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充分利用江苏省资源优势和装备基础,加快风电设备产业化,提高对风能的开发利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能源结构调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系统,实现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风电产业是我省科学选择
(一)发展风电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工商经济从2003年开始,持续4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到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41030亿元,比2003年增长2.28倍,3年翻了一番多;地区生产总值在2002年突破万亿元后,去年超过2万亿元大关,4年翻了一番。虽然我省经济总量很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市)都低,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摆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风电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低,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加快发展风力发电和风电设备产业化,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资源能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江苏来说尤其重要。
(二)发展风电产业是调整我省能源结构的现实需要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升的发展阶段,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我省一次能源中90%以上的燃油、80%以上的煤炭来自省外,去年消耗原煤1.8亿多吨,成品油1275万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给运输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我省能源结构单一,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2/3。发电用煤约占全省煤炭总消费量的60%,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总排放量的50%。随着我省重化工业进程的加快,煤、电、油、气的供求矛盾愈显突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储量丰富、可再生的能源,风电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资源消耗少。发展风电产业是能源供应和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选择。因此,丰富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完善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我省未来能源系统中,逐步建立以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有益补充的持久性能源体系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
(三)发展风电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省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中把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效清洁发电装备,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通过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全面提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产品和零部件生产的制造水平。风电产业涉及气象、电力、机械、材料、电子等多个行业和多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风电设备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强。因此,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我省风电设备产业,提高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必将对提高我省整体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自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短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各国对清洁、无污染的风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风电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国际风电发展总的表现有五大趋势:装机容量跨跃发展;部分国家快速领跑;后起国家赶超提速;风电成本加速下降;发电机组大型化。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国风能潜力约为10亿千瓦,约相当于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是2004年我国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2.4倍。然而“十五”末,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占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的0.5%。2006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87万千瓦,增长76.7%。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8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照目前约每千瓦7000元计算,届时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多亿元。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研发走向市场,使得我国风电研发和制造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风电市场大规模启动的需要,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较低,在2005年新增的49.8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国内生产的风电机组仅占28%,进口产品72%,其中四家外资企业占据了我国70.3%的市场份额。因此,全国风电市场、风电设备产业存在着巨大潜力。
综观全局,国际国内的风电形势都为我省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推进风电设备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我省风电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成熟先进的风电应用技术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风电产业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风机容量从十几千瓦发展到目前的兆瓦级,风电技术已趋于成熟,风电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二是国家鼓励支持风电产业的政策措施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特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从电力市场看,我省地处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电网设施最完善、电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两省一市用电量约占全国的19.4%,为风电并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风电成本看,我省电网建设网络覆盖面全,风电并网相对于新疆、湖南等风电场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从风力资源看,我省海岸线长达954公里,部分地区滩涂纵深度广,受南北气候以及海洋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的气候特征,沿海地区风力资源储备丰富,是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理想场所。
二、发展风电产业要全力快速推进
我省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两大目标、两个阶段”。两大目标:一是产业目标――打造完整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总体目标――打造中国风电制造强省。两个阶段:一是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着力夯实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基础,逐步消化和掌握1.5兆瓦和2兆瓦风电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相对齐全和基本配套,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二是再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风电设备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江苏省是我国风电设备零部件主要供应基地,要发挥江苏省风电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要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编制我省中长期风电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强风力资源的普查,确定经济合理的开发规模,实现有序开发。要将风电发展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为风电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研究风电对电网电能质量、可靠性和系统稳定的影响,确定风电在电网中的合理比重,做到风电与电网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在风电设备产业方面,要通过推进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来做强做大整个产业,加快主要部件的规模化生产。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长,将产业链中的环节做强做精做优。具备整机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努力延伸产业链,通过整机技术的发展,带动全省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和风电产业链的完善。在风电设备方面有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南京、南通、常州等市,要在培育风电产业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强企业的支撑,形成江苏风电产业的支柱。
(二)加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产业品牌
培育和发展自主风电设备产业,实现风电设备产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开发利用风电、增加电力资源更为紧迫,也更为艰巨。因此,我省发展风电制造产业,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研发能力,形成更为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联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整机组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变浆距变速恒频机组和直驱机组,在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整机轻量化、主要部件制造等方面提高自主开发和制造能力,培育具有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江苏风电产品品牌,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风电设备产业化之路。
(三)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动政策落实
风电制造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应走“政府制定政策,政策营造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发展促进产业”之路。目前兄弟省市都在加快发展风电设备产业,上海电气、北重集团、东方电机等国内重量级机电制造企业也都加入了开发风电设备的行列。因此,我省只有比其他省份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更大的扶持力度,才能尽快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并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要加强组织协调,早日成立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配套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扶持,省经贸、发改、科技、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协商,研究和整合各方面政策资源,加大对风电设备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发展风电产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借助W3100工程,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着手设立新能源发展产业基金,初始规模在10亿元左右,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
