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从问题导入激发兴趣、问题设计贴合教学、问题引导层层递进、问题情境激发情感、问题讨论合作交流的角度入手,探析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入 问题设计 问题引导 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导学法呢?我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没有兴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可以巧设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究知识。
比如,在进行《摸到红球的概率》的教学时,概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令学生感到费解,那么如何通过提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制造悬念:“同学们,你们都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吧?如果你的对手是一个顶尖的高手,当你决定使用‘剪刀’手势的时候,对方会出什么手势呢?请你预测一下这一局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带着赢取胜利的目标,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对方会出“剪刀”的手势,有的說对方会出“石头”的手势,有的说对方会出“布”的手势。其实,赢得可能性只有一种,那就是当对方出“布”的手势的时候,可能性占“ 13”。这样,通过巧设悬疑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概率事件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设计,贴合教学
问题导学法中对问题的设计是该策略的核心,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地问问“你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而是教师贴合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图形的平移》的教学时,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1)理解图形平移的含义;(2)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步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三步:第一步,感受平移;第二步,怎样平移;第三步,练习平移。在“感受平移”环节,我设计了“汽车是怎样运动的”“电梯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展示的蝴蝶图片是怎样运动的”等问题;在“怎样平移”环节,我设计了“(多媒体出示图案运动的动画)这个小花的图案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把图案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等问题;在“练习平移”环节,我设计了“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先向哪边平移了几个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个格”“你是怎么数的”“它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等问题。这样,把握住了教学的目的和步骤,在设计问题时紧紧围绕这些进行设计,就不会偏离教学的中心,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三、问题引导,层层递进
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问题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更是为了通过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教给学生一种问题解决的思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比如,在进行《菱形的性质》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上来就问“菱形有哪些性质呢?”这样学生会一脸茫然,不知道从哪里探究,这样的提问就是无效的。因此,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的问题不宜过于简单,这样没有思考和探究的必要,也不能过于复杂,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设计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讨论。如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先从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入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是轴对称图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菱形是强化了‘边’的平行四边形,那它有什么特点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线段?”这样,从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并通过观察它与旧知识的区别,发现它的特殊性质,进而探究出新知识的性质,这样的提问,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问题情境,激发情感
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常用的手段,它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在特定氛围的刺激和感染下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状态当中。
比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时,三角形的高是本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出三角形的高”,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感觉,因此学习起来效率就不高。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情境,将学生置身其中:“星期天,某街上有正在举行美食节的活动,小明和小刚打赌,谁先到达美食街,买到第一样美食,谁就是胜利者。赌约一生成,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美食街跑去,这时,小明来到了一个三角形的街口,他就在三角形的顶点上,对面就是美食街,你说他该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美食街呢?”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竞赛的氛围,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然后教师再给学生画出图形,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高”中的几个关键点,如顶点、对边、垂线等,并明白了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比顶点到对边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短。
五、问题讨论,合作交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知识或者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为了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比如,在进行《角的比较》的教学时,在“数学理解”栏目有一个探究的问题:“借助一幅三角尺的拼摆,你能画出75°的角吗?15°呢?你还能画出哪些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教师让学生独立探究,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这个问题,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利用手中的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种不同度数的角”,并派代表展示各种画法。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拼出了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等多种度数的角,并发现这些角存在着和、差、倍、分等多种关系。这样,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将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刻。可见,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提出问题,更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启迪思维,深化理解。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2]王兰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32):29.
[3]尹士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70.
【关键词】问题导入 问题设计 问题引导 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导学法呢?我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没有兴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可以巧设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究知识。
比如,在进行《摸到红球的概率》的教学时,概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令学生感到费解,那么如何通过提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制造悬念:“同学们,你们都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吧?如果你的对手是一个顶尖的高手,当你决定使用‘剪刀’手势的时候,对方会出什么手势呢?请你预测一下这一局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带着赢取胜利的目标,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对方会出“剪刀”的手势,有的說对方会出“石头”的手势,有的说对方会出“布”的手势。其实,赢得可能性只有一种,那就是当对方出“布”的手势的时候,可能性占“ 13”。这样,通过巧设悬疑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概率事件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设计,贴合教学
问题导学法中对问题的设计是该策略的核心,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地问问“你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而是教师贴合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图形的平移》的教学时,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1)理解图形平移的含义;(2)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步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三步:第一步,感受平移;第二步,怎样平移;第三步,练习平移。在“感受平移”环节,我设计了“汽车是怎样运动的”“电梯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展示的蝴蝶图片是怎样运动的”等问题;在“怎样平移”环节,我设计了“(多媒体出示图案运动的动画)这个小花的图案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把图案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等问题;在“练习平移”环节,我设计了“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先向哪边平移了几个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个格”“你是怎么数的”“它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等问题。这样,把握住了教学的目的和步骤,在设计问题时紧紧围绕这些进行设计,就不会偏离教学的中心,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三、问题引导,层层递进
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问题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更是为了通过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教给学生一种问题解决的思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比如,在进行《菱形的性质》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上来就问“菱形有哪些性质呢?”这样学生会一脸茫然,不知道从哪里探究,这样的提问就是无效的。因此,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的问题不宜过于简单,这样没有思考和探究的必要,也不能过于复杂,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设计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讨论。如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先从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入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是轴对称图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菱形是强化了‘边’的平行四边形,那它有什么特点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线段?”这样,从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并通过观察它与旧知识的区别,发现它的特殊性质,进而探究出新知识的性质,这样的提问,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问题情境,激发情感
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常用的手段,它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在特定氛围的刺激和感染下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状态当中。
比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时,三角形的高是本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出三角形的高”,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感觉,因此学习起来效率就不高。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情境,将学生置身其中:“星期天,某街上有正在举行美食节的活动,小明和小刚打赌,谁先到达美食街,买到第一样美食,谁就是胜利者。赌约一生成,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美食街跑去,这时,小明来到了一个三角形的街口,他就在三角形的顶点上,对面就是美食街,你说他该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美食街呢?”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竞赛的氛围,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然后教师再给学生画出图形,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高”中的几个关键点,如顶点、对边、垂线等,并明白了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比顶点到对边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短。
五、问题讨论,合作交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知识或者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为了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比如,在进行《角的比较》的教学时,在“数学理解”栏目有一个探究的问题:“借助一幅三角尺的拼摆,你能画出75°的角吗?15°呢?你还能画出哪些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教师让学生独立探究,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这个问题,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利用手中的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种不同度数的角”,并派代表展示各种画法。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拼出了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等多种度数的角,并发现这些角存在着和、差、倍、分等多种关系。这样,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将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刻。可见,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提出问题,更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启迪思维,深化理解。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2]王兰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32):29.
[3]尹士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