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底的片尾字幕放了一大段,没耐心的观众也已经纷纷退场,突然,彩色画面再次出现,它还没闹够呢。于是,饶舌的驴子一脸幸福地迎来了自己的爱人——那只巨大的火龙,而跟着她的,是一群长着红翅膀的小驴驹,不用问,那是驴子和火龙的爱情结晶。
又是一片哄堂大笑。在我们的影院里,真是很少遇到这种情况:自始至终都能听到观众发自内心的笑,不勉强,没有嘲弄意味,更不是故意要装腔作势。所以大家都觉得,为这部《怪物史瑞克2》花的50块,值!
其实《史瑞克》本集也很不错,它拿经典童话开涮,用丑陋的绿怪物和臃肿的胖大嫂替换了白马王子和美丽公主,还把一大批童话人物用错位的方式引进到片中,同传统的迪斯尼卡通大片开了个大玩笑。但这部续集走得更远,不但“青蛙王子”(就是女主角之父,遥远国的哈沃尔德国王)为了掩盖真相参与了罪恶阴谋,迷死人王子(就是白马王子了)搔首弄姿整个一个草包绣花枕头,木偶皮诺曹成了女性内衣恋物狂,小红帽送外卖让怪物夫妇吓个半死;片中更多的是对于当代大众文化进行了近乎恶毒的全方位滑稽模仿,好莱坞、奥斯卡、星巴克、范思哲、电视明星、歌坛偶像,甚至当代政治人物,都在影片中被改头换面,出尽洋相。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要想真正体会片中的幽默达到至乐之境,还真需要广泛的西方大众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看到明显带有加菲猫痕迹却更酷更拽的猫咪侠客用剑划出一个三角标记的时候,全场都笑了,因为我们对佐罗那个Z字都不陌生。见到那个酷似星巴克的FARBUCKS咖啡店的时候,大多数人笑了,因为咱们这儿也已经有不少星巴克生意红火。但是在费奥纳公主的闺房中看到大歌星贾斯汀的玉照时,几乎没什么人笑,据说这与美国影院里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那里,人们更熟悉这张脸,而且还知道,他目前正是为费奥纳配音的卡梅隆•迪亚兹的正选情人。中国观众哪了解这么多弯弯绕绕,当然也就无从体会其中的玩笑。
于是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悖论:这部以当代大众文化为谑虐挖苦对象的超级娱乐大片,观赏的基础恰恰是对大众文化的高度熟悉,也许还有高度认同。一个对这类文化现象一无所知的人看这部片子不会觉得怎么好玩;一个对当代大众文化本来就持深刻批判态度的人同样不会觉得如何有趣,没有颠覆,哪来的快意?也许就是由于这种原因吧,一向看得开的美国娱乐业对这部“毒汁”四射横扫一切当代时髦的影片并无恶感,甚至是热情拥抱它。
倒是从来拘谨的英国人闻到了一些怪味道。据报道,英国一团体发出公开声明,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观看《史瑞克2》。声明称:“影片中出现了一个从男人变成女人的酒吧招待,这个人物的出现解构了男性和女性生理现实。”该组织表示,这部影片所宣扬的变性现象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有很大冲突。
其实电影里偶尔出现个半男不女手臂上长满汗毛的老板娘(有人说那位老板娘脸上的痣颇有麦当娜之风——又是恶意模仿?)不至于引起如此恐慌,已经有数不清的文艺片、艺术片里把易装癖、变性人当做主人公进行塑造表现了。让一些保守派感到不安的应该是这部电影总体上不把权威当回事的那种态度。严肃一点看问题,《史瑞克2》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用滑稽的叙事表层语义对模仿对象的深层语义进行挑衅,于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尚与渺小、美好与丑陋、严肃与戏谑、优雅与粗俗、悲伤与喜悦被混杂在一起,拉到同一平面上,所有的价值和意义似乎都被消解了。这种无价值状态契合了小人物对现存话语秩序僭越的快意心理,但对于正统话语,却构成了某种颠覆的可能性。
全都颠覆了,还剩下什么?作为一部大众娱乐的卡通片,《怪物史瑞克2》还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坚持了点什么,那就是爱情和自我,所谓爱情诚可贵,自我价更高。爱情不用说了,至于自我,在影片最后的高潮时刻,伴着午夜的报时钟声,费奥纳公主最终还是决定拒绝史瑞克的一吻,于是她和史瑞克(还捎带上了已经变成骏马的倒霉的驴子)一起变回原形。丑了(或者说按世俗的偏见丑了),但那是我的本来面目,所以我幸福。这也许是这部闹成一团的片子最终想告诉我们的一个主题。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放纵之中,谁会注意什么深刻的或浅显的主题呢?
