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AD方案序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方案(C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MM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5岁(38~64岁),分为治疗组(CVAD组)15例,对照组(VAD组: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15例,序贯治疗8个化疗周期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 %(12/15),并发症死亡1例,进展为难治性MM 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10/15),并发症死亡1例,进展为难治性MM 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中位随访25.5、22.7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86.7%和73.3 %。

结论

CVAD方案治疗MM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VAD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c-myb是myb类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参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它通过激活靶基因调控基因的特定程序,经一定的通路,进行信号转导,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表达水平。c-myb通过与Wnt信号通路结合,使Lgr5被启动,促使细胞增殖和分化,而且它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GT-Vision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60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术后对患者随访以了解其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均阳性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膜;在
目的利用TrueBeam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CBCT)校验腘窝固定法减少子宫颈癌摆位误差的价值,寻找适合术后精确放疗的体位固定方式。方法3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梯形固定器腘窝固定,B组采用传统真空垫体部固定,通过CBCT记录轴向摆位误差及旋转误差数值,采用Stroom扩边公式计算两种固定方式计划靶区(PTV)外扩值,比较不同固定法摆位误差及稳定性,比较危及正常器官照射体
目的探讨红细胞叶酸和p16基因表达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颈炎(CI)患者58例、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52例、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60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人口学特征和子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检测红细胞叶酸水平(微生物法)、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的感染状况(PCR法
贝伐单抗作为最新的抗血管生成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在治疗胃肠道和卵巢恶性肿瘤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就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组织检查和金属丝引导开放手术活组织检查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受X线立体定位乳腺微小钙化灶活组织检查的患者681例,其中X线立体定位乳腺微小钙化灶真空辅助活组织检查(SVAB)78例,X线立体定位(金属丝引导)乳腺微小钙化灶开放手术活组织检查603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PBL),BI-RAD
癌痛长久以来一直是全球范围的难题,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已逐渐成为慢性疼痛和癌痛患者的一项有效、侵入性、替代治疗选择。与传统口服或静脉等给药方式比,植入式IDD可将药物直接输注到脑脊液,具有选择性高、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除了传统鞘内给予阿片类药物(尤以吗啡为主)以外,近几年临床研究不断探讨其他药物亦可用于IDD治疗癌痛,并观察了其疗效和相
目的探讨CK19、CD56和p53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MC)和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PMC和31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CK19、CD56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PMC CK19阳性表达100 %,31例乳头状增生CK19阳性表达29.0 %(9/31),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56在PMC中阳性表达2
目的检测一种新CD44st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研究中发现的CD44st基因mRNA (Gene Bank NO. FJ216964)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应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基因测序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并验证CD44st基因mRNA在83例NSCLC患者(腺癌47例,鳞状细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多柔比星方案治疗晚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多柔比星方案治疗3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3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化疗后,无完全缓解病例,3例出现了白细胞明显降低,1例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位进展时间为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1年生存率为56.66 %(17/30)。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多柔比星治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