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和统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统计作为经济专业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简单介绍了高职院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统计教学;高职;计算机;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在各个领域都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各类院校中,统计学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数学专业,经济类专业。而对于不同的专业,统计所占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数学而言,这门课往往着重点在于排列组合,集合论以及测度论等的理论研究教学,它更偏向于理论的推导,探讨的是为什么得到这个理论。而在其他非数学专业则更注重于统计的应用而非理论,他们更加关心该怎么用。但就目前的高校设置课程来看,对于统计的相关应用的教学很是缺乏。在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学科
一个学科越热门,那么相应地,教学相关的教材也会特别多。有的教材偏重于理论,相关的例子少之又少,学生对于此类教材难以认真阅读,对于其中的抽象化的概念也很难理解消化。再者许多的教材里设置了案例内容,但其使用的数据却太过久远。在日新月异的现代,陈旧的数据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以此数据来分析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好的调查结果。对于目前所存在的研究问题也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给不了建设性的意见,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教材内容的滞后是很多教科书的一个弱点,好的教材应该与时俱进。
1.2培养人才形式
现在的课堂普遍采用的都是教师课堂单独讲授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则在下面听讲记笔记。中国的教育更倾向于填鸭式教学,被动式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会存在逆反倾向,反而达到相反的效果。
1.3难易程度的把握
在数学的领域,随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深难以理解的一个词,往往很多数学专业的学生都会感到一丝恐惧。在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这种偏理论性的数学课程也可以接受。但对于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进一步来说,对于高职的非数学或者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太难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似然理论,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贝叶斯,统计和重抽样等理论对于本科生都难以理解消化,更何况是专科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如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所把握。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内容应该倾向于应用型的。
1.4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笔者在统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初高中的统计概念和大学里的统计概念存在着差别。举个例子,为了解某学校5年级学生的身高,有关调查部门从该年级中抽取了20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按小学的教材,这里的总体是某学校5年级学生每人身高的全体,而每名学生的身高是个体。但在我们大学的教材里,这里的总体应该是某学校5年级所有的学生,个体是某学校5年级每一名学生,这里的身高则是一个品质统计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由此 感到困惑:为什么以前学的和现在的不一样呢?到底哪个是对的啊?这是值得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需要讨论的问题。
2.建议
2.1学科设置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偏弱的大专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偏向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类学生。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应该尽量避免满篇都是概念,理论,推导这类偏纯理论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应该尽量简明,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辅助。
2.2培养模式的改变
在大多数的统计课堂上,都是采用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但对于理论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或者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改进,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借助计算机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2.1案例分析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采用案例分析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以及该门课程的特点适当的引入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如何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思路,得到结果,以及后续对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统计的枯燥,抽象的内容,如果通过案例进行讲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而有具体,学生更能理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2.2.2分组模式
在讲到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时候,可以给班级的学生设置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校园中展开统计研究调查。按照步骤展开,一步一步找到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根据设计的调查问卷向其他校园里的成员询问,手机资料的过程就是统计调查。如果说调查的对象是校园里所有的成员,那么该调查就是普查。如果只是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一个班或者一个年级,一个专业,那就是抽样调查。而如果根据自己的判定选中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那就是典型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描述个体的各类统计标志的性质。例如年龄,成绩这类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标志即为数量标志;而如学历,职业这类也文字描述形式出现的标志则为品质标志。
通过调查,每组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采用的调查方式及其中所用到的统计知识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每个组完成任务之后,对于统计的各个流程都能够有所了解并掌握。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调查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今后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难题。
2.2.3借助计算机
如果课堂理论教学能和上级操作相结合,学生会更感兴趣,积极性更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课堂与上机操作相结合”教学。统计中会用到一些相关的统计软件,例如SAS,SPSS,MATLAB等专业的软件。但这些专业的软件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同时这要求使用者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对于我们高职中的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不容易教学,学生也不能理解和掌握。那么适合我们学生同时又能帮助进行统计工作的还有另外一款软件——Excel。Excel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同时又基本涵盖了基础统计学的相关内容,如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对于office办公软件学生不那么陌生,几乎每台电脑上都安装有该软件,学校也有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统计上机处理一些相关的问题也是对他们计算机课程的一个检验,理解统计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Excel软件,两全其美。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地位就像是一块地基。因而作为一名统计教师,如何让高职院校的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值得统计老师思考的问题。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动手的能力。(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文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费传宝.统计教学改革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 冯亮能.加强网络资源在统计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4,(2)
[3] 逄守艳.统计教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统计教育,2005,(5)
[4] 黄雅青.贯穿在校园调查中的统计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6,(8)
