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耀辉先生的长篇童话《布伦迪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比较独特的。《布伦迪巴》原本是20世纪30年代捷克的儿童歌剧,刘耀辉将其改写成童话。本文不仅从故事性、幻想性和趣味性等儿童文学的特质分析《布伦迪巴》这部童话,而且分析了这部童话如何寓历史于童话之中。
关键词:《布伦迪巴》 儿童文学特质 “二战”历史
长篇童话《布伦迪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比较独特的。《布伦迪巴》原本是20世纪30年代与“二战”有关的捷克儿童歌剧,刘耀辉将其改写成童话,既赋予其儿童文学特质,又成功地做到了寓历史于童话之中。下文将从故事性、幻想性和趣味性等儿童文学的特质和文本的历史意蕴分析这部童话。
一、富于儿童文学特质的童话
图画书的创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故事的创意;二是美术设计方面的创意,包括色彩和构图等方面;三是文字与绘画关系的创意。《布伦迪巴》是有创意的图画书,这部历史意蕴深厚的童话并未使儿童读者感到沉重,排除儿童读者人生阅历有限这个因素,书中诸多形象生动的插图是本书成功的重要原因。简洁、规整的红色封面暗示了生动活泼的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历史意蕴。两个模糊的黑色背影被定格在封面上,一大一小,稍大的孩子右手拿着一个小桶,封面的右上角有白色大字“布伦迪巴”(BRUNDIBAR),旁边是“囚笼里的自由之花”。故事情节简单,若不读文字,书中插图亦可完整地讲述故事:兄妹俩请来马兹特普爷爷为妈妈看病后急匆匆地赶去买牛奶、金色大钟与蓝色拱窗的微妙的表情和眼神、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布伦迪巴凶神恶煞的表情、兄妹俩的合唱以及全镇的小学生的帮助……生动传神的图画镶嵌在文本之间,满足了儿童读者对故事和图画的双重阅读期待。
“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波西米亚,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在这个很小很小的村子里,住着很少很少的几户人家。”{1}
这是非常地道的童话开头。“很久很久”“很远很远”“很小很小”“很少很少”短短的一段中连用四组这样的词语,音律和谐,形式整齐,营造了童话特有的意境。同时,这样的开头用模糊的象征语言把故事置于儿童特有的精神状态之中,现实世界的正常逻辑和因果关系在此已不再重要。故事没有确切的年代或具体的时间,有的只是模糊的时间和似真似幻的故事发生地。在“附记:囚笼里的自由之花”中作者就为何这样开头做了说明,对地名“波西米亚”详细介绍:波西米亚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波西米亚”与“二战”“法西斯”等有密切联系,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因而选择这个地点。“简洁、明快、富于行动性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使儿童文学明白易懂。明白易懂不仅是对语言的要求,也是对主题和人物的要求,这里明白易懂不是理性的而是心灵和感性的。”{2}
“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十分重要——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它既包含对儿童文学的体认,也包含对儿童心灵状态的体认。”{3}如前所述,《布伦迪巴》讲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派柴克和阿宁库兄妹俩去镇上为生病的妈妈买牛奶并克服千难万险买到牛奶,这体现了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作者在创作童话《布伦迪巴》时,既体认儿童心灵状态,又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兄妹俩是善良的,却遭到以布伦迪巴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阻挠,但最终在善意的帮助下为妈妈买到了牛奶,完成了心愿,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局满足了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事件的完满解决”{4}是儿童文学趣味性的一个要求,也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体现。在这里,“妈妈喝了牛奶后,马上就变得容光焕发了!”体现童话叙事的特点,“童话发生时异乎寻常,奇妙而不可思议,但被叙述的平常、普通,这些不平常似乎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最离奇的遭遇也是用随意自然的方式叙述出来,这与“梦”有相似之处”{5}。按照生活逻辑,牛奶只是营养品而并非药品,但童话却可以打破生活经验和逻辑,牛奶成了医治疾病的良药,并且妈妈喝了牛奶之后立刻容光焕发,如此迅速的康复被自然地叙述出来,虽不符合逻辑,却抚慰了儿童读者幼小的心灵。
儿童文学是富于想象力的文学,幻想性是儿童文学的特质之一。金色大钟把蓝色拱窗当作心上人,蓝色拱窗的一颦一蹙牵动着金色大钟的心,最终它们举行了婚礼。小麻雀、白猫和大黄狗不仅能像人一样交谈,而且能洞悉兄妹俩的心愿和困境,主动为其出谋划策,更神奇地是它们能发动全镇的小学生一起合唱来筹集买牛奶的钱,并且最终为妈妈买到了牛奶。“在儿童文学中,幻想型作品(主要是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幻想小说)一直是一枝独秀”{6},《布伦迪巴》集中体现了童话的幻想性,幻想性对儿童文学来说意义重大。《布伦迪巴》这部童话中的幻想性恰恰表明“儿童文学是以张扬这种具有建设性的幻想力为使命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幻想力是有生命深度的”{7}。基于此,儿童文学的现实意义才凸显出来,现代社会物欲膨胀使人们忽视了幻想的价值,因此保护儿童的幻想力、守护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成长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刘耀辉对故事性和幻想性的重视说明他写作时真正从儿童读者的需要出发,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这正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所提倡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文学作家在这种儿童观的观照下创作的儿童文学就是儿童本位的文学。”