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对高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因此改变过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偏低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英语实用人才成为必然。本文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如何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提出的转变英语教学理念的要求,应重视英语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在教学过程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注重实效性为原则,教学的重点应从全面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
一、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教学理念、方法运用、教学环境、考核手段以及人才结构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学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陈旧落后的做法,比如教学理念上一直沿用着以教师为中心、书本教学为中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样形式陈旧、手法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促使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转化,近而导致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达不到社会期望。
1、教学课程设置仍然不重视听说能力训练
长期以来在各级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将更多的教学重心放在英语的词汇记忆和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方面,忽略了英语本身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特殊性,从而在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读能力的训练方面长期被弱化。这样的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同时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安排也多有不当之处,且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在英语课的数量安排上本身就存在偏少的情况,针对听读能力训练的课程设置就更加缺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接收,得不到充分的机会来实践和运用,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资源不配套
可用教学资源尚显零散,配套性差,配合使用先进技术对教材、资料更新也存在不及时的情况。虽然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无论在编写方式、内容选材以及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总体来看与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使他们步入社会后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激发其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需要”的教学目标仍相差甚远。
(二)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分层次的针对性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高校学生来自各地学校,而教学水平却各有差异,造成学生在英语基础上也有不同,而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是按学科进行分班,通常在英语教学中又使用统一教材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都不利于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
(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很長一段时间以来都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成绩考核的统一标准。不得不说这样的考试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具有相对的公平性。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弊端,许多学校将学生能否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作为颁发学位证书的硬性要求,这使很多学生不得不放下爱好、挤出时间突击性地记单词、背语法。这其实非但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在将来进一步开展英语学习的自觉意识,并且损害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越发远离能够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设置未按照需求分析进行安排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按照目前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于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进行广泛系统的分析。在缺乏需求分析的前提下,盲目的,想当然的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设置,导致学生未能针对性的接受最应加强的能力方面的语言培训,从而造成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轨。
二、针对性改革思路
(一)转变思维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以往那些已经落后了的教学思维模式,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质内涵,不但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教授给学生,而且更加关切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了解英语的人文特性。以内容为依托,语言为载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流以及翻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实效。
(二)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地打破现有的分班结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跨越统一教材的束缚,有针对性地,稳步扎实地推进英语教学分层次改革工作。这一过程中,应讲求合理分组、科学设置各分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避免对学生心理形成无谓的负担,造成负面影响。
(三)引入多种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参照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在现有的考核方式(统一书面考试)的基础上与其他方式如平时成绩、口语竞赛、写作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合运用,进行合理的权重设计,以考核学生真实英语综合能力为目的,这样的设置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考核体系。
(四)优化课程设置
各高校应该以社会对于当代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实际需求入手,进行科学系统的语言能力需求分析,再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有的放矢的设置课程,做到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在经济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对英语应用的领域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这要求大学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好适应社会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完善阅读、口语、书写以及翻译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打破原有模式,改变教学手段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需求分析、转变教学思维、方法革新也成了目前阶段较为可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霄翔.多层治理视野下的教、学、管集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外语.2011(04)
[2]姜秋霞,俞婷.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描述分析与反思[J].中国外语.2011(04)
[3]乔梦铎,金晓玲,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2010(0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提出的转变英语教学理念的要求,应重视英语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在教学过程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注重实效性为原则,教学的重点应从全面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
一、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教学理念、方法运用、教学环境、考核手段以及人才结构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学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陈旧落后的做法,比如教学理念上一直沿用着以教师为中心、书本教学为中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样形式陈旧、手法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促使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转化,近而导致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达不到社会期望。
1、教学课程设置仍然不重视听说能力训练
长期以来在各级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将更多的教学重心放在英语的词汇记忆和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方面,忽略了英语本身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特殊性,从而在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读能力的训练方面长期被弱化。这样的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同时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安排也多有不当之处,且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在英语课的数量安排上本身就存在偏少的情况,针对听读能力训练的课程设置就更加缺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接收,得不到充分的机会来实践和运用,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资源不配套
可用教学资源尚显零散,配套性差,配合使用先进技术对教材、资料更新也存在不及时的情况。虽然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无论在编写方式、内容选材以及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总体来看与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使他们步入社会后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激发其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需要”的教学目标仍相差甚远。
(二)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分层次的针对性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高校学生来自各地学校,而教学水平却各有差异,造成学生在英语基础上也有不同,而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是按学科进行分班,通常在英语教学中又使用统一教材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都不利于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
(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很長一段时间以来都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成绩考核的统一标准。不得不说这样的考试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具有相对的公平性。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弊端,许多学校将学生能否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作为颁发学位证书的硬性要求,这使很多学生不得不放下爱好、挤出时间突击性地记单词、背语法。这其实非但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在将来进一步开展英语学习的自觉意识,并且损害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越发远离能够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设置未按照需求分析进行安排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按照目前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于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进行广泛系统的分析。在缺乏需求分析的前提下,盲目的,想当然的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设置,导致学生未能针对性的接受最应加强的能力方面的语言培训,从而造成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轨。
二、针对性改革思路
(一)转变思维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以往那些已经落后了的教学思维模式,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质内涵,不但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教授给学生,而且更加关切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了解英语的人文特性。以内容为依托,语言为载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流以及翻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实效。
(二)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地打破现有的分班结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跨越统一教材的束缚,有针对性地,稳步扎实地推进英语教学分层次改革工作。这一过程中,应讲求合理分组、科学设置各分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避免对学生心理形成无谓的负担,造成负面影响。
(三)引入多种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参照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在现有的考核方式(统一书面考试)的基础上与其他方式如平时成绩、口语竞赛、写作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合运用,进行合理的权重设计,以考核学生真实英语综合能力为目的,这样的设置更加科学,也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考核体系。
(四)优化课程设置
各高校应该以社会对于当代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实际需求入手,进行科学系统的语言能力需求分析,再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有的放矢的设置课程,做到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在经济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对英语应用的领域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这要求大学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好适应社会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完善阅读、口语、书写以及翻译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打破原有模式,改变教学手段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需求分析、转变教学思维、方法革新也成了目前阶段较为可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霄翔.多层治理视野下的教、学、管集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外语.2011(04)
[2]姜秋霞,俞婷.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描述分析与反思[J].中国外语.2011(04)
[3]乔梦铎,金晓玲,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