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不该忘却的阅读事件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已然翻篇了,但有些给我们心灵留下温暖和力量的记忆却不应被翻过去。这事虽然算不上“十大新闻”“十大事件”“十大人物”等那样有规格、有影响力的大事件,甚至微不足道,但却以出彩的正能量彰显其品质和意义,不该被忘却。让我们拨回记忆的时针,定格事件发生的那一刻。
  2016年1月18日,新浪微博用户麦城小明发了一条“北京地铁被‘阅读’占领”的微博。兹录于下:“这个周末,一群少年占领了北京地铁。在这个被占领的车厢里,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每人掏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半小时。在平常,地铁的乘客手里都是手机,而不是书。在这个被互联网绑架的时代、被手机控制的时代,这群少年,或许哪里也占领不了,但他们只需要‘占领’自己的内心。”
  当下国人的阅读情况实在令人堪忧。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相比,这个结果实在是令人汗颜。我经常在想,这样的阅读量能助力我们国家的“驱动创新”战略吗?能使我们的国家具有竞争力,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吗?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的根扎得多深。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反之,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无论你当下多么强势,多么自我感觉良好,终究是缺乏后劲和没有希望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孩子行动了起来。他们“在网络上建立起自己的阵地,在微信里通过口口相传建起了一个一百多号人的群,起名叫‘阅读占领地铁计划全国直播群’”。感谢这群孩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他们是在做一件比当下发展更为重要的、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意义非凡的事。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行动,比之各地举办的这节那节、策划的这会那会,它更有内在价值;这是一个“逆袭”的行动,它向国人疏离阅读的行为说“不”,向人们迷恋和热衷的碎片化、浅俗化的阅读挑战,用自身的阅读,唤醒他人的阅读,唤醒人们与“书香”过从、与文本亲昵的久违的感觉;这是一个“星火”行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是一粒富有生命力的火种,一星点燃国人阅读热情的烛火,坚持下去,定会有更多人响应,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一个有望衍化出连锁效应的行动,一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坚信并期待着!时下,正是北京最严寒的季节,它使我想起了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连孩子们都行动了起来这一缕冬天里的春风,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将能够染绿国人阅读的整个春天。
  我希望这是一场持久的行动,而不仅仅是一场为了“直播”的作秀,不是一种为了引起关注、博人眼球的“行为艺术”。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加入这一行列,壮大你们的声势和阵容,真正用读书占领自己的内心,也占领祖国的未来;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孩子们的这一行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让他们这一富有“正能量”的“出彩”行为,能够延续,持久,泛化,并在坚守中成為一种习惯和国人的“新常态”。
  2017,新的一年拉开序幕,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阅读行列,祝愿2017年成为书香之年,祝愿我的祖国因读书而更加精彩。
  (张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
  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其他文献
【经典文本】  黄 昏  [英国] 萨 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
期刊
在我的手机微信里,一直关注着一个公众号,叫“语林别院”。作者几乎每天都要更新文章,有教学感悟,有散文诗歌,有心情独白……每篇文章的更新,我都有仔细阅读。阅读这些文字,仿佛是与作者面对面聊天一样,我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这个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我最爱的语文老师——刘小芳,但我更爱称她为“芳姐”。  我和芳姐亦师亦友,近十年了,我们平时无所不谈,我自认为是学生中最了解她的。前几天,我看到了她发布在公众号上
期刊
记叙文的结构方法很多,“豹头凤尾”法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豹头凤尾”,实际上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令读者刮目相看。那么,如何运用“豹头凤尾”法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呢?  一、巧用豹头 精彩无限  方法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即在文章的首段中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急迫心理。我们不妨来看一篇作文的开头:  那一天,风特别大,气温特别低。面对束手无策的
期刊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你掌里盛住无限,  一時间里便是永远。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为这一切而快乐:城市正被冲洗,  那些房顶,昨日还蒙蔽尘埃,  今天,却似光洁的丝绸般发亮,  闪烁白银的缕缕光芒。  我高兴,我的激情已然消耗殆尽。  微笑着眺望窗外,  看你飞快地走过  光滑的街道,孤身一人。  我高兴,这雨越下越大,  你躲进陌生的楼梯口,  倒提起潮濕的雨伞,  抖落去雨水。  我高兴,你已经把我忘记,  从那个屋檐下走出后,  你未曾向我的窗子望一眼,  甚至没朝我回
期刊
自2016年6月之后,浙江省高考命卷作文题的趋向已日渐显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既是重点,又是弱点,这便给高一、高二的语文老师们布置下了教学工作的中长期核心任务。  早在高一,我就于课堂上分阶段向学生陈说了议论文写作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我得有观点,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它;  二、我得有层次,用简单的图示勾画它;  三、我得有材料,用准确的语言陈述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又特别设计了一堂写作指导,详细
期刊
谈起阅读,我总是首先想到《红楼梦》。它大概会是我一生最爱的书吧。从12岁初入红楼之梦起,至今还没从中醒来。  尽管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我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真正了解,是从读《红楼梦》开始的。在這之前我对中国文化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我认为它总是伴随着一些颇为迂腐的封建传统思想,比如过度的孝道、迷信、巫术崇拜等等。然而,《红楼梦》为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虽然它在描绘那些封建糟粕时不加掩饰
期刊
當我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孩的时候,我的好奇心极强,遇到什么问题都一定要固执地弄清楚,不明白便向母亲打破砂锅地问个究竟。见着生字生词不认识,母亲还好举例说明,然而遇到一些略微深奥的句子,譬如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词,她就不好细细给我解释了。因此,面对我刨根问底百般纠缠,母亲总是皱着眉头,无可奈何地说:“长大了,你就懂了。”  为什么只有长大才会懂呢?为什么长大了就能懂呢?我不满地嘟起嘴,却也只能信了。那些烂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