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逐步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无不渗透着广大农村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教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的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将取决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历史的发展已经将教师队伍的素质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单纯的讲究教学方法而不重视教学思想,是盲目的教学。盲目的教学是难以收到教学效果的。因此,看到人家在介绍什么法,就必须想一想,这些法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在指导。只有这样。才不致一味盲目跟从,捡到筐是里就是菜。那么怎样才能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呢?
1 农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更应该搞好素质教育。搞好素质教育要靠谁?当然要靠我们一线的老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农村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科教兴国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农村教师的身上,作为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2 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证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即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我们就可以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它们。然而这一切靠得是什么?靠得是教育,靠得是教师,更靠得是农村基础教师。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农村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新课程理念,切实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3 农村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准
教育是民族的灵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准。那么教师的专业的标准有哪些呢?一是专业道德;二是专业知识;三是硬专业能力;四是应有的责任。
3.1专业道德:一是爱:即教育工作者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二是善:指的是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育的责任。三是公正:教育者对待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一视同仁。四是要有责任感:每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
3.2专业知识:即教师要有基础知识层面、学科知识层面、教育科学知识层面,要有一定的教育哲理。
3.3专业能力:一是理解与交往能力,即善于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进行以话沟通,建立起“你我关系”善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具有与同事开展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家长合作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二是教学设计能力,即教育者能按教育、教学目的规划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设计能力;三是管理与评价能力,即教育能控制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能力;四是教育研究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五是智慧性能力,即善于发现和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3.4教师应具有的责任:一是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若,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中充满创造的气氛;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四是与家庭交流,保持详细记录;五是为学校和社区做贡献;六是对教学的反思准确,用于将来的教学活动。
4 要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对教师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光停留于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当中,还要适应于新的教育要求,构建充满生命的教学课堂。那就要求农村教师要转变角色,即: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②教师不能死教书,教死书;③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性;⑤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家务事的学习需要;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5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构建和谐的充满生气的教学课堂。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教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的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将取决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历史的发展已经将教师队伍的素质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单纯的讲究教学方法而不重视教学思想,是盲目的教学。盲目的教学是难以收到教学效果的。因此,看到人家在介绍什么法,就必须想一想,这些法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在指导。只有这样。才不致一味盲目跟从,捡到筐是里就是菜。那么怎样才能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呢?
1 农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更应该搞好素质教育。搞好素质教育要靠谁?当然要靠我们一线的老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农村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科教兴国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农村教师的身上,作为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2 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证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即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我们就可以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它们。然而这一切靠得是什么?靠得是教育,靠得是教师,更靠得是农村基础教师。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农村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新课程理念,切实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3 农村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准
教育是民族的灵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准。那么教师的专业的标准有哪些呢?一是专业道德;二是专业知识;三是硬专业能力;四是应有的责任。
3.1专业道德:一是爱:即教育工作者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二是善:指的是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育的责任。三是公正:教育者对待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一视同仁。四是要有责任感:每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
3.2专业知识:即教师要有基础知识层面、学科知识层面、教育科学知识层面,要有一定的教育哲理。
3.3专业能力:一是理解与交往能力,即善于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进行以话沟通,建立起“你我关系”善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具有与同事开展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家长合作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二是教学设计能力,即教育者能按教育、教学目的规划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设计能力;三是管理与评价能力,即教育能控制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能力;四是教育研究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五是智慧性能力,即善于发现和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3.4教师应具有的责任:一是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若,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中充满创造的气氛;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四是与家庭交流,保持详细记录;五是为学校和社区做贡献;六是对教学的反思准确,用于将来的教学活动。
4 要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对教师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光停留于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当中,还要适应于新的教育要求,构建充满生命的教学课堂。那就要求农村教师要转变角色,即: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②教师不能死教书,教死书;③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性;⑤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家务事的学习需要;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5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构建和谐的充满生气的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