{8}只有真正理解儿童之后,作家在创作中才会端正价值观,才会融入真挚的情感和宽厚的同情心。《布伦迪巴》中兄妹俩在善良的动物和小学生的帮助下战胜以布伦迪巴为代表的邪恶势力,最终以善良战胜邪恶做结,对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另外,《布伦迪巴》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以及同情心,母子之情、兄妹之情、朋友之情浸润着读者的心。妈妈病了,兄妹俩奔跑着去为妈妈买牛奶,妹妹阿宁库热得想脱衣服,“‘……妈妈已经病倒了,你可不能再生病了!’派柴克拿出做哥哥的威严,阻止了阿宁库。”{9}哥哥严厉的话语背后是体贴和关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把自己仅有的黑面包分成了三份,尽管希姆尔也是个穷苦的孩子,但他仍真诚地帮助兄妹俩,患难之中的真情倾听了儿童读者的声音。 二、寓历史于童话之中
《布伦迪巴》是“源于特莱津集中营的故事”,是与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关的,而我们熟知的欧洲经典童话大多是对民间童话的收集整理,比如在舒伟著的《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第二章——欧洲文学童话的源流中提道“在世界文学童话发展史的前期阶段有三座里程碑,那就是贝洛童话、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贝洛借助法国17世纪后期的女作家群童话创作的势头,以自己的学术地位确立了童话的艺术品位和文体价值;格林兄弟集欧洲民间文学童话之大成,使《格林童话集》成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童话作品,从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使童话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所以欧洲经典童话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与长篇童话《布伦迪巴》不同,这也许铸就了《布伦迪巴》的“特别”。
“谨以此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向音乐家汉斯·克拉斯致敬”——这是《布伦迪巴》扉页上的题词,在书的背面有这样的阐释:“对于《布伦迪巴》这个源于特莱津集中营的故事,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相信它将会成为一根钢针,长久地嵌入我们的记忆,时时刺痛我们的心灵。”“反法西斯”“集中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沉重词语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内涵,暗示这是一部特别的童话。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童话,同一个人,童话故事的意义和信息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从幼年到青年,甚至在成年后,童话一直以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方式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刘耀辉的《布伦迪巴》与我们自幼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是不同的,除了童话的生成方式和写作背景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布伦迪巴》与“二战”的历史渊源和通过书写童话来反对战争的主题思想。
作者是如何寓童话于历史的呢?首先,《布伦迪巴》用了许多与“二战”有关的特定词语来暗示这部童话的与众不同:波斯米亚、布伦迪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波西米亚”的含义前面已阐释;尽管“布伦迪巴”最初是犹太音乐家汉斯·克拉斯创作的歌剧,但在这部童话中,它是邪恶势力的代表—— 一位邪恶歌唱家的名称;“条纹睡衣”作为被囚禁的犹太人的标志性服装,常出现在反映纳粹集中营生活的电影中,例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其次,“布伦迪巴”本是歌剧的名字,在这部童话中,作者有意设计了“歌唱家”布伦迪巴,而没有为其他职业的人命名,是为体现童话与历史的特殊关系而特意设置,也是作者对“二战”史实的尊重。最后,童话《布伦迪巴》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展示了善与恶的对决:警长和歌唱家布伦迪巴是邪恶势力的代表,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蓝色拱窗、金色大钟、麻雀、大黄狗、白猫和全镇的小学生则是正义和“善”的代表,正是用象征的手法为儿童读者坚定善良定会战胜邪恶的信念。
刘耀辉先生创作《布伦迪巴》的初衷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这正是其特别之处:寓历史于童话之中。但作者并未让沉重的历史感破坏童话所具有的儿童文学的特质,而是在隐秘地传达历史意蕴的同时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出发,字里行间体现出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等儿童文学的特质。书中体现的儿童文学特质暗合了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就如上文从童话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那样,童话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写作的童话更是如此。
{1}{9} 刘耀辉:《布伦迪巴》,青岛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第7页。
{2}{3}{4}{6}{7}{8}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第30页,第40页,第32页,第33页,第25页。