对这类电影,观众的要求其实不高,四个字:开心就好。只是真要做到让大家开心,其实很难。
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又是一片哄堂大笑。在我们的影院里,真是很少遇到这种情况:自始至终都能听到观众发自内心的笑,不勉强,没有嘲弄意味,更不是故意要装腔作势。所以大家都觉得,为这部《怪物史瑞克2》花的50块,值!
其实《史瑞克》本集也很不错,它拿经典童话开涮,用丑陋的绿怪物和臃肿的胖大嫂替换了白马王子和美丽公主,还把一大批童话人物用错位的方式引进到片中,同传统的迪斯尼卡通大片开了个大玩笑。但这部续集走得更远,不但“青蛙王子”(就是女主角之父,遥远国的哈沃尔德国王)为了掩盖真相参与了罪恶阴谋,迷死人王子(就是白马王子了)搔首弄姿整个一个草包绣花枕头,木偶皮诺曹成了女性内衣恋物狂,小红帽送外卖让怪物夫妇吓个半死;片中更多的是对于当代大众文化进行了近乎恶毒的全方位滑稽模仿,好莱坞、奥斯卡、星巴克、范思哲、电视明星、歌坛偶像,甚至当代政治人物,都在影片中被改头换面,出尽洋相。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要想真正体会片中的幽默达到至乐之境,还真需要广泛的西方大众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看到明显带有加菲猫痕迹却更酷更拽的猫咪侠客用剑划出一个三角标记的时候,全场都笑了,因为我们对佐罗那个Z字都不陌生。见到那个酷似星巴克的FARBUCKS咖啡店的时候,大多数人笑了,因为咱们这儿也已经有不少星巴克生意红火。但是在费奥纳公主的闺房中看到大歌星贾斯汀的玉照时,几乎没什么人笑,据说这与美国影院里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那里,人们更熟悉这张脸,而且还知道,他目前正是为费奥纳配音的卡梅隆•迪亚兹的正选情人。中国观众哪了解这么多弯弯绕绕,当然也就无从体会其中的玩笑。
于是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悖论:这部以当代大众文化为谑虐挖苦对象的超级娱乐大片,观赏的基础恰恰是对大众文化的高度熟悉,也许还有高度认同。一个对这类文化现象一无所知的人看这部片子不会觉得怎么好玩;一个对当代大众文化本来就持深刻批判态度的人同样不会觉得如何有趣,没有颠覆,哪来的快意?也许就是由于这种原因吧,一向看得开的美国娱乐业对这部“毒汁”四射横扫一切当代时髦的影片并无恶感,甚至是热情拥抱它。
倒是从来拘谨的英国人闻到了一些怪味道。据报道,英国一团体发出公开声明,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观看《史瑞克2》。声明称:“影片中出现了一个从男人变成女人的酒吧招待,这个人物的出现解构了男性和女性生理现实。”该组织表示,这部影片所宣扬的变性现象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有很大冲突。
其实电影里偶尔出现个半男不女手臂上长满汗毛的老板娘(有人说那位老板娘脸上的痣颇有麦当娜之风——又是恶意模仿?)不至于引起如此恐慌,已经有数不清的文艺片、艺术片里把易装癖、变性人当做主人公进行塑造表现了。让一些保守派感到不安的应该是这部电影总体上不把权威当回事的那种态度。严肃一点看问题,《史瑞克2》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用滑稽的叙事表层语义对模仿对象的深层语义进行挑衅,于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尚与渺小、美好与丑陋、严肃与戏谑、优雅与粗俗、悲伤与喜悦被混杂在一起,拉到同一平面上,所有的价值和意义似乎都被消解了。这种无价值状态契合了小人物对现存话语秩序僭越的快意心理,但对于正统话语,却构成了某种颠覆的可能性。
全都颠覆了,还剩下什么?作为一部大众娱乐的卡通片,《怪物史瑞克2》还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坚持了点什么,那就是爱情和自我,所谓爱情诚可贵,自我价更高。爱情不用说了,至于自我,在影片最后的高潮时刻,伴着午夜的报时钟声,费奥纳公主最终还是决定拒绝史瑞克的一吻,于是她和史瑞克(还捎带上了已经变成骏马的倒霉的驴子)一起变回原形。丑了(或者说按世俗的偏见丑了),但那是我的本来面目,所以我幸福。这也许是这部闹成一团的片子最终想告诉我们的一个主题。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放纵之中,谁会注意什么深刻的或浅显的主题呢?
对这类电影,观众的要求其实不高,四个字:开心就好。只是真要做到让大家开心,其实很难。
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