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融入临床的在地化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为例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医学理念和意义在我国临床中已得到广泛传播,但实践方面明显滞后,特别是中医叙事医学方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作为研究点,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及考核机制、开展精细阅读、“60s听患者说”训练、构建中医平行病历、同伴教育等方式,在构建中医叙事医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包括多措并举,规范叙事医学工具的使用;引入“象思维”,帮助医务人员构建“故事思维”;引入医务社工,助力叙事医学走深走实等手段。
其他文献
作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安宁疗护服务提供过程中,我国服务对象准入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供给和利用。首先,对典型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进行总结。其次,基于临床实践和专家讨论,首次系统地提出适应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特征的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准入标准。该标准强调了患方意愿和症状负担的重要性,不强调死亡的预期终点,其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服务的推广和利用,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完善。
选取2012年~2020年广东省出台的41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和利益相关方建立二维分析框架进行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在41份政策文本中规制工具使用频率最高,达53.79%;涉及医疗机构与医生的政策较多,分别占36.48%与32.70%。建议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避政策执行中消极变通对规制工具使用的影响,克服人才不足的瓶颈,加强医护人员的有效激励,创新使用变革工具,契合动态的组织外部环境,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分级诊疗体系下建立“医院-社区-居家”三元联动安宁疗护示范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显示,安宁疗护示范中心具有服务供给层级分明、资源整合、从业人员态度积极等优势,有市场需求大、政府重视、国外经验可借鉴等机遇。但服务技术水平低、资金补给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缺乏法律法规支持、传统孝道束缚等问题制约其发展。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规范等,以促进安宁疗护服务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