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生命意识的教育行动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举办“长安教育大讲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更是唤醒教师生命意识成长的大手笔,力图在长安这样一个正在走向都市化的区域里打造一种教师自觉成长的文化生态。大讲堂的举办本身就格局高远,气度非凡,每次走进讲堂的都是那些声名远播的名师,比如窦桂梅、李镇西。名师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对教育规律游刃有余的把握,更多的是对教育与生命无比透彻的理解。
  长安区的同志几次邀我去听听大讲堂,都因故不能成行,我想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和遗憾。但是,当我无意间看到那些听完大讲堂的老师们撰写的心得体会,感受到了那些文字中不加掩饰的喜悦与欢欣,这些都是他们最真实的心灵激荡,像是地壳之下炽热滚烫的岩浆喷薄而出,那是对融入生命的教育情怀的巨大释放。这些都给用心良苦的举办者带来了一些慰藉和期望。
  世上没有天生的教师,更没有天生的优秀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在人类社会存在了几千年,并没有因为积累了几千年的教学经验,让教师的教学变得像建造一座房子那样有着成熟而固定的流程。相反,由于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能动性,由于时代的不断变迁,由于教育具有全方位的实践性,反倒让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可能。先贤们那些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似乎并不能随随便便拿来变成可以应用的方法。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学习的普及,学习社区的建立,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也带来了一种思潮和忧虑,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似乎被削弱,甚至有些激进的教学改革者主张让教师在教学中隐去,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从而引发人们质疑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些观点都是被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所左右。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最为关键的是从人的本质属性出发,渗透着智慧、精神、观念、价值的影响,如果仅仅就教学的技巧来讲,几千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面对今天的学生早就应该所向披靡、立竿见影了,不应该还有那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教师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基础性地位。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是对教师专业性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专业技能的运用上,而是他面对一个个生命个体时所需要的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领悟、包容与接纳、期待与守候以及呵护与耐心等超越技术性能力的精神实践。几千年来,在教师职业的能力中,唯有对生命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他独一无二的发展需求和成长可能,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渴望、惧怕、焦虑、偏好、喜悦,需要教师去了解,去引领。那些教育的大师,哪一位不是因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才成为学生心灵的开启者和智慧的点化者。即使从功利的角度讲,教师的专业地位也都是不可忽视的。澳大利亚的约翰·哈蒂,通过20余年对2.5亿学生的研究,出版了一本《可见的学习》,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别的,就是教师。他认为“学校的首要功能可能是使儿童学会模仿一个更有能力的他者即教师。除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精彩的讲演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生对教师的感知,比如学生认为教师是否可信、是否公平、是否值得尊重,是影响学业成就的最有力的指标之一。如果学生和教师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将教师视为榜样,这带来的益处可能是长期的,甚至能够抵消学生所处的家庭或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社会准则以及学科品质,这使学生更少出现不良行为和负面结果。”
  今天,大多数人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就是帮助他们增长理解课程的悟性,强化运用技巧的教学,掌握面对差生的套路,而这样的培训有时是十分肤浅和功利的,真正有价值的培训是对教师生命意识的唤醒,只有教师对生命有了深刻理解,才会用自己的灵魂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才会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去尊重、爱护和扶助。
  而我看到了长安教育大讲堂的这种追求。听了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的报告,大兆街道中心学校的刘小民老师在心得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他的每一句话,哪怕是小小的一句鼓励都能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这不是心中只有教学任务的老师所能想到的评语,这绝对不是心中只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他认为“真诚诠释教育教学的真谛,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原来我们的教学不仅联系着每一位教师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更联系着每一位孩子生命的质量和未来的幸福”。这种理解是多么透彻。杜曲初中的李颖娟老师写道:“孩子的灵魂栖息在明日之屋,教师作为长大的儿童,作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虽然无法真正走进儿童,但我们仍然需要努力贴近。”这些文字也透露出教师们从报告中领悟到的不是教学的技巧技能,而是生命的价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中写道:“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天职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存在,唤醒孩子的生命,教师的管理者也要尊重教师的生命存在,唤醒教师的生命。我们经常会聽到一些基层的局长和校长抱怨,优秀的教师太缺了,根本谈不上什么课程改革,更谈不上教育质量。这种观点是不负责任的,是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伤害,如果只把希望寄托在优秀教师,那广大的教师群体到底以何种名义存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天赋异禀者都是少数。整体性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只依靠优异的教师,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导向有问题。我们是否做到调动大多数教师的内在动力,点燃教师内心那团生命之火,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用自己生命体验领悟教育的真谛,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育人之中,陪伴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当然,我们教师的成长环境并不令人乐观,职称、荣誉、待遇、考核、评价、科研等等太多的需要裹挟着教师,教学无法自主,疲于应付,何谈生命的幸福。我们太需要长安教育大讲堂这样的精神场域,让教师从更高层面去理解教育,理解专业的成长,从而超越那些过于现实的困惑。
