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数学课堂教学提问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提问,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学生对设问的不同反映。下面我们分别就情景式问题、探究式问题、数学实际问题等不同的问题设置来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情境式问题能够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数学课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问题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设置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并预示新课题、新内容,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进入课堂,使他们急切期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然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好基础。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课堂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结构,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同类项的概念,教材是编排在多项式为背景中进行的,教学时,我们首先展示一个多项式:
  3X■Y-2XY■ X■ Y■-2X2Y 3XY■
  教师提问:
  1)这个多项式由多少个单项式组成?
  2)这些单项式次数分别为多少次?
  3)相同次数的单项式由多少字母组成?
  4)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字母相同的有哪几个?
  5)单项式的次数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又相同的有哪几个?
  这样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同类项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的概括已水到渠成了。这启导的过程是根据概念的分类思想使学生对多项式中的各项特征的观察与认识不断分化,逐步把同类项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
  2. 探究式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学数学的学生来说,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到的证明或应用等。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置一系列探究式的数学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探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教师可以这样设问:
  1)解一元二次方程:X■ 2X-3=0
  2)观察、验算此方程两根与系数的关系?
  3)猜想方程ax■ bx c=0 (a≠0) 两根与系数的关系?
  4)用求根公式证明你猜想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3. 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给学生传授解题方式和方法时,教他们相应地进行解题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解题的方式和方法既是由课题本身特征来决定,也受到学生应该掌握的方法制约。学生解题技能的形成,并不受制于解题数量的多少。学生不能形成一般技能的原因是:1.不会分析题目,也不能在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中情景定向。2.在解题活动之后,学生对自己的活动缺乏分析,不能揭示解题过程结构的实质,不能将有用的信息概括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些问题上要形成让学生独立解题这些环节上设问。通过一两个具有独立模式的例题组织学生独立地或集体地探究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例如:教师教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关于溶液浓度的应用题时,可先引导学生解决下列三道题:
  1) 把盐加入盐水中,配成所需浓度的盐水。
  2) 把水加入盐水中,配成所需浓度的盐水。
  3) 把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混和,配成所需浓度的盐水。
  学生解决之后,问:解决这些问题所列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从学生中得到的答案通常只有两种,即根据溶质相等或溶剂相等列方程,别的解法学生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教师反问学生:盐能不能看成浓度是100%的盐水?水能不能看成浓度为0%的盐水?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惊喜地发现原来三个例题可以视为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的混和问题。因此,所列三个方程从形式上得到统一,从而使貌似不同的问题得到贯通,消除了知识间的混淆和矛盾。这类设问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培养规律的情况较为严重,教材编排、资料使用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都较为混乱,系统性不强。如对说明方法讲授时机和要求的问题上,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七年级上册出现《看云谈天气》等说明文时,有些老师就按惯常思维把所有的说明方法都罗列出来,联系课文内容讲深讲透,并反复练习。而到了八年级上册讲《中国石拱桥》等说明文时,又一次把说明方法拿出来“翻炒”,机械重复。更有甚
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先秦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德国音乐家亨德尔也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绝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我们要通过音乐教育来
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关系的协调,来构建合作型教师专业发展群体,从而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适应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合作文化。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育教师的合作文化呢?  一、平等先行,搭建沟通的桥梁  文化的合作首先是双方价值体系与目标体系的沟通,是文化能力的较量与融合,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聚在了一起,开始了不同文化的一次融合——沟通、交流、分歧、交换、趋同、认同……最后,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他们。”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对我们的教学内容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时候转变一下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甚至合理加入一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内容,会使我们的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一、第一节音乐课抓住学生的“心”  清晰记得2009学年上高二歌唱模块的第一节课,组织教学环节完毕,我在多媒体上刚出示课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巧设导课,善于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巧妙导入,创设情境。好的开始就如一场好戏的开头,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创设有益于学生思考、学习的各类情境,将学生引入兴趣昂然的状态中,做到“课伊
教师要想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就要从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入手。经过调查分析,我将班上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总结。  1. 中学生年龄偏小,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强,识别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他们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选择对错等方面不稳定,往往在矛盾中徘徊。  2. 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其表现是:频繁逃课,有的因文化基础差,对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班级课
摘 要:生物膜法脱氮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比较成熟的一门技术。采用生物膜法脱氮技术对合成丁苯橡胶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本文主要考察废水温度、PH、溶解氧以及污泥浓度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确定了在应用过程中的以上影响因素的适用范围,以便提高处理效果。  关键词:生物膜法;脱氨氮;合成丁苯橡胶工业废水;影响因素  某合成丁苯橡胶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23万吨/年,其废水处理工艺为污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怎样学习的人。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了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则是重中之重。
思想品德课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相对来说繁杂而抽象,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如何才能记得牢固?他们常常抱怨:今天刚背熟的内容,到了明天却又忘了;记住了新的,忘记了旧的。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在怎样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1. 走出记忆的误区,不再强调死记硬背  苏氏认为: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是最牢固的记忆,死记硬背会对学生的记忆力和智
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育,从古至今,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国家最高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教育,又是沟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的伟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