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提及学科活动,人们很自然就会和学业成绩、考试竞赛等联系在一起,学科老师的关注点一般也都落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科的知识、技能上。而提到学生工作,人们会将它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学科活动和学生工作交集点较少,两者的工作领域常常是割裂开的,总以为学科工作抓得紧了,就难以顾上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加强了,活动开展得多了,学生的课业成绩就会受影响。一个系列班级活动的经历,使我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
为改变弱势班级而吹响“集结号”
我接手的四(3)班是全校有名的落后班。几年来,这个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全年级倒数第一,能力、习惯各方面都弱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班级凝聚力差,学生缺少自信,同学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恶性循环,牵制着班级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学科老师开展过一些学科竞赛活动,但是效果不太明显。面对这样的班级,学生最需要的是既能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强自信心,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与同伴相处与合作的活动。在“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的建议下,我班以学科兴趣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班集体建设活动。首先开展的是“数学集结号”主题系列活动。我们学校学生工作负责老师周玉敏在设计系列主题活动方面很有经验,在她的帮助下,我与数学老师联手,开展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班队活动。
活动包括三个阶段,先是动员,让学生明白,我们将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自己管理的数学游戏活动。然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个集体组织,包括小组为单位的组织,以及小组代表形成的组织。组内同学互助监督,组间相互比试,开展了“百题计算无差错”、“24点车轮战”活动。每个小组选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开办“错题门诊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大家积累了经验,对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认识,一份份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报”面世了。小报展示活动促使学生们反思总结,也帮助他们交流切磋。最后开班会,各个小组呈现各自的进步和收获。
“集结号”下的系列活动
与以往学科活动不同的是,老师不只是关注竞赛的名次和分数,这些都只是活动的一个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类型学科活动形式,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集体评价。如每日的“百题计算无差错”活动,学生每天早上做4道题,全部正确的学生可以在成绩表中上升一格,同学们都喜欢称这一活动为“爬格子”。活动初始学生的热情并不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周后计算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爬”了五格,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还原地未动。以此为切入点,班主任请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调查,分析计算成绩出现差距的原因。调查后学生马上发现,计算成绩差多是因为做题马虎,不打草稿或草稿太乱造成的。之后,小组内部又组织了一次“晒草稿本”活动。一晒一比较,学生们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草稿本整洁的同学“格子”爬得比其他同学要高。这一比学生们心服口服。不只是深切明白了打好草稿、细心计算的好处,也学会了分析探究,在平平常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了探究能力和素养。
任何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意外处理得好就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在“24点车轮战”活动中,学生利用下课时间用扑克进行24点游戏。有的孩子比较顽皮,几个人聚在一起打起牌来。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个别学生没参与24点游戏是因为个人运算能力差,算不出就缺少兴趣不想玩。我和数学老师沟通以后,悄悄对分组进行了调整,将能力较弱的同学分在一组,又选派了一个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进入该组做出题讲解员。在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帮扶下,这组同学进步明显,自信心也增强了,出题员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又比如,“错题门诊部”的开设也一波三折。原本我们以为“错题门诊”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参与率应该挺高的。我们精心安排了颁证仪式,挑选出前期在“计算无差错”竞赛中优胜者,由数学老师亲自颁发“错题门诊医师证”,授权他们给“错题小病人”问诊。可是“错题门诊部”开设后,却无人问津。经过询问,原来有困难的学生不愿去“看病”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不好意思向“小医生”请教;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小医生”水平不行,问了他们也讲不清楚,不如不问;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和某些“小医生”平时关系不好,所以躲得远远的。活动暴露出班级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观,他们不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知道“不耻下问”是一种勇敢、谦虚好学的表现;班级成员间的关系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同学相处缺少宽容大度的胸怀,喜欢为小事斤斤计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做错题向别人请教是不是件丢脸的事”为题开展论坛。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大家打开了心结,纷纷表示要争做勤学好问的孩子。对于那些与其他同学关系紧张的孩子,我们特别选择了有团结互助教育意义的故事,设计开展了一次传阅故事活动,要求学生们看过故事后留下一句话的感言。读读故事、看看别的同学的感言,看似简单的交流沟通对那些不团结友爱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活动中,很多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小组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令人惊喜的全方位变化