  我认为,长安教育大讲堂还有一个雄心,就是在一个区域营造和建设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文化。我们常常对比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差异,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异,我认为有时并不是物质条件的差异,而是深刻的文化的差异。为什么有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差无几,教师配备也不差,但就是让人感觉不如城市学校的品质,其实是所处的环境缺乏有品质的文化生活。长安教育大讲堂依靠毗邻大都市的区域特征,高起点、高水准地持续开展这样一种教育行动,就是要在教育文化的建设上超越自我,后来居上。
  这样的教育行动不可小觑,如果每一位长安教育人都能从中领悟教育的生命价值,这将会成为区域教育崛起的典范。
其他文献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板块化  教育资源指的是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教育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个体所享有教育资源的多寡优劣,是衡量教育是否公平的公认标准。  通览历朝国与家,人民满意的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公平,体现在教育上,便形成了“有教无类”这一绵延古今的教育公平思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教育公平的路上,我们国家从教育向工农开门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
期刊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分为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加强组织保障四个部分,共计22条。《意见》一经出台,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深入贯彻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
期刊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0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  《实施方案》指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家校
期刊
10月24日,《陕西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并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撤并方案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进行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应当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人口满30万的
期刊
微信朋友圈曾有这样一组画面,让无数人都为之动容:阴霾的天气,绵绵的秋雨,泥泞的道路,蹒跚的脚步,熟悉的背影;小孩已在父亲的肩上悄然睡着了。镇巴县碾子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付丹丹和爱人带着不足2岁的孩子,一家三口步行赶往结对帮扶的学生何杰家,那天正值中秋……  陕西省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已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了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教育帮扶机制,拓展高等教育扶贫空间。启动实施百
期刊
零零散散地用了两个月的時间读完了《瑟谷学校传奇》三本书,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教育的世外桃源。瑟谷学校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自由到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观”。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自由,但瑟谷也自由得太“奇特”了。这里孩子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这里没有考试和作业……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没有课堂,可以允许孩子钓一年鱼,允许孩子玩一年游戏,甚至有吸烟室。是不是你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但
期刊
榆林自古崇文重教,厚学固本,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在西北地区享有崇高声誉。在厚重文化的滋养浸润和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榆林教育蓬勃兴起,崛起壮大。进入新世纪后,榆林教育事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组织上靠前领导,经费上全面保障,建设上优先安排,工作上鼎力支持。确立了以榆林城区为重点,以提升东部、强化西部、发展南部、优化北部为核心的
期刊
10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全体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以“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为主题,探讨面向2035年的教育现代化,以推动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共同擘画国际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中国举办着世界上
期刊
今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校长国培计划——2018年边远贫困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的培训。学习培训的方式按照集中学习、到基地学校跟岗学习以及后期返岗学习的三段式进行。  在集中学习一周以后,学院安排我们前往基地学校跟岗学习。尽管安排的基地学校在苏中和苏北,在跟岗学习之余,我也利用周末的自主学习时间对无锡、苏州的几所学校进行了探访。总体来说,我们学校發展的现状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是
期刊
红色熏染 筑梦成长  大山环绕,涧深溪长,民风淳朴,这是西乡东南隅最偏远的大河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经济落后,没有楼房工厂,只有勤劳朴实、吃苦耐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我,就出生在这个年代这个镇上的小村庄。与众不同的是,我有走出大山的雄心壮志和奋斗不息的梦想。  大河镇是红色乡镇。作为在红色土地上生长的大河儿女,我从小就喜欢围着老一辈,听他们述说亲身经历或他们听闻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