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下高校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并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后勤 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1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要求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掀起人类社会重大历史变革,人类迈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后勤管理处于在市场经济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教育系统中非主体部门这一地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1.2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基础条件。在数字革命带来的科技变革冲击下,高校后勤改革作为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这场历史性的全球信息化发展是时代所驱,深刻认识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基础条件。传统后勤管理模式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和服务效率低下,管理所需人力物力资源使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和方法不再适用。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高校后勤多种服务和繁杂的大数据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降低管理成本,服务效果显著提升,所需资源打破时空和人力限制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实现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可行性。
2.1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发展,创造了一系列互联网+多领域新兴朝阳产业,吸引了一大批信息化建设人才,他们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以创新精神运用信息技术适配这个新时代。
2.2高校自身的资源。如今,信息化已全面深入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各个层面,对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政策的出台加速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和重视后勤管理,并且在后勤管理信息化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精力和资源,以满足后勤管理发挥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现存问题
1.后勤信息化团队匮乏。我国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熟悉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定位,不具备在信息时代前瞻性视野,鲜少有高校后勤管理者能够抓住创新资源,把握市场需求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导致高校后勤部门对内管理低效率,对外服务低满意度的现状。同时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后勤职工队伍老龄化较严重,且大多没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线长、面广、繁杂的高校后勤工作常常是力不从心,信息化高校后勤管理对后勤管理服务团队文化素养和操控智能化机器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后勤信息化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普遍重教育轻管理的现状,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得高校大力建设教育资源专注科研,对于后勤管理重视不足伴随着预算资金不到位。其次由于地域因素,各地高校资金存在差异,和高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关联。比如沿海地区的高校相较于中西部内陆地区高校,高校所持资金相对充裕,各方面扩建资源更多发展空间更大,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当然也相对较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运行和发展遇到较大阻碍,后勤信息化建设难以真正落实。
3.后勤信息化管理分散。从当前现状来看,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源规模都非常庞大,调查发现高校普遍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参与高校日常管理,但大多存在信息化管理分散化的缺陷。根据当前后勤工作的特点, 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两部分, 即内部管理部分和经营服务部分。内部管理包含文件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子系统,经营服务涉及包括宿舍、餐饮、水电等方面。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长期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虽然都有信息化子系统的建成,但各子系统运用管理毫无交集,比如,高校餐饮所使用的IC卡充值与水电管理子系统中水电费的充值不能完成资金融合实现信息交互,消费统计、使用频率、成本核算等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信息资源无法实时共享造成空间资源的冗杂浪费,缺乏统一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来整合子系统资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高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勤管理信息化,大力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今高校后勤管理在社会外力和自身改革内力共同推动下基本已经树立信息化观念,能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但对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实质的认识还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观念急需转变。首先对于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盲目性,一些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信息化一味喊口号贴标语促改革,而缺乏深入了解师生需求、后勤改革目标,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计划方案。此外,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认识的片面性也局限了建设的方向,一些后勤管理人员甚至学校高层领导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就是使用word、excel 等基础信息技术管理后勤各项工作,而不能深刻理解后勤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性要求是“充分整合和广泛利用学校内外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只是技术手段。
2.物资技术投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技术性工程,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与先进的技术支持。对于信息化建设,技术是难点,资金是重点。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前目标当然是建立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就是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校领导大力推进下,同时广泛动用社会力量,借助互联网媒介,采用互联网金融催生下的各种合法集资方式,比如众筹来进行资金的募集;着力解决资金技术难题。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高校技术优势, 将高校科研成果转换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现实成果,一些成熟的信息管理技术通过改进和迁移就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有效运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通过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后勤管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全体师生,因此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对于高校后勤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是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首先要在培训中注重思想观念更新,通过知识学习让后勤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其次要通过技能培训使后勤管理人员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现有管理方法,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4.建立评估体系,重视信息化实施和运行效果。一个成功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建成之后,建立适宜的评估体系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评估体系的确立应遵循高校后勤部门自身定位——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因此建成后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从服务全校师生的角度着重评估网上管理平台运营的有效性和适时性。评估应重视实施和運行效果,对信息化平台各项功能提供服务的实施结果和服务水平进行检测,督促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由于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会现有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定会面临技术功能更新,定期的适时性评估对于平台发展是不可懈怠的。
参考文献:
[1]顾曹林.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变革[J]. 黑河学刊. 2017(05).
[2]陈志耀.分析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J]. 经营管理者. 2017(25).
