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自动备份更安全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窟:重要数据存网盘
  实现目标:实现重要数据随时随地访问
  使用工具:Windows 8集成的SkyDrive网盘
  Windows 8已经集成Sky Drive网盘,支持本地数据直接同步到在线服务器,因此我们只要在Windows 8上安装SkyDrive客户端,然后将网盘同步目录设置到当前用户的“我的文档”目录下,如“C:\Users\当前用户\Documents\skydrive”(一定要设置在个人文件夹目录,方便下面文件历史记录再次自动备份)。这样利用SkyDrive的自动同步功能,保存在其中的数据就会自动同步到在线服务器,我们只要在任意一部Windows 8电脑上,在开始菜单启动SkyDriver组件,然后使用同一个Windows Live ID登录即可访问了(图1)。
  第二窟:数据自动备份到局域网
  实现目的:重要数据同时备份在局域网,多一份安全保障
  使用工具:Windows 8集成的“文件历史记录”
  谁也不能担保在线服务器不会出问题,为了防备网盘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访问,我们还可以将数据再备份一份在局域网服务器,这样即使外网无法访问,我们仍然可以提取保存在局域网服务器的备份文件。
  Windows 8集成的“文件历史记录”会自动将个人文件夹的数据备份到局域网,假设作为存放文件的局域网服务器为A,在A电脑上选择一个目录作为存放位置,假设为J:\B目录,选中该目录后右击选择“属性”, 接着在打开的窗口切换到“共享”,单击“启用共享”,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同时记住它的网络位置,类似“\\yumufa\b”的形式(图2)。
  返回Windows 8的电脑,依次展开“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通过文件历史记录保存你的文件副本”,接着在打开的文件历史记录窗口,单击左侧窗格的“选择驱动器”,单击“添加网络位置”,最后在打开的窗口文件夹位置输入上述网络共享目录的路径\\yumufa\b,将这个网络目录作为重要数据的保存位置(图3)。
  返回文件历史记录设置窗口,点击“启用”。首次启用文件历史记录后,Windows 8会自动将用户的库、用户目录(包括桌面、我的文档)、收藏夹和联系人等数据备份到上述共享目录中(图4)。
  由于SkyDrive目录设置在当前用户文件夹,因此其中的文件在同步到网盘服务器的时候,Windows 8的“文件历史记录”会将其中的文件自动复制到网络驱动器。备份后的文件可以自动保存在局域网服务器的“J:\b\mufa\YUMUFAPC\Data\C\Users\mufa\Documents\skydrive”下。
  第三窟:数据自动备份到U盘
  实现目的:重要数据同时备份到U盘
  使用工具:任务计划+磁盘映射命令
  通过上述的双重备份,数据从安全方面来说已经比较高了,不过从便携性上来说还是有些缺陷。因为上述数据是保存在网盘服务器和公司局域网服务器上。显然对于那些经常要将数据带回家里加班的朋友,如果能够再实现数据自动备份到U盘自然最好了,这样在家里即使断网照样可以访问这些数据。
  在记事本中输入以下代码,保存为U.bat,放置在桌面备用:
  @echo off
  for %%i in (Z Y X W V U T S R Q P O N M L K J I H G F E D C) do (
  if exist %%i: (
  fsutil fsinfo drivetype %%i: | find "移动" && subst U: %%i:\&&goto :eof)
  )
  命令解释:使用Subst命令将可移动磁盘映射为盘符U,这样只要插入U盘,映射的“U:”就可以直接访问U盘(无论实际盘符是什么)。这样插入自己的U盘后,运行U.bat即可在资源管理器新增一个U驱动器(图5)。
  通过上述方法固定了U盘的盘符,这样再借助系统自带的任务计划,我们设置一个复制批处理即可实现数据自动备份到U盘。同上启动记事本新建下列的批处理copy.bat,放置在C:\下。
  xcopy " C:\Users\当前用户\Documents\skydrive\*.*" "u:\我的文档" /d /y
  然后启动任务计划“创建任务”(图6),按照向导的提示新建一个触发器,2013-09-01的8:00(每天上上班时间)开始、每隔1小时执行一次、每周工作时间都执行的任务计划,启动程序是C:\copy.bat。
  这样每天上班后我们只要插入U盘,系统就会自动将“C:\Users\当前用户\Documents\skydrive”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U盘的“U:\我的文档”目录中了。
  当然在复制到U盘的同时,这些文件也会自动上传到SkyDrive网盘和局域网的共享目录中。这样我们就轻松实现保存数据的“狡兔三窟”了。
其他文献
作为上班族,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新房,当然很注重家里的摆设和品位了,尤其是客厅。我家客厅比较宽敞,茶几也很大。为了体现出有品位和书香气息,茶几上我通常会摆上三四种期刊杂志,其中之一就是《电脑爱好者》。  《电脑爱好者》与我结缘有15个年头了,内容丰富,可读性、实用性强是它的一大特色,《电脑爱好者》不仅深受我与家人的喜欢,而且也受到客人的欢迎。有许多位亲朋好友就是在我家的茶几上结识《电脑爱好者》的,大家
