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17-2气田“深海一号”能源站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陵水17-2气田开发采用带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功能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为国际上首个采用立柱储油的半潜式生产平台,该平台设计面临环境条件恶劣、建造场地和合龙资源受限、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安全性要求高、立管运动要求严格等诸多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深海一号”能源站总体设计技术,包括深水环境条件分析、基于受限场地资源的定制化设计、凝析油U型储存隔离与安全储存和动力定位外输以及整体船型参数设计等,并重点介绍了深水系泊系统设计、深水钢悬链立管布置与疲劳寿命分析、平台低频运动响应预报、关键结构设计及30年不进坞的防腐方案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研制出了新型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母型船——“深海一号”能源站.该平台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制造业逐步向深水浮式生产平台等高端装备业进军,也为同类深水浮式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潜山裂缝型储层研究及精细表征一直是业界难题,特别像渤海BZ这样的大型巨厚潜山气藏,断裂系统复杂,储集类型多样,裂缝储层精细表征难度更大。充分研究气田地震、岩心资料及观测相似露头,应用类比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尺度进行了裂缝描述并研究了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BZ气田不同尺度裂缝长度与累积频率归一化图版,发现各尺度裂缝长度分布均符合幂律定律,且指数基本一致(为2左右),可以利用该图版进行BZ气田各级尺度裂缝规模发育频率的预测。针对不同尺度裂缝规模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引入非结构网格剖分技术,结合地震、成像
绿色低碳是21世纪能源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海油作为特大型能源企业,一直将绿色低碳作为应对能源转型的发展战略之一.本文从低碳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化和信息化、评估指标
目前裂缝气藏产能评价方法形式复杂,矿场适用性欠佳,难以对裂缝气藏开发提供有效指导。在二维裂缝导流能力加权裂缝密度的基础上,引入裂缝倾角的影响,建立了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利用随机分布法生成了一系列不同加权裂缝密度的裂缝网络,并使用离散裂缝模型计算气井产能,结果表明,气藏产能与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呈对数关系。基于此,提出了裂缝气藏等效地层系数: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对数与地层厚度的乘积,并对单重介质气藏产能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裂缝性气藏产能方程;利用渤海B气田7口井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对裂缝开度、裂缝密度
中国海油深水钻井技术面临高温高压、深层、盐层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在经历了跟踪学习、合作引进、自主创新等3个阶段,中国海油实现了从深水到超深水、从深水勘探到开发的重大跨越。为进一步推动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本文总结回顾了中国海油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综述了深水钻井设计技术体系构建、环境风险与地质灾害评估及控制技术、深水表层高效钻井技术、深水极窄压力窗口安全钻进技术、深水井控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深水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等技术的现状,从深水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深水轻型修井、深水高温高压开发钻井技术、智能化深水钻
渤中19-6气田为裂缝性低渗巨厚储层,如何开展井网部署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了微观渗流模型,模型尺寸为30 cm(高)×80 cm(长)×1 cm(厚);模型基质平均渗透率为0.1 mD,裂缝平均渗透率为2~4 mD;采取注气开发的方式,注气井部署在储层上1/3处,生产井全部射开气层。实验结果表明,裂缝性巨厚储层应充分利用重力辅助驱油机理进行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及气驱开发效果,开展了立体注采井位、井轨迹数值模拟研究、合理注采井距公式推导。结果表明,储层顶部注气、中下部采气的空间立体井网开发效果较
高浓度钙镁离子影响水基压裂液的增黏和交联性能,使压裂液冻胶耐温耐剪切性能变差.本文通过浊度和螯合值测试实验研究了应用于含高浓度钙镁离子水的pH值调节剂和螯合剂,进而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部署在陵水17-2气田之上的深吃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为世界首个深水半潜式立柱储油生产平台。与常规半潜式生产平台不同,该平台需要在立柱内储存最多2×104m3的凝析油,给平台立柱结构设计、平台在位性能、凝析油储卸安全控制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本文基于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储油面临的技术难题,对立柱凝析油舱的舱容计算及布置方案、装载变化对平台在位性能的影响、平台立柱结构设计与防碰撞分析以及凝析油储卸安全控制措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为“
流入控制阀(ICD)完井已被应用于改善注水水平井的注入动态,配置ICD最初入井时的合理完井参数是取得均衡注水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结合半解析耦合模型建立了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相结合的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方法。针对高渗均质油藏、非均质砂岩油藏和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利用建立的模拟方法开展了注采模式下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预测和完井参数优化设计,并对注采模式下2口水平井单独或同时ICD完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3种油藏,ICD完井能有效改善注水水平
聚酯缆系泊系统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浮式平台,但在国内的应用还未有先例.本文基于国内研发的深海系泊聚酯缆,通过试验的方法评估国产聚酯缆在材料丝、破断载荷、子绳伸长和
陵水17-2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陆坡区,其水下生产系统设计面临大高差、大跨距、海底低温等带来的井位分散、远距离油气水多相混输系统中水合物防控、液塞控制、水下远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