一、发展风电产业是我省科学选择
(一)发展风电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工商经济从2003年开始,持续4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到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41030亿元,比2003年增长2.28倍,3年翻了一番多;地区生产总值在2002年突破万亿元后,去年超过2万亿元大关,4年翻了一番。虽然我省经济总量很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市)都低,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摆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风电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低,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加快发展风力发电和风电设备产业化,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资源能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江苏来说尤其重要。
(二)发展风电产业是调整我省能源结构的现实需要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升的发展阶段,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我省一次能源中90%以上的燃油、80%以上的煤炭来自省外,去年消耗原煤1.8亿多吨,成品油1275万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给运输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我省能源结构单一,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2/3。发电用煤约占全省煤炭总消费量的60%,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总排放量的50%。随着我省重化工业进程的加快,煤、电、油、气的供求矛盾愈显突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储量丰富、可再生的能源,风电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资源消耗少。发展风电产业是能源供应和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选择。因此,丰富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完善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我省未来能源系统中,逐步建立以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有益补充的持久性能源体系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
(三)发展风电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省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中把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效清洁发电装备,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通过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全面提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产品和零部件生产的制造水平。风电产业涉及气象、电力、机械、材料、电子等多个行业和多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风电设备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强。因此,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我省风电设备产业,提高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必将对提高我省整体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自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短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各国对清洁、无污染的风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风电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国际风电发展总的表现有五大趋势:装机容量跨跃发展;部分国家快速领跑;后起国家赶超提速;风电成本加速下降;发电机组大型化。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国风能潜力约为10亿千瓦,约相当于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是2004年我国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2.4倍。然而“十五”末,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占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的0.5%。2006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87万千瓦,增长76.7%。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8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照目前约每千瓦7000元计算,届时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多亿元。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研发走向市场,使得我国风电研发和制造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风电市场大规模启动的需要,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较低,在2005年新增的49.8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国内生产的风电机组仅占28%,进口产品72%,其中四家外资企业占据了我国70.3%的市场份额。因此,全国风电市场、风电设备产业存在着巨大潜力。
综观全局,国际国内的风电形势都为我省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推进风电设备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我省风电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成熟先进的风电应用技术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风电产业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风机容量从十几千瓦发展到目前的兆瓦级,风电技术已趋于成熟,风电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二是国家鼓励支持风电产业的政策措施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特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从电力市场看,我省地处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电网设施最完善、电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两省一市用电量约占全国的19.4%,为风电并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风电成本看,我省电网建设网络覆盖面全,风电并网相对于新疆、湖南等风电场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从风力资源看,我省海岸线长达954公里,部分地区滩涂纵深度广,受南北气候以及海洋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的气候特征,沿海地区风力资源储备丰富,是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理想场所。
二、发展风电产业要全力快速推进
我省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两大目标、两个阶段”。两大目标:一是产业目标――打造完整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总体目标――打造中国风电制造强省。两个阶段:一是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着力夯实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基础,逐步消化和掌握1.5兆瓦和2兆瓦风电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相对齐全和基本配套,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二是再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风电设备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江苏省是我国风电设备零部件主要供应基地,要发挥江苏省风电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要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编制我省中长期风电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强风力资源的普查,确定经济合理的开发规模,实现有序开发。要将风电发展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为风电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研究风电对电网电能质量、可靠性和系统稳定的影响,确定风电在电网中的合理比重,做到风电与电网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在风电设备产业方面,要通过推进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来做强做大整个产业,加快主要部件的规模化生产。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长,将产业链中的环节做强做精做优。具备整机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努力延伸产业链,通过整机技术的发展,带动全省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和风电产业链的完善。在风电设备方面有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南京、南通、常州等市,要在培育风电产业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强企业的支撑,形成江苏风电产业的支柱。
(二)加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产业品牌
培育和发展自主风电设备产业,实现风电设备产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开发利用风电、增加电力资源更为紧迫,也更为艰巨。因此,我省发展风电制造产业,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研发能力,形成更为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联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整机组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变浆距变速恒频机组和直驱机组,在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整机轻量化、主要部件制造等方面提高自主开发和制造能力,培育具有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江苏风电产品品牌,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风电设备产业化之路。
(三)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动政策落实
风电制造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应走“政府制定政策,政策营造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发展促进产业”之路。目前兄弟省市都在加快发展风电设备产业,上海电气、北重集团、东方电机等国内重量级机电制造企业也都加入了开发风电设备的行列。因此,我省只有比其他省份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更大的扶持力度,才能尽快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并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要加强组织协调,早日成立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配套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扶持,省经贸、发改、科技、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协商,研究和整合各方面政策资源,加大对风电设备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发展风电产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借助W3100工程,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着手设立新能源发展产业基金,初始规模在10亿元左右,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