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触头材料领域专利分析

来源 :电工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2020年触头材料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以触头材料技术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对该领域的技术构成、技术分布、申请人、发明人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相关优势企业的专利布局。
其他文献
在建筑用6463铝合金表面制备柠檬酸阳极氧化膜,并研究电流密度对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获得的四种阳极氧化膜均呈现蜂窝状形貌,但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流密度增加,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孔隙率降低,致密性明显改善,显微硬度从125.4 HV增大到238.2 HV。但电流密度超过一定限度,阳极氧化膜的孔隙率升高,致密性变差,显微硬度减小到182.4 HV,耐腐蚀性能下降。电流密度为1.8 A/dm2时获得的阳极氧化膜厚度接近12μ
近些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进而实现伪距测量和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也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及其应用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动态同步相量测量在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中存在的衰减直流分量,会严重影响动态同步相量测量的准确性。对此,提出了一种动态同步相量测量新算法。具体实现上,将衰减直流分量近似表示成一个较低频率的动态余弦分量,再基于频域采样定理,构建含基波分量和动态余弦分量的故障电流信号模型,进而形成了相应的动态同步相量测量新算法。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存在衰减直流分量干扰下,所提出的动态同步相量测量新算法比基于泰勒信号模型的测量算法准确,而且计算量小,适合于在线应用。
选取汽车用2036铝合金作基体在草酸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并采用不同方法封孔,表征了封孔前后氧化膜的微观形貌、表面成分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封孔后的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明显不同于未封孔氧化膜,封孔氧化膜的耐蚀性明显提高,但不同封孔工艺的氧化膜的耐蚀性存在一定差异,铬酸盐封孔氧化膜的耐蚀性优于热水封孔和镍-钴盐封孔的氧化膜。
利用脉冲电沉积在304不锈钢上制备了Ni–Al2O3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硫酸镍280 g/L,氯化镍45 g/L,硼酸4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平均电流密度4 A/dm2,占空比40%,脉冲频率600 Hz,纳米Al2O3颗粒质量浓度5 g/L,温度45∼55°C,pH 3∼4,搅拌速率约220 r/min,电沉积时间60 mi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镀层表面形貌,用能谱仪确定镀层中Al2O3含量,用显微硬度计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用数码
针对信号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非线性脉冲噪声干扰,从而造成信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信号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最小平方-高斯过程回归(LS-GPR)的信道估计算法,并进行了非线性脉冲干扰消除的迭代实验,在存在脉冲干扰的条件下对算法的误码率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能够较大程度地消除脉冲噪声所带来的影响,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具有良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镉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盐雾试验箱、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镀液添加剂对镀层结构、耐蚀性及接触角的影响,并利用赫尔槽、库仑计测试了镀液的分散能力、电流效率及沉积速率。结果表明:镀液加入维生素B衍生物后,所得镀层晶粒尺寸为44.8 nm,结晶细致均匀,耐蚀性良好。该镀液的分散能力为84%,电流密度为1 A/dm2时的电流效率为64.7%,沉积速率约为0.425μm/min。
阐述了激光熔覆的技术原理和系统的结构,重点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在耐磨损和耐腐蚀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磨损失效和腐蚀失效机械件的修复再制造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激光熔覆技术在失效机械件修复再制造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展望了激光熔覆技术在失效机械件上的应用前景。
通过采用EDTA为滴定剂,钙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实现了酸性镀锌溶液中氯化锌含量的自动电位滴定。向待测液中加入Ca-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作为置换剂,增大了滴定终点时的电位突跃。实验考察了电极的种类、滴定剂预加体积、滴定剂的最大增量和最小增量、pH缓冲溶液和Ca-EDTA的加入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本方法与手动滴定法的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测试方法测量数据基本一致。自动电位滴定方法准确可靠,测量过程简便快速,可以满足日常镀液分析的测定需求。
鉴于镀液温度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为满足电镀生产工艺要求,实现对镀液温度的准确控制,设计了电镀槽液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模糊算法,在线优化PID算法。在Matlab中仿真实验表明,当外界干扰来临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能快速的整定出最优PID参数,并使系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实际应用表明:当镀液目标温度为45℃,自适应模糊PID算法具有良好的控温效果,系统运行稳定,稳态精度小于±1℃,可满足电镀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