期刊
平板电脑让便携成真  在1993年《电脑爱好者》创刊之前,平板电脑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其中由GRiD Systems于1991年设计的GRiDPad被公认为第一台商业化的平板电脑。这款安装MS-DOS系统的“大家伙”,在当年也算是“超迷你”的身材呢。随后,微软嗅到了平板市场的商机,开发了一款用在Windows 3.1x系统下的软件套件(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让“手写
期刊
固态硬盘的三颗“芯”  与传统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磁头、电机、磁盘等复杂的物理结构,而是由纯芯片构成的“电子硬盘”,因此在防震、节能和速度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随便拆开一款固态硬盘,都能在PCB板上看到无数颗芯片,而决定固态硬盘性能表现的,则是这些芯片中最为重要的三颗“芯脏”:闪存芯片、主控芯片和缓存芯片。  闪存芯片:容量和品质的保证  闪存芯片就好似机械硬盘中的磁盘,决定固态硬
期刊
独特造型扎实握感  魅影狂蛇Ⅱ无线版继承了磨砂质感的材质,鼠标握起来的感觉比起直接接触塑料要友好得多,并没有生硬的感觉,长时间游戏也不会感觉不适。系列中采用的左右飞翼设计被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鼠标左侧位置有倾斜收缩角度以容纳大拇指,左下宽大的飞翼提供了良好的掌控性。右侧则是凸起的圆滑设计,小拇指正好能很舒服地容身。  一如既往的出色  细节决定品质,鼠标每天都要和我们亲密接触,细节就更为重要。魅影
期刊
纤薄的大屏手机  S898t相较于联想以前的手机显得格外苗条,虽然其拥有5.3英寸大屏幕设计,但结合7.9mm的厚度和140g的重量依旧可以带来不错的握感。Metal fabric肌理设计的背壳手感出众且不存在沾惹指纹的困扰,但一体式设计的亮银色边框和扬声器部分却容易留下划痕,而突出的相机镜头也很容易“受伤”,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建议给S898t配备一款足以罩到边框和镜头的保护套。  源自系统
期刊
极致便携的轻巧设计  原道M6是一款采用7.9英寸屏幕设计的迷你平板,7.1mm的机身厚度和310g的重量,在便携性方面比苹果最新的iPad mini 2还要极致,单手持握不成问题,而全金属的背壳也能带来冷峻的科技触感。为了方便用户操作,M6在提供独立的音量按钮以外,在系统界面底部的任务栏也添加了虚拟的截图和音量调节快捷键,一键即可截取当前的屏幕画面,免去了同时按下电源和音量减小键截屏的繁琐。  
期刊
更像手机的平板  V819 3G是昂达旗下的第三款配备7.9英寸IPS屏幕的迷你平板,与前辈V818 mini和V819 mini相比,V819 3G最大的改变就是融入了更多手机特有的元素。比如前置摄像头旁边的光线和距离感应模块可实现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支持类似SmartCover皮套的开关屏幕功能;音量电源键位于机身一侧便于单手操作等等。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在享受7.9英寸震撼视野的同时,可以
期刊
Windows 8宝典  虽然Windows 8推出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技巧被人挖掘出来,如果有一本针对Windows 8使用的说明书能随时答疑解惑是不是就更完美了呢?作为Windows 8操作系统的超级入门指南和进阶教程,Windows 8宝典绝对应该是系统必装的好应用。有了它你就能让自己像用Windows 7和XP那样顺手顺心地玩Windows 8。  爱应用HD  使用An
期刊
不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仅用抓图软件SnagIt 8.2以上版本本身所包含的功能,就能解决常见的图片处理和各种标注难题。  抓来图片平淡 立即进行美容  在抓图操作结束后,图片看起来可能效果平淡。这时,可以顺手对抓来的图片进行“整容”,用旋转、翻转、锐化、模糊等效果修改图像。  要给图片整容,只需在执行抓图之后,在随后自动启动的SnagIt编辑器窗口中选择“效果→图像处理”菜单命令,然后选择你需要设
期刊
经过20年的发展,IT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电脑爱好者》从1993年诞生直至现在,正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  PC经历了从商用到民用,从体型硕大的台式机到小巧轻便的笔记本电脑,传统操作模式转向触控,直至与新兴的移动互联设备兵戎相见;  在DIY的20年中涌现出过太多经典的品牌产品,但伴随着IT产业的变革,市场历经数次洗礼,至今仍能够被消费者熟知的,是生存下来的强者;  还有什么?  在这20年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