{5}{10} 舒伟:《走进童话奇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430页,第132页。
关键词:《布伦迪巴》 儿童文学特质 “二战”历史
长篇童话《布伦迪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比较独特的。《布伦迪巴》原本是20世纪30年代与“二战”有关的捷克儿童歌剧,刘耀辉将其改写成童话,既赋予其儿童文学特质,又成功地做到了寓历史于童话之中。下文将从故事性、幻想性和趣味性等儿童文学的特质和文本的历史意蕴分析这部童话。
一、富于儿童文学特质的童话
图画书的创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故事的创意;二是美术设计方面的创意,包括色彩和构图等方面;三是文字与绘画关系的创意。《布伦迪巴》是有创意的图画书,这部历史意蕴深厚的童话并未使儿童读者感到沉重,排除儿童读者人生阅历有限这个因素,书中诸多形象生动的插图是本书成功的重要原因。简洁、规整的红色封面暗示了生动活泼的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历史意蕴。两个模糊的黑色背影被定格在封面上,一大一小,稍大的孩子右手拿着一个小桶,封面的右上角有白色大字“布伦迪巴”(BRUNDIBAR),旁边是“囚笼里的自由之花”。故事情节简单,若不读文字,书中插图亦可完整地讲述故事:兄妹俩请来马兹特普爷爷为妈妈看病后急匆匆地赶去买牛奶、金色大钟与蓝色拱窗的微妙的表情和眼神、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布伦迪巴凶神恶煞的表情、兄妹俩的合唱以及全镇的小学生的帮助……生动传神的图画镶嵌在文本之间,满足了儿童读者对故事和图画的双重阅读期待。
“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波西米亚,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在这个很小很小的村子里,住着很少很少的几户人家。”{1}
这是非常地道的童话开头。“很久很久”“很远很远”“很小很小”“很少很少”短短的一段中连用四组这样的词语,音律和谐,形式整齐,营造了童话特有的意境。同时,这样的开头用模糊的象征语言把故事置于儿童特有的精神状态之中,现实世界的正常逻辑和因果关系在此已不再重要。故事没有确切的年代或具体的时间,有的只是模糊的时间和似真似幻的故事发生地。在“附记:囚笼里的自由之花”中作者就为何这样开头做了说明,对地名“波西米亚”详细介绍:波西米亚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波西米亚”与“二战”“法西斯”等有密切联系,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因而选择这个地点。“简洁、明快、富于行动性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使儿童文学明白易懂。明白易懂不仅是对语言的要求,也是对主题和人物的要求,这里明白易懂不是理性的而是心灵和感性的。”{2}
“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十分重要——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它既包含对儿童文学的体认,也包含对儿童心灵状态的体认。”{3}如前所述,《布伦迪巴》讲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派柴克和阿宁库兄妹俩去镇上为生病的妈妈买牛奶并克服千难万险买到牛奶,这体现了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作者在创作童话《布伦迪巴》时,既体认儿童心灵状态,又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兄妹俩是善良的,却遭到以布伦迪巴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阻挠,但最终在善意的帮助下为妈妈买到了牛奶,完成了心愿,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局满足了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事件的完满解决”{4}是儿童文学趣味性的一个要求,也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体现。在这里,“妈妈喝了牛奶后,马上就变得容光焕发了!”体现童话叙事的特点,“童话发生时异乎寻常,奇妙而不可思议,但被叙述的平常、普通,这些不平常似乎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最离奇的遭遇也是用随意自然的方式叙述出来,这与“梦”有相似之处”{5}。按照生活逻辑,牛奶只是营养品而并非药品,但童话却可以打破生活经验和逻辑,牛奶成了医治疾病的良药,并且妈妈喝了牛奶之后立刻容光焕发,如此迅速的康复被自然地叙述出来,虽不符合逻辑,却抚慰了儿童读者幼小的心灵。
儿童文学是富于想象力的文学,幻想性是儿童文学的特质之一。金色大钟把蓝色拱窗当作心上人,蓝色拱窗的一颦一蹙牵动着金色大钟的心,最终它们举行了婚礼。小麻雀、白猫和大黄狗不仅能像人一样交谈,而且能洞悉兄妹俩的心愿和困境,主动为其出谋划策,更神奇地是它们能发动全镇的小学生一起合唱来筹集买牛奶的钱,并且最终为妈妈买到了牛奶。“在儿童文学中,幻想型作品(主要是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幻想小说)一直是一枝独秀”{6},《布伦迪巴》集中体现了童话的幻想性,幻想性对儿童文学来说意义重大。《布伦迪巴》这部童话中的幻想性恰恰表明“儿童文学是以张扬这种具有建设性的幻想力为使命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幻想力是有生命深度的”{7}。基于此,儿童文学的现实意义才凸显出来,现代社会物欲膨胀使人们忽视了幻想的价值,因此保护儿童的幻想力、守护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成长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刘耀辉对故事性和幻想性的重视说明他写作时真正从儿童读者的需要出发,倾听儿童读者的声音,这正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所提倡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文学作家在这种儿童观的观照下创作的儿童文学就是儿童本位的文学。”{8}只有真正理解儿童之后,作家在创作中才会端正价值观,才会融入真挚的情感和宽厚的同情心。《布伦迪巴》中兄妹俩在善良的动物和小学生的帮助下战胜以布伦迪巴为代表的邪恶势力,最终以善良战胜邪恶做结,对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另外,《布伦迪巴》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以及同情心,母子之情、兄妹之情、朋友之情浸润着读者的心。妈妈病了,兄妹俩奔跑着去为妈妈买牛奶,妹妹阿宁库热得想脱衣服,“‘……妈妈已经病倒了,你可不能再生病了!’派柴克拿出做哥哥的威严,阻止了阿宁库。”{9}哥哥严厉的话语背后是体贴和关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把自己仅有的黑面包分成了三份,尽管希姆尔也是个穷苦的孩子,但他仍真诚地帮助兄妹俩,患难之中的真情倾听了儿童读者的声音。 二、寓历史于童话之中