依托这样的活动,很快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班级整体氛围良好,尤其对后进生、问题生的促动很大,帮助他们提升了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品质。我们班有个孩子平时很懒散,什么作业都很拖拉,在这一活动中,他明显变得积极起来。每天一早来到学校,放下书包就开始做题,得了满分就报告数学老师。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积极?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参加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在班级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也投入其中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这一成功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的干预、引导,能帮助孩子改变以往懒散的学习态度,这比老师干讲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数学集结号”的系列活动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发现在开展“百题计算无差错”活动时,数学老师给同学们涂格子,身边总是会围着许多同学观看议论。有因为自己成绩不错喜笑颜开的,有因为粗心错过100分气得跺脚叹气的,有和好朋友交流经验相互鼓励的……作为语文老师,我抓住时机布置学生动笔写一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因为是亲身经历,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生动有趣。我选择一些文章在班上交流,很容易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办“数学小报”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锻炼。为了让自己小组的“数学小报”更吸引眼球,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小组内画画好的小朋友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美术学习的热情也随之提高,课堂上认真听讲,下了课竟然不放美术老师走,将老师团团围住、问东问西。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不仅拉动了数学学习热情,也带动了语文、美术学习的热情。
伴随着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改善,学科成绩也明显提高。在之后的几次数学质量检测中,我班的数学成绩由以前与年级均分相差八九分缩短到只差三四分,计算题的得分率也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学生不再把数学计算题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满足;错题在他们眼中不再只是个红色的叉,而成了查找错误不可放过的地方;提高计算速度不是老师家长的逼迫,而成为能在同学面前炫耀的本领。
作为班主任,我也因为经历了这次活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悄然发生着转变。以前组织班队活动,总觉得活动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种累赘,但是亲历此次活动的全过程,当我看到学生悄然发生着变化,班级有了些可喜的进步时,我的想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我体会到学科与班队活动整合对一个弱势班级的重要性,它能让小萌同学的作业甚至是草稿本变得十分整洁,能让小龙同学下课后不再找别人聊电脑游戏而是约同学算24点,能让小琳也自信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能让小组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团结。也让我这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思路更清晰、方法更有效、成绩更明显,为今后由经验型班主任向智慧型班主任过渡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洵阳路小学)
编辑:熊华生
为改变弱势班级而吹响“集结号”
我接手的四(3)班是全校有名的落后班。几年来,这个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全年级倒数第一,能力、习惯各方面都弱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班级凝聚力差,学生缺少自信,同学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恶性循环,牵制着班级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学科老师开展过一些学科竞赛活动,但是效果不太明显。面对这样的班级,学生最需要的是既能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强自信心,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与同伴相处与合作的活动。在“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的建议下,我班以学科兴趣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班集体建设活动。首先开展的是“数学集结号”主题系列活动。我们学校学生工作负责老师周玉敏在设计系列主题活动方面很有经验,在她的帮助下,我与数学老师联手,开展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班队活动。
活动包括三个阶段,先是动员,让学生明白,我们将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自己管理的数学游戏活动。然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个集体组织,包括小组为单位的组织,以及小组代表形成的组织。组内同学互助监督,组间相互比试,开展了“百题计算无差错”、“24点车轮战”活动。每个小组选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开办“错题门诊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大家积累了经验,对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了认识,一份份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报”面世了。小报展示活动促使学生们反思总结,也帮助他们交流切磋。最后开班会,各个小组呈现各自的进步和收获。
“集结号”下的系列活动
与以往学科活动不同的是,老师不只是关注竞赛的名次和分数,这些都只是活动的一个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类型学科活动形式,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集体评价。如每日的“百题计算无差错”活动,学生每天早上做4道题,全部正确的学生可以在成绩表中上升一格,同学们都喜欢称这一活动为“爬格子”。活动初始学生的热情并不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周后计算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爬”了五格,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还原地未动。以此为切入点,班主任请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调查,分析计算成绩出现差距的原因。调查后学生马上发现,计算成绩差多是因为做题马虎,不打草稿或草稿太乱造成的。之后,小组内部又组织了一次“晒草稿本”活动。一晒一比较,学生们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草稿本整洁的同学“格子”爬得比其他同学要高。这一比学生们心服口服。不只是深切明白了打好草稿、细心计算的好处,也学会了分析探究,在平平常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了探究能力和素养。
