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和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语文也是一项艺术活动,其美感和魅力无疑取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语文课要么“不和谐”,要么“热闹”非凡、一片“繁荣”。若说危害和后患,后者更甚。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假和谐更应引起大家的警惕。
  教学案例1:
  师:谁能说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能否改为“飞”?为什么?
  生1:不能,“闹”写出了声音。
  生2:“飞”写的是蜜蜂飞舞的形象,“闹”不仅写出了声响,还描绘出喧闹沸腾的景象。
  生3:改为“飞”与下文“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重复。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大家能不能在自己的座位上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地闹着的情景?
  学生模仿,教室内乱成一片,十分“热闹”。
  教学反思1:热闹不是和谐,看似热闹、却无所得的和谐是假和谐。和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在民主、开放、轻松、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发展。假如只要气氛的“融洽”、表面的“热闹”,却不关注学生是否有真体验、真感情、真收获,那这种和谐不要又何妨?
  教学案例2:
  师:今天,我们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能给我们提供视听资源的有哪些物品?
  生:电脑、电视、收音机、广播、MP4、手机……
  师:假如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体视听活动,要求说出你的收获,应怎样视听才会有收获?
  生:要全神贯注地听,还要认真记录、积极动脑。
  师:如以奥运为视听主题,你能不能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收获?
  学生写,师生交流……
  教学反思2: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活动,预习也很充分,课堂似乎很和谐。但这样的课能算是和谐的语文课吗?这个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一、纯粹为考试而教、纯粹以灌输知识为主的语文课,再和谐也是假和谐。二、课堂教学内容决定着语文教学是否真正和谐,即教什么左右着语文课怎么样。三、发挥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活动性,是使语文教学走向和谐的一条道路。假如这节课教者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好一次实际意义上的集体视听活动,比如说奥运会,具体到圣火采集仪式或火炬传递活动,学生会听得多么专心。有了切身体验,再让学生说,学生会说得不积极、不真实、不准确吗?
  教学案例3:
  师:抢柳叶儿吃,本是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我”为什么感到乐吗?(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讨论。)
  师生交流略。
  师:今天,人们也吃野菜、树叶,但与文中所写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对此你有哪些感悟和想法?书面或口头发表自己的意见。四人为一小组开始讨论。
  (笔者观察:教师仍站在讲台前,学生立即分成四人一组讨论。笔者走到的一个小组跟前,学生讨论发言随意而缺乏质量。)
  教学反思3:讨论不是和谐的代名词。在语文课上,老师特别喜欢让学生分组讨论,但形式主义往往占多数。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讨论是为了交流思想、丰富体验、增进认识、明确正误,不是为了课堂表演。二、讨论前应有独立思考的过程,不经思考就讨论,那只能流于形式。三、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不应总是四人小组。四、在讨论中,教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指导者,否则,学生有无真讨论,讨论的情况和质量怎么样,全班交流时应如何点拨等就不能了然于心。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首先应消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假热闹、假讨论、假活动等不和谐现象。
  其次,和谐的语文教学应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师生交往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不能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共同学习。
  再次,和谐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实现多向交流。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文本。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生是语文阅读的主体,不仅需要具有阅读的相关知识,更需要感受与老师、与文本之间对话过程中独特的愉悦。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特殊的对话者。语文教学中“对话”的表现形式有人本对话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其中需要补充阐释的是自我对话,语文和谐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最后,和谐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课的开放性和活动性特点,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语文精神,追求情智共生的目标。1.坚持以情导情。语文要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出色的语文教师上课时总是尽量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会出的情感,用语言 、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社会。教育需融入生活,才能具有活力。所以语文和谐教学要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将学习者的视野引向现实生活。3.创设自由翱翔的天地,让学生表现自己。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预设,也应有生成;既要引导,更要放手。真正做到由学生唱主角,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其他文献
云和积雪作为气候系统中重要的参与者,都是气候系统中比较活跃的因子与重要的影响因子。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研究云和积雪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结合MODIS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持续加大,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在快速城市化区域出现,正逐渐上升为生态安全问题,将严重影响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红旗一定要扛下去,反对任何形式的唱衰论。新媒体时代是媒体的新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不是否定了传统纸媒和党报的价值,而是确定了它应该有的范围,重新界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终身追求的目标。  一、课前精心备课  想上好一节课,必须作好精心的准备。传统教学中的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等,我们都要继承。  在实施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精彩生成。教学生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要恰当、合理地处理好教学生成。备课时对课堂生成要有思考和预案,当然对于更多的
这是针对“大报抓导向,小报找市场”的怪论提出的。对此,我们必须明确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导向是根本。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新闻宣传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积极作用,这是新闻宣传
总有一些屋子会让你有似曾相识之感,好像梦里曾经到来过一般。啊,不是梦,原来是一幅画。眼前这座质朴的田园小屋,令人想起梵高的名作《阿尔的画室》,特别是那些亲切的木头椅
In this paper,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n underwater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were derived based on Kane dynamic equations. This methodology allows constr
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叙述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着重阐述外部性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是本文进行生态旅游分析的基础,该理论指出,对外部性的消除有三种重要的观
本文首先探讨了物流支撑系统的构成,并在系统理论、集成理论、协同理论、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等理论的指导下,阐述了物流支撑系统内部以及物流支撑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性。最
2004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己经达到了40.6%,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己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与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是滞后的。滞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