《布伦迪巴》是“源于特莱津集中营的故事”,是与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关的,而我们熟知的欧洲经典童话大多是对民间童话的收集整理,比如在舒伟著的《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第二章——欧洲文学童话的源流中提道“在世界文学童话发展史的前期阶段有三座里程碑,那就是贝洛童话、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贝洛借助法国17世纪后期的女作家群童话创作的势头,以自己的学术地位确立了童话的艺术品位和文体价值;格林兄弟集欧洲民间文学童话之大成,使《格林童话集》成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童话作品,从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使童话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所以欧洲经典童话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与长篇童话《布伦迪巴》不同,这也许铸就了《布伦迪巴》的“特别”。
“谨以此书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向音乐家汉斯·克拉斯致敬”——这是《布伦迪巴》扉页上的题词,在书的背面有这样的阐释:“对于《布伦迪巴》这个源于特莱津集中营的故事,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相信它将会成为一根钢针,长久地嵌入我们的记忆,时时刺痛我们的心灵。”“反法西斯”“集中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沉重词语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内涵,暗示这是一部特别的童话。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童话,同一个人,童话故事的意义和信息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从幼年到青年,甚至在成年后,童话一直以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方式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刘耀辉的《布伦迪巴》与我们自幼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是不同的,除了童话的生成方式和写作背景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布伦迪巴》与“二战”的历史渊源和通过书写童话来反对战争的主题思想。
作者是如何寓童话于历史的呢?首先,《布伦迪巴》用了许多与“二战”有关的特定词语来暗示这部童话的与众不同:波斯米亚、布伦迪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波西米亚”的含义前面已阐释;尽管“布伦迪巴”最初是犹太音乐家汉斯·克拉斯创作的歌剧,但在这部童话中,它是邪恶势力的代表—— 一位邪恶歌唱家的名称;“条纹睡衣”作为被囚禁的犹太人的标志性服装,常出现在反映纳粹集中营生活的电影中,例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其次,“布伦迪巴”本是歌剧的名字,在这部童话中,作者有意设计了“歌唱家”布伦迪巴,而没有为其他职业的人命名,是为体现童话与历史的特殊关系而特意设置,也是作者对“二战”史实的尊重。最后,童话《布伦迪巴》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展示了善与恶的对决:警长和歌唱家布伦迪巴是邪恶势力的代表,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希姆尔、蓝色拱窗、金色大钟、麻雀、大黄狗、白猫和全镇的小学生则是正义和“善”的代表,正是用象征的手法为儿童读者坚定善良定会战胜邪恶的信念。
刘耀辉先生创作《布伦迪巴》的初衷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这正是其特别之处:寓历史于童话之中。但作者并未让沉重的历史感破坏童话所具有的儿童文学的特质,而是在隐秘地传达历史意蕴的同时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出发,字里行间体现出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等儿童文学的特质。书中体现的儿童文学特质暗合了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就如上文从童话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那样,童话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写作的童话更是如此。
{1}{9} 刘耀辉:《布伦迪巴》,青岛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第7页。
{2}{3}{4}{6}{7}{8}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第30页,第40页,第32页,第33页,第25页。
{5}{10} 舒伟:《走进童话奇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430页,第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