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给拍马者评职称……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览看到一幅漫画:“男主角”正使劲地拍马。旁缀说明词:“看风使舵,拍马吹牛,也出人才。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最红火的人才。”此言不虚。成功学为二十世纪初发轫,而溜须拍马成为一门“显学”久矣!
  “溜须”“拍马”乃两个典故。自何而来?前者来自宋朝名相寇准,说名丁谓者受寇准提携,遂非常恭顺。进餐时寇准胡须沾上了饭粒,丁谓忙上前小心顺下,谓之“溜须”。“拍马”则从元朝蒙古族民俗演化为阿谀奉承之“惯招”。说到“溜须拍马学”,不能不提到一位名人:高俅。《水滸传》是这么记载的——
  他“解膝下场,才踢几脚,端王(后宋徽宗)喝采。高俅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端王大喜……”
  就这样,一个“问题青年”,凭“蹴鞠”手段,给自己带来了做梦都不敢企及的前程。
  按“溜须拍马学”考量,该给高俅“蹴鞠”评一个“段位”了。今古纵观,疑义相析,“溜须拍马学”博大精深,是分几个层次的,套用今天的标准亦可用职称区分之。
  高俅“蹴鞠”应评甚“职称”?
  高俅这类最多只能混上“中级职称”。若何?因为凭一脚高超的“鸳鸯拐”,得到端王的青睐,应属有一定技术含量,过程也似乎回肠荡气,但他是被动上阵,属于天上掉馅饼型的。
  谁是“高级”?清代学者袁枚,聪敏过人,二十多岁就任县令。赴任前向恩师尹文端辞行,尹问:“你此去都准备了什么?”袁答:“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不悦:“年轻轻就搞这一套?要勤政务实呀。”学生忙回应:“您有所不知,如今人们都喜欢高帽,像您这样不喜欢奉承的人凤毛麟角呀!”尹甚悦。袁别后笑谓:“帽子送出一顶,还剩九十九顶了。”
  请看,给你戴了高帽,你还浑然不觉飘飘然,这就甚得拍马术之妙了,评个“高级”,名符其实吧。
  毫无疑问,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甚至以售其奸,也是一种社会病。重症患者若古之赵高者,以“善拍(马)”而令秦败,实属罄竹难书!另一方面,楚王好“细腰”,自然“宫中多饿死”;徽宗好“蹴鞠”,自然朝野多“高俅”。可叹,拍马者于今并未绝迹也。于此,可叹更当可警。


其他文献
自从老陈突发心脏病离世后,教研室就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全县教育系统的目光。上至教育局局长,下至一线教师,都瞧着老陈那把余温尚存的椅子。  老陈是在物理教研员位置上离开的。这些年,县里的物理教研一直是全省带头学科。眼下是学期中段,教研事务繁多,物理这门好不容易挣来的带头帽子更不能丢。教研室张主任多次向分管的沈副局长汇报,提交了一份备选名单,请他尽快拍板。沈局长总是似笑非笑地说:“这事我说了不算,你说了
期刊
在外人眼里,院士身上的光环与符号使得院士们不能自由地“卸套”,而异化为“老黄牛”身上的绳索了。在我看来,这事儿不好说怨谁,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国的院士人数已超过一千七百人,新增选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到五十七岁,最年轻的四十二岁。院士队伍整体上变年轻了,院士从来就不会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如果放开口子即便不降低标准,再增加一千七百人都不会让中科院为难。那
期刊
眼下,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和衷共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线医疗人员更是不避斧钺,冲锋陷阵,拼着性命与病毒做殊死搏斗。然而,也有一些人在挑起事端,干扰大局,制造社会恐慌,唯恐天下不乱。其言行丑陋不堪,其脸面不堪入目,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媒体先后披露了多例不配合检查、拒戴口罩的“奇葩”,一个个无赖之极,无耻之尤。其中一个说自己是“公安局”的,一个说“爸爸是县委的”,装疯卖
期刊
不要相信街頭广告语,那极具诱惑的言辞是花钱买的。   不要相信陈列的样品,那是事先精挑细选出来的佳品。   不要相信名家的介绍,那天花乱坠宣传是拿人家钱的。   不要相信书上的推特,作为御用工具有时候别有用心。
期刊
在北京一个令人神往的大礼堂里,要举办一场中外学生文艺展演。中国西部偏远农村的一个小学生合唱团有幸获得了这难得的机会。五十个孩子穿着崭新的演出服来到了首都,异常兴奋地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他们都铆足了劲儿,准备在那做梦都梦不到的神奇舞台上一展歌喉。  彩排一场连着一场,孩子们一点都不嫌烦,每次都像正式演出那样认真。  正式登台亮相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孩子们突然被告知,为了确保演出质量,他们必须得“假
期刊
写出家族四代具体职业、出现过的名人或重大贡献——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两项国庆作业在家长群中引发热议,有人说这是学校在“查户口 ”,有人说这会导致学生对出身的变相攀比。为此,不少家长让孩子选择“放弃”。   据悉,作业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树状图的形式写清家族成员并注明职业,还标注至少四代。而第二部分的作业则要求写出“建国以来,家族中曾经有过哪些名人、功绩或者是谁为社会或家庭做出了重
期刊
假期我回老家,听文友钟老师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川西的冬天虽不至于冻掉鼻子耳朵,但因为盆地天色阴沉空气湿润,让人觉得更加萧瑟冰凉。  在阴冷如黑白画片的集市中,钟老师看到一个让他心情更难受的画面——三思桥边上,一个身高不足一米的孩子,浑身颤抖地蹲在桥头上,河道上的风,使他努力将原本已很小的身子蜷得更紧,但他仍没挪地方,因为只有这个风口没人来和他抢,别的背风的地
期刊
1997年,我到日本京都度假,照惯例一般绕道京都大学,在附近逛逛。在老店“进进堂”里吃一顿简单却滋味醇厚的咖喱饭。入旧书小铺,找到了一套《河上肇自传》,心情大好。  然后进了京大校园,发现那一年刚好是京大创校百年。让我意识到“京大百年”的,不是什么庆典,不是什么华丽布置,也不是什么热闹的学生活动,而是一张近乎简陋的海报,上面写着:“京都大学与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过的错误”。  那是京大法学院
期刊
我的故乡是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叫鲁店的村子。村子因为自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鲁店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人们不叫鲁店了,大学村成了我们村的代名词。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
期刊
这些天,有这样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火了,文章的标题是《“你到底死不死?我只有七天假。”病床前儿子的话,道出残酷现实》。  这篇文章说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安徽有个年轻人在外地工作,他的父亲病危,家人通知他让他回来送终,这个年轻人请了一个礼拜的丧假回家,可到了第五天,父亲还没咽气,年轻人终于不耐烦地对着父亲怒吼说:“你到底死不死,我只有七天假。”老父亲听到这个话心如刀割,最终选择喝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