[5] 刘超,吴喜之.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2,(29)
[6] 虞依娜.案例教学在统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2,(2)
关键词:统计教学;高职;计算机;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在各个领域都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各类院校中,统计学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数学专业,经济类专业。而对于不同的专业,统计所占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数学而言,这门课往往着重点在于排列组合,集合论以及测度论等的理论研究教学,它更偏向于理论的推导,探讨的是为什么得到这个理论。而在其他非数学专业则更注重于统计的应用而非理论,他们更加关心该怎么用。但就目前的高校设置课程来看,对于统计的相关应用的教学很是缺乏。在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学科
一个学科越热门,那么相应地,教学相关的教材也会特别多。有的教材偏重于理论,相关的例子少之又少,学生对于此类教材难以认真阅读,对于其中的抽象化的概念也很难理解消化。再者许多的教材里设置了案例内容,但其使用的数据却太过久远。在日新月异的现代,陈旧的数据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以此数据来分析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好的调查结果。对于目前所存在的研究问题也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给不了建设性的意见,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教材内容的滞后是很多教科书的一个弱点,好的教材应该与时俱进。
1.2培养人才形式
现在的课堂普遍采用的都是教师课堂单独讲授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则在下面听讲记笔记。中国的教育更倾向于填鸭式教学,被动式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会存在逆反倾向,反而达到相反的效果。
1.3难易程度的把握
在数学的领域,随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深难以理解的一个词,往往很多数学专业的学生都会感到一丝恐惧。在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这种偏理论性的数学课程也可以接受。但对于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进一步来说,对于高职的非数学或者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太难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似然理论,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贝叶斯,统计和重抽样等理论对于本科生都难以理解消化,更何况是专科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如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所把握。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内容应该倾向于应用型的。
1.4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笔者在统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初高中的统计概念和大学里的统计概念存在着差别。举个例子,为了解某学校5年级学生的身高,有关调查部门从该年级中抽取了20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按小学的教材,这里的总体是某学校5年级学生每人身高的全体,而每名学生的身高是个体。但在我们大学的教材里,这里的总体应该是某学校5年级所有的学生,个体是某学校5年级每一名学生,这里的身高则是一个品质统计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由此 感到困惑:为什么以前学的和现在的不一样呢?到底哪个是对的啊?这是值得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需要讨论的问题。
2.建议
2.1学科设置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偏弱的大专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偏向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类学生。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应该尽量避免满篇都是概念,理论,推导这类偏纯理论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应该尽量简明,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辅助。
2.2培养模式的改变
在大多数的统计课堂上,都是采用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但对于理论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或者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改进,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借助计算机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2.1案例分析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采用案例分析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以及该门课程的特点适当的引入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如何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思路,得到结果,以及后续对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统计的枯燥,抽象的内容,如果通过案例进行讲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而有具体,学生更能理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2.2.2分组模式
在讲到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时候,可以给班级的学生设置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校园中展开统计研究调查。按照步骤展开,一步一步找到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根据设计的调查问卷向其他校园里的成员询问,手机资料的过程就是统计调查。如果说调查的对象是校园里所有的成员,那么该调查就是普查。如果只是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一个班或者一个年级,一个专业,那就是抽样调查。而如果根据自己的判定选中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那就是典型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描述个体的各类统计标志的性质。例如年龄,成绩这类以数字形式出现的标志即为数量标志;而如学历,职业这类也文字描述形式出现的标志则为品质标志。
通过调查,每组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采用的调查方式及其中所用到的统计知识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每个组完成任务之后,对于统计的各个流程都能够有所了解并掌握。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调查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今后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难题。
2.2.3借助计算机
如果课堂理论教学能和上级操作相结合,学生会更感兴趣,积极性更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课堂与上机操作相结合”教学。统计中会用到一些相关的统计软件,例如SAS,SPSS,MATLAB等专业的软件。但这些专业的软件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同时这要求使用者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对于我们高职中的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不容易教学,学生也不能理解和掌握。那么适合我们学生同时又能帮助进行统计工作的还有另外一款软件——Excel。Excel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同时又基本涵盖了基础统计学的相关内容,如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对于office办公软件学生不那么陌生,几乎每台电脑上都安装有该软件,学校也有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统计上机处理一些相关的问题也是对他们计算机课程的一个检验,理解统计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Excel软件,两全其美。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地位就像是一块地基。因而作为一名统计教师,如何让高职院校的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值得统计老师思考的问题。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动手的能力。(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文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费传宝.统计教学改革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 冯亮能.加强网络资源在统计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4,(2)
[3] 逄守艳.统计教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统计教育,2005,(5)
[4] 黄雅青.贯穿在校园调查中的统计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6,(8)
[5] 刘超,吴喜之.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2,(29)
[6] 虞依娜.案例教学在统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