;3 是否冒犯了公众的隐私;4 为了社会利益,它究竟关注什么?5 它是否值得信赖。在美国。媒体公信力的核心理念是:维护公众利益。
  
  当前我国传媒公信力危机的表现
  
  当前,无论从内部机制还是外部环境,传媒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屡见不鲜,传媒公信力严重受损。
  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真实性受到威胁。如:《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等。其实,有时只要记者打一个电话,或在网上搜索一下,这类假新闻便可避免。
  有偿新闻泛滥,媒体公正性受到影响。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报纸、电视、电台辟出专栏、专版,用来进行有偿宣传服务,这些有偿宣传大多根据客户的要求以新闻的形式加以包装,有的甚至就夹在纯新闻版或新闻栏目中,以蒙骗受众,获取利润。
  迎合媚俗,炒作新闻,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媒体社会的道德责任减弱。某些媒体深挖名人隐私、婚外恋等方面的消息,并大肆将其进行炒作,忘记了作为新闻机构应承担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此外,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弱化,这些都有悖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
  虚假新闻照片不断曝光,严重影响传媒的信誉。2008年初,央视“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曝光不久,第16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中获得“非突发新闻组照”金奖作品《为什么不回家》的作者突然致电评委会,承认这组作品第7号照片的天空是经过加工拼接的。此外,“华南虎”照片、“非典”时期新婚伴侣的假照片……
  近年来,随着摄影器材数码时代的来临,新闻摄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给摄影记者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也为假照片的产生创造了更多可能。由于这些假照片经由传媒刊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度,所以每当这些获奖照片被查出是假照片后,又使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和传媒的信誉产生极大的怀疑。
  娱乐风盛行。媒体的权威性受到削弱。不可否认,我国媒介娱乐化浪潮既带有转型期媒介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特征。
  在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了结之后,《南方周末》曾载文说要“还原马加爵”,因为他被大家妖魔化了,其实,马被“妖魔化”的程度远不及他被娱乐化的程度。
  无独有偶,2008年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重庆《旅游新报》第60期推出了汶川抗震特刊,从名称看应该是一个有时效性的新闻专题,然而特刊中并没有看到对灾难的分析报道,或灾难对于旅游的影响,相反,在《秀色》专栏中,推出了一组以《废墟重生》为主题的写真集。一组衣着暴露、施以浓妆、身涂“鲜血”的模特,在置景师仿造的地震废墟上摆着各种POSE,旁边配以与“5·12”地震相关联的文字……
  《旅游新报》事件,充分反映出许多媒体浮躁、不成熟、娱乐至死的心态,对待读者缺乏真诚的态度。好在此事处理及时,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和该报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当天即对《旅游新报》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传媒公信力危机产生的原因
  
  记者、通讯员作风浮躁。当前,在记者队伍中,有的不愿深入调查研究;有的采取“拿来主义”,把其他媒体刊登的报道稍作加工,便放到自家媒体上;有的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换个面孔发表;有的靠泡会议、打电话完成发稿任务;有的直接将意图告诉通讯员,叫对方采写,自己最后署上大名。类似种种,无疑给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大开了方便之门。
  媒体之间的无序竞争。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打压竞争对手,往往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无序的竞争行为来拓展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自2003年起,昆明报业点燃了发行大战的烽火,到2005年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各报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压低价格,加大成本,虚报发行量,企图先将对方置于死地,然后用回升的广告份额来填补庞大的促销开支。同城报业发行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报社的经济利益,而且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新闻资源严重浪费以及新闻品质低俗化,与此同时,传媒公信力严重受损。
  追逐功名,拜金主义思潮蔓延。有的记者为了个人成名,不惜公然造假,制造所谓的轰动性“新闻”。例如,2004年获得“荷赛”三等奖的南方某报摄影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后被揭发出图片中的所谓“新郎和新娘”,其实是记者临时找来的两个模特儿,图片亦是摆拍而成。2007年12月,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箱馅”假包子事件,经查,其始作俑者便是该台的一个临时聘用人员。
  当前,一些人将媒体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拜金主义思潮大有蔓延之势。例如,北方某报两名记者以舆论监督为名,要挟某著名企业提供180万元宣传经费。在该企业同意签订60万元广告合同后,这两名记者又转为向企业索取正面宣传稿件。类似事件,在新闻界并非个别现象。
  媒体自律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社会参与的媒体自律和监督机制,媒体的管理力度、社会的监督意识、法律法规的制约体系都不强或不完善。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其手中掌握的发稿权、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某种“权力”。
  记者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不高。2005年5月10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怡丰路口发生一起车祸,造成1死7伤。随后,成都某报以《面包“拥吻”,一女飞出车外只剩内衣》为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并在文中特别提到:“由于强大的冲击力,其中一名女乘客身上只剩下一条内裤。”如此悲惨的事件。这家报纸竟然用调侃的语气称之为“拥吻”,并且在女乘客只剩下一条内裤这个细节上津津乐道。记者在进行这则新闻报道时,压根儿没去想受害者的亲人们看到这样的描写后心里会受到多大的打击。
  
  传媒公信力危机的应对之策
  
  坚持真实性原则,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现。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理论支撑。新闻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一方面必须认真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遵循新闻宣传工作规律.以“三贴近”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把社会主义办报、办台、办刊、办网络的宗旨作为媒体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把低俗无聊的报道视为亮点、当成卖点。
  坚守“社会公器”的性质,切实减少低俗内容。当前,传媒低俗化的倾向已经引起不少新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广大受众的强烈不满。传媒用过量的版面和频道刊播低俗内容和新闻报道,不仅背离了自身功能,也遮蔽了许多重大事实的传播,使受众知情权受到损害。除了娱乐性、趣味性新闻之外,还有很多公共事务值得传媒去关注。比如环保、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内容,传媒应该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公共事件作为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大量炒作某个明星的绯闻,渲染凶杀与色情。传媒应该为公众舆论的表达提供平台,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性关怀的一面,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或危机事件起到一个及时沟通的作用。
  筑牢制度保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大众传媒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偏离这个原则,不仅传媒的公信力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犯大忌,闯大祸,失去立身之本。此外,传媒公信力的打造也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要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比如,编前会制度、稿件审查制度、差错处理制度等。其次,记者编辑的采访编辑水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比如对写假新闻的记者,一旦发现,立即除名;对于写过假新闻的记者,则实行退出机制,终身不准其再当记者。
  认真分析内部原因,加强自律和管理。传媒必须认真分析公信力缺失的内部原因,加强自律,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处理好广告客户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传媒组织要切实把记者利益的获得跟媒体的整体品牌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记者淘汰机制,督促和约束记者的各种采访行为。媒介可以加强同行之间的监督,或者设立类似国外道德委员会的机构,由其专门负责对传媒工作人员和传媒自身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仲裁。
  
  编校 郑艳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大局。本文探讨了班级管理要注重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对待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民主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期刊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AchR是由α2βγδ五个同源亚单位组成的跨膜糖蛋白,MG患者血清
构建对农广播电视公共传播体系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Public Broadcasting Sy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需要掌握知识以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