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作业也应该采取分层设计,这样才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实行,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落实分层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实用性,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271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注重对作业的分层设计,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它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取得成功,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同时在完成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就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全面地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
1、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所在层次进行划分
为了落实分层作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数学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来对学生事先做好层次的划分,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积极并且学习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学生可以划分到A层。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数学学习存在兴趣,但是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可以划分到B层,这类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而数学成绩不理想,接收能力不佳,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划分到C层,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比如针对我们班的学生我进行了三次测试,根据学生测试的平均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了解班级学生哪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哪些学生可以灵活解决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哪些学生能力一般,还有哪些学生基本的知识还无法熟练地应用,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了层次划分,在这个基础上针对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设计,从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另外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变化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和作业的内容,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安排,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1)根据作业难度完成分层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在层次的差异性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那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作业的难易程度。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针对A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同分母和异分母混合加减的计算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难度较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算中进一步比较同分母和异分母加减运算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异分母更好的转化为同分母,思考之前学习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针对B层学生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就需要降低。教师可以设计异分母运算,这样的题目难度适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异分母运算能力的提升。但是对于C层学生教师一开始就只能安排同分母运算这种简单题目,这样才能帮助这类学生巩固基础的知识。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进行了训练,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学生共同的发展。
(2)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要求
有的题目可能包含了好几个小的问题,那么针对这样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针对A层学生可以让他们解答全部的问题,而中等程度学生也就是B层学生可以选择两个去解决,但是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选择一个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有效地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长方体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第二个问题是思考长方体每一面的形状,第三个问题就是思考这些面之间的关系,最后思长方体和正方形还有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那么针对这道题目教师可以安排A层学生回答所有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形还有长方形长寬之间的关系,而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决其中两个问题,比如通过让学生解决长方体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但是针对C层学生就需要降低难度,让学生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即可,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长方体。通过这样的作业安排教师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整个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3、对分层作业要做出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肯定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而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所在层次的不同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等,而且需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给到合理的评价。其次就是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能平等看待学生,评价必须要客观。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制定出评价的标准。比如针对A层学生就应该多鼓励,对于B层学生就需要明确地指出作业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C层学生应该给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结束语:
概言之,作业分层是至关重要的,作业的分层设计更是体现出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优化数学作业,通过作业的分层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思考,给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作业在量上减负,在质上提升,让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智毅.浅谈布置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原则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
[2]王东根.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3):
[3]曹彦喜.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60):76.
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范公小学 山东 邹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271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注重对作业的分层设计,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它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取得成功,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同时在完成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就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全面地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
1、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所在层次进行划分
为了落实分层作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数学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来对学生事先做好层次的划分,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积极并且学习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学生可以划分到A层。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数学学习存在兴趣,但是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可以划分到B层,这类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而数学成绩不理想,接收能力不佳,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划分到C层,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比如针对我们班的学生我进行了三次测试,根据学生测试的平均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了解班级学生哪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哪些学生可以灵活解决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哪些学生能力一般,还有哪些学生基本的知识还无法熟练地应用,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了层次划分,在这个基础上针对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设计,从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另外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变化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和作业的内容,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安排,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1)根据作业难度完成分层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在层次的差异性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那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作业的难易程度。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针对A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同分母和异分母混合加减的计算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难度较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算中进一步比较同分母和异分母加减运算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异分母更好的转化为同分母,思考之前学习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针对B层学生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就需要降低。教师可以设计异分母运算,这样的题目难度适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异分母运算能力的提升。但是对于C层学生教师一开始就只能安排同分母运算这种简单题目,这样才能帮助这类学生巩固基础的知识。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进行了训练,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学生共同的发展。
(2)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要求
有的题目可能包含了好几个小的问题,那么针对这样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针对A层学生可以让他们解答全部的问题,而中等程度学生也就是B层学生可以选择两个去解决,但是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选择一个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有效地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长方体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第二个问题是思考长方体每一面的形状,第三个问题就是思考这些面之间的关系,最后思长方体和正方形还有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那么针对这道题目教师可以安排A层学生回答所有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形还有长方形长寬之间的关系,而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决其中两个问题,比如通过让学生解决长方体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但是针对C层学生就需要降低难度,让学生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即可,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长方体。通过这样的作业安排教师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整个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3、对分层作业要做出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肯定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而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所在层次的不同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等,而且需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给到合理的评价。其次就是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能平等看待学生,评价必须要客观。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制定出评价的标准。比如针对A层学生就应该多鼓励,对于B层学生就需要明确地指出作业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C层学生应该给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结束语:
概言之,作业分层是至关重要的,作业的分层设计更是体现出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优化数学作业,通过作业的分层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思考,给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作业在量上减负,在质上提升,让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智毅.浅谈布置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原则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
[2]王东根.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3):
[3]曹彦喜.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60):76.
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范公小学 山东 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