任何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意外处理得好就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在“24点车轮战”活动中,学生利用下课时间用扑克进行24点游戏。有的孩子比较顽皮,几个人聚在一起打起牌来。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个别学生没参与24点游戏是因为个人运算能力差,算不出就缺少兴趣不想玩。我和数学老师沟通以后,悄悄对分组进行了调整,将能力较弱的同学分在一组,又选派了一个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进入该组做出题讲解员。在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帮扶下,这组同学进步明显,自信心也增强了,出题员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又比如,“错题门诊部”的开设也一波三折。原本我们以为“错题门诊”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参与率应该挺高的。我们精心安排了颁证仪式,挑选出前期在“计算无差错”竞赛中优胜者,由数学老师亲自颁发“错题门诊医师证”,授权他们给“错题小病人”问诊。可是“错题门诊部”开设后,却无人问津。经过询问,原来有困难的学生不愿去“看病”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不好意思向“小医生”请教;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小医生”水平不行,问了他们也讲不清楚,不如不问;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和某些“小医生”平时关系不好,所以躲得远远的。活动暴露出班级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观,他们不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知道“不耻下问”是一种勇敢、谦虚好学的表现;班级成员间的关系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同学相处缺少宽容大度的胸怀,喜欢为小事斤斤计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做错题向别人请教是不是件丢脸的事”为题开展论坛。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大家打开了心结,纷纷表示要争做勤学好问的孩子。对于那些与其他同学关系紧张的孩子,我们特别选择了有团结互助教育意义的故事,设计开展了一次传阅故事活动,要求学生们看过故事后留下一句话的感言。读读故事、看看别的同学的感言,看似简单的交流沟通对那些不团结友爱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活动中,很多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小组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令人惊喜的全方位变化
依托这样的活动,很快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班级整体氛围良好,尤其对后进生、问题生的促动很大,帮助他们提升了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品质。我们班有个孩子平时很懒散,什么作业都很拖拉,在这一活动中,他明显变得积极起来。每天一早来到学校,放下书包就开始做题,得了满分就报告数学老师。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积极?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参加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在班级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也投入其中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这一成功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的干预、引导,能帮助孩子改变以往懒散的学习态度,这比老师干讲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数学集结号”的系列活动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发现在开展“百题计算无差错”活动时,数学老师给同学们涂格子,身边总是会围着许多同学观看议论。有因为自己成绩不错喜笑颜开的,有因为粗心错过100分气得跺脚叹气的,有和好朋友交流经验相互鼓励的……作为语文老师,我抓住时机布置学生动笔写一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因为是亲身经历,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生动有趣。我选择一些文章在班上交流,很容易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办“数学小报”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锻炼。为了让自己小组的“数学小报”更吸引眼球,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小组内画画好的小朋友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美术学习的热情也随之提高,课堂上认真听讲,下了课竟然不放美术老师走,将老师团团围住、问东问西。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不仅拉动了数学学习热情,也带动了语文、美术学习的热情。
伴随着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改善,学科成绩也明显提高。在之后的几次数学质量检测中,我班的数学成绩由以前与年级均分相差八九分缩短到只差三四分,计算题的得分率也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学生不再把数学计算题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满足;错题在他们眼中不再只是个红色的叉,而成了查找错误不可放过的地方;提高计算速度不是老师家长的逼迫,而成为能在同学面前炫耀的本领。
作为班主任,我也因为经历了这次活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悄然发生着转变。以前组织班队活动,总觉得活动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种累赘,但是亲历此次活动的全过程,当我看到学生悄然发生着变化,班级有了些可喜的进步时,我的想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我体会到学科与班队活动整合对一个弱势班级的重要性,它能让小萌同学的作业甚至是草稿本变得十分整洁,能让小龙同学下课后不再找别人聊电脑游戏而是约同学算24点,能让小琳也自信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能让小组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团结。也让我这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思路更清晰、方法更有效、成绩更明显,为今后由经验型班主任向智慧型班主任过渡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洵阳路小学)
编辑:熊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