关键词:高校 后勤 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1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要求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掀起人类社会重大历史变革,人类迈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后勤管理处于在市场经济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教育系统中非主体部门这一地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1.2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基础条件。在数字革命带来的科技变革冲击下,高校后勤改革作为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这场历史性的全球信息化发展是时代所驱,深刻认识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基础条件。传统后勤管理模式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和服务效率低下,管理所需人力物力资源使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和方法不再适用。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高校后勤多种服务和繁杂的大数据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降低管理成本,服务效果显著提升,所需资源打破时空和人力限制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实现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可行性。
2.1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发展,创造了一系列互联网+多领域新兴朝阳产业,吸引了一大批信息化建设人才,他们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以创新精神运用信息技术适配这个新时代。
2.2高校自身的资源。如今,信息化已全面深入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各个层面,对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政策的出台加速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和重视后勤管理,并且在后勤管理信息化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精力和资源,以满足后勤管理发挥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现存问题
1.后勤信息化团队匮乏。我国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熟悉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定位,不具备在信息时代前瞻性视野,鲜少有高校后勤管理者能够抓住创新资源,把握市场需求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导致高校后勤部门对内管理低效率,对外服务低满意度的现状。同时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后勤职工队伍老龄化较严重,且大多没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线长、面广、繁杂的高校后勤工作常常是力不从心,信息化高校后勤管理对后勤管理服务团队文化素养和操控智能化机器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后勤信息化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普遍重教育轻管理的现状,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得高校大力建设教育资源专注科研,对于后勤管理重视不足伴随着预算资金不到位。其次由于地域因素,各地高校资金存在差异,和高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关联。比如沿海地区的高校相较于中西部内陆地区高校,高校所持资金相对充裕,各方面扩建资源更多发展空间更大,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当然也相对较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运行和发展遇到较大阻碍,后勤信息化建设难以真正落实。
3.后勤信息化管理分散。从当前现状来看,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源规模都非常庞大,调查发现高校普遍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参与高校日常管理,但大多存在信息化管理分散化的缺陷。根据当前后勤工作的特点, 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两部分, 即内部管理部分和经营服务部分。内部管理包含文件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子系统,经营服务涉及包括宿舍、餐饮、水电等方面。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长期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虽然都有信息化子系统的建成,但各子系统运用管理毫无交集,比如,高校餐饮所使用的IC卡充值与水电管理子系统中水电费的充值不能完成资金融合实现信息交互,消费统计、使用频率、成本核算等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信息资源无法实时共享造成空间资源的冗杂浪费,缺乏统一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来整合子系统资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高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后勤管理信息化,大力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今高校后勤管理在社会外力和自身改革内力共同推动下基本已经树立信息化观念,能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但对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实质的认识还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观念急需转变。首先对于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盲目性,一些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信息化一味喊口号贴标语促改革,而缺乏深入了解师生需求、后勤改革目标,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计划方案。此外,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认识的片面性也局限了建设的方向,一些后勤管理人员甚至学校高层领导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就是使用word、excel 等基础信息技术管理后勤各项工作,而不能深刻理解后勤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性要求是“充分整合和广泛利用学校内外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只是技术手段。
2.物资技术投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技术性工程,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与先进的技术支持。对于信息化建设,技术是难点,资金是重点。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前目标当然是建立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就是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校领导大力推进下,同时广泛动用社会力量,借助互联网媒介,采用互联网金融催生下的各种合法集资方式,比如众筹来进行资金的募集;着力解决资金技术难题。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高校技术优势, 将高校科研成果转换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现实成果,一些成熟的信息管理技术通过改进和迁移就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有效运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通过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后勤管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全体师生,因此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对于高校后勤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是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首先要在培训中注重思想观念更新,通过知识学习让后勤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其次要通过技能培训使后勤管理人员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现有管理方法,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4.建立评估体系,重视信息化实施和运行效果。一个成功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建成之后,建立适宜的评估体系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评估体系的确立应遵循高校后勤部门自身定位——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因此建成后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从服务全校师生的角度着重评估网上管理平台运营的有效性和适时性。评估应重视实施和運行效果,对信息化平台各项功能提供服务的实施结果和服务水平进行检测,督促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由于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会现有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定会面临技术功能更新,定期的适时性评估对于平台发展是不可懈怠的。
参考文献:
[1]顾曹林.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变革[J]. 黑河学刊. 2017(05).
[2]陈志耀.分析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J]. 经营管理者.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