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等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一切科学的研究都是对关系的研究。关系是各种认知活动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不可能不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因为这是家庭教育中最本质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大家如果回首童年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都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而这些美好的记忆与您所厌恶的人可能毫不相关。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以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大家面对现实也许会感到,当您与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问题,您的教育也会随之陷入困境。所以,如果有人请我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我会说: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呼唤父教
  据北京一项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各半,而中学阶段,父亲的影响超过母亲。
  缺乏父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时下父亲打拼于职场,母亲全力照顾孩子的新型生活模式下的许多孩子,也开始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们不得不发出内心的呼唤:爸爸,多爱我一点吧!
  在如今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家庭的注意。
  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
  一位有着25年教龄的老师说:现在开学生家长会,每次来的妈妈总比爸爸多得多,家长会实际上变成了母亲会。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开通了家教咨询“孙老师热线”以后,接到的电话中,由母亲打来的占80%以上,而由父亲打来的还不到10%。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儿童心声”的课题,调查表明,孩子们在被问及“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时,选择父亲的只有约7%,而选择母亲的比例要高达近63%。这一结果是不是值得父亲反思:是否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和沟通?
  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有一篇文章说有一对6岁的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双双,一个叫对对,他们在游泳池里是两种表现:一个套在救生圈里,还胆怯地离不开父母;另一个却像一条鱼一样,在池中钻来钻去。原来这两个兄弟出生后不久,妈妈即赴美留学,带走了双双,而把对对留给了奶奶抚养。奶奶带大的对对,受到的是百般呵护的照顾,连托儿所幼儿园都没去过,始终在家里受到悉心的喂养照料,可是受到如此照顾的孩子,却经常受伤。对对3岁时一次不小心摔倒,摔成了右腕桡骨骨折,5岁时骑四轮童车摔倒,发生了脑震荡。而那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双双,跟着妈妈在美国长大,则是吃了不少苦。从小就在一个黑人家里办的家庭托儿所长大,跟几个黑孩子在一起爬,不到两岁就扔到水里学游泳。但没想到的是,相比较之下,双双比对对能耐多了,他不光游泳好,还能骑两轮自行车,还会蹬滑板和滑旱冰,而这些运动,对对是一样也不行的。这让人不禁想到,越淘气的孩子越不出事,越安全;越是放到保险箱里的孩子,反倒容易发生意外,更不安全。而这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父母并不明白。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不让孩子多做运动,理由仅仅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其实,父母越是担心孩子安全可能结果是越不安全。德国有一份重要报告《给儿童更多安全》,报告指出,在德国每年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因为经常不运动的儿童,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而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基本的运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少的话,一碰到什么东西当然就容易受伤。
其他文献
现代家长输不起,一个孩子,做不得实验,成功是100%的成功,失败是100%的失败。以笔者20余年的从教经历来看,许多父母特别是年轻父母虽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不懂教育规律,缺乏教子方法,出现许多失误,甚至是悲剧。可见,实施家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长基本处于自然成长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1 无证上岗  大家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正式上岗之前,都要实习,都要取得从业资格证。唯有“
期刊
内容提要:80后家长表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结构、所处社会背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孩子的关注深入到了心理层面;将能力培养与幼儿的长远发展挂钩,“以学历说话”渐渐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儿童意识萌芽,因缺乏相关专业指导难以破土而出。作为独一代,他们的育儿模式有较深的时代印记,隔代教育成为主流,却也是与老一辈的教育产生冲突的温床。  关键词:家庭教育早期教育8
期刊
不少国内外研究指出,身为孩子最主要教养者——母亲的教养价值观是影响其教养子女态度和行为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杭州市对某小学一年级新生的230位母亲的“教养价值观调查”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尤其是在进一步抽样其中19位母亲的深度访谈中,获得了相当丰富和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整理和分析供家长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者参考。本文根据访谈内容,探讨受访母亲的教养子女价值观之形成和其影响教养行为的缺失,进而提出发展自我教
期刊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
期刊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首歌。但歌曲的旋律是欢乐优美还是悲伤忧郁,则更多的取决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的支柱,更是他们生活的引导者。五年来,我们家长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培养女儿远晴的。  一、努力教养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回到家我常常会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甜甜的微笑,让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父母
期刊
《新闻周刊》调查发现,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这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并无法回避的事实。祖辈虽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短板,但同样具有抚养时间充裕,经验丰富等优势。因此,如何扬长补短,发挥隔代抚养优势,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一、发挥时间优势,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孩子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在祖孙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给孩子呈现真实的生活。不要老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内陆人口大规模地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调查,对影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家教方式、心理问题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亲情链接、平等待人、悉心指导,推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发展:让外来民工敢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校教育,较好地给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借鉴对策。  关键词:外来民工家庭调查参与解决
期刊
生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实施教育的一方主阵地,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五种能力。  一、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存在的第一要素,“适者生存”即验证着自然的发展规律。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家长把孩子装进了一个“保险箱”里,那里没有危险,没有饥饿,没有冲突,孩子能够平静而舒展地生存,我们许多家长甚至要为孩子包办诸如洗衣服、叠被子之类的生活琐事。结果呢?
期刊
内容提要:如今许多大学生崇尚“新新人类”,言谈举止明显有别于父母前辈。观其行,听其言,对他们不由生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忧心,大学生雇保姆雇钟点工的现象频频出现,这对学校德育工作和社会学家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孩子们的奢侈挥霍,使不少长辈瞠目结舌,忧心忡忡。老少错住现象不仅出现在城市,也出现在农村。错爱使孩子走向社会后经不起磕碰,受不了挫折。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缺少理解,认识差异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期刊
把孩子当作孩子,主要是指行为的层面;把孩子当作自己,则更倾向于心理的纬度。  我们常常强调交往与沟通中要有同理心,学会感同身受地去思考对方行为的愿望、目的以及此时此刻的心理体验,这就是同感。同感源自于认同,认同源自于接纳。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儿童的种种不良行为,给孩子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否定性的。如果我们不接纳孩子的现状,放弃正视孩子业已出现的不良行为方式,那就永远不可能去帮助孩子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