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上下贯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GANG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感觉困惑:一篇主体课文两课时教不完,一学期下来,功课赶得很紧。在长期深入课堂听课与教研中,我觉得这责任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分析其原因,其一,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具备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其二,就在于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的智慧实践。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但更重要的需要智慧的决断。教学中,要将设想和意图在智慧的、愉悦中完成,教师要能以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因此说,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其三,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真正更新,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尽管教师们知道合作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学习,知道探究学习,但照搬教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依然把学生当成产品去雕琢,教师依然是讲台的主宰。因此,教师要能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真正专业的教师,阅读教学可以抓住关键,上下贯通。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不必引导学生每课都朗读全文,面面俱到地条分缕析,而是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学生的预习情况,直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精彩的段落,重点的部分引导分析、朗读,感受语言美,领略意境美,体会情感美,体验情节生动,品味词句精妙等,再上下贯通,前后串联,感受其它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
  
  一、扣词——感受语言美
  
  对一些语言文字优美的诗歌及其记事散文,或抒情的写景状物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一些无谓的细分析,深解剖,而是要善于指导学生紧扣语言文字的朗读,借助联想,再现形象,烘托气氛,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简练、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色彩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并能学会运用。例如北师大语文六册《礼物》一文,在整体感知诗歌记叙的是亲人送我礼物,我从礼物中懂得了含义之后,就可引导学生紧扣“自然、生命、时间、博大与精彩”这些词理解,联想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感受父母的爱似春雨滋润心田的含义。然后琢磨读的方式把这爱的情感表达出来,自己再尝试着读,最后在交流朗读中感受整篇语言所浸透的亲情与诗歌的结构美。
  
  二、抓句——品味描写精妙
  
  语段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最小单位的词组成的。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导学生从句入手,品味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外貌环境描写的精妙,是通往理解语段内容的途径,也是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更是学会运用语言的主渠道。学生在品味中,既能了解句子意思,欣赏到用词精妙,更能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自然的美妙,从而陶冶情操。例如北师大语文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分别写了四季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后,就“春”的小兴安岭,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散步、欣赏”这二个动词品味,感受动物具有人性美的同时,理解描写的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动物悠然自得融入自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对动物的描写采用拟人写法更能吸引人,更能体现人与动物的和谐与自然的美好。然后按这种抓句扣词的感悟方法,围绕“夏”“秋”“冬”段落中重点的自己又喜欢的句子去理解品味,争论评议,朗读感悟。又如北师大语文六册《“这个规矩不能有”》,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彭总与警卫人员的对话朗读(第五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朗读中重点品味“?”与“!”运用准确与精妙,在感受彭总说话语气的同时,既能感受他的个性,更能感受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精神品质。突破了这一重点,前面事情的原因就容易理解。这样阅读,学生不仅能把握重点,还能从重点内容朗读中掌握对话的表达方法。
  
  三、悟境——领略意境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例如北师大语文六册《山沟里的孩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天还没亮山里孩子走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这里有两个意境,其一是环境幽深的朦胧美,其二是山区孩子的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美。为了让学生领略这样的意境,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交流预习中知道的课文内容——描写的是山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直奔第二自然重点段,感知自然段讲的意思;抓住“走过、翻过、拥抱”及其三个“变”感悟上学路途的遥远及其随着时间推移景物变化由朦胧——恬静——清晰——欢快的情景,从而感受孩子们上学的不畏路途遥远的教师。最后观察画面,引导学生置身意境中,教师通过画外音,引导学生行走在夜色朦胧的山间小路上,感受山区孩子起早上学,天空在孩子的脚步声中醒来;再通过谈自己感受,交流朗读基调——声音轻柔,速度稍慢,重点词应重音轻读,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不但能在反复练读中领略意境的美,还能掌握阅读方法——“感知自然段意思——理解重点词义——进入意境进行想象——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自己学习后面的自然段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品读——体会情感美
  
  在阅读理解中,感情朗读是搭起通往文本并与作者情感交流的桥梁,因此,注重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体会情感美十分重要。例如教学北师大语文六册《平分生命》一文时,在感知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后,让学生找出最感人的内容——第四与第七段,学生自己先尝试读,在读中感知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然后比较表达的异同,从比较中感悟出男孩神情与动作的前后反差:害怕到兴奋不已。再细细地品读,揣摩重点词语(神态与动作)在表达情感的作用:男孩的心理变化都是由于对妹妹深深的爱。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这时候的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体验,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按他们自己的感觉读。在这环节中,教师应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感悟中评价,评价中找到自己朗读的差距,在模仿中改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画境中,把自己当成是男孩,展开创造想象,深入人物内心,真正入情入境,把为了妹妹表现出的那份勇敢读出来。最后前后贯通,分角色朗读男孩与医生的对话,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尽管平凡,但能创造奇迹。这种亲情多么可贵。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文道相通的完美境界。
  
  五、理序——体验情节生动
  
  情节是文章的血脉,引导学生将心融入文章的血脉中,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随着血液循环而感受文章表现的喜怒哀乐,这样不仅使学生能体验情节的生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爱读书,提高运用能力。例如北师大语文六册《春天的雨点》,这是一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它借春雨讲述了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贴近生活,浅显易懂。根据教材特点,就可以采用理出记叙顺序,体验情节生动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师生情。在整体感知时,让学生交流“从预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纷纷汇报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归纳事情全过程“挨批——补课——专心——送归——感动——送伞”,然后复述事情经过,再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情节,谈一谈这情节中你对人物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进入情景,感受师生真挚的情感像绵绵春雨使人温暖、感动。与此同时,也初步感受记事要有一定顺序,情节生动是扣人心弦的要领之一。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阅读教学采用“抓住关键,上下贯通”而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除了利用情态语言等煽情、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角色移位,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这样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从而形成能力,是每个教师努力从事的目的。然而,由于有些课文作者写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教师讲解费力较多,而学生收获并不大,往往事倍功半。根据这一教学现象,为提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际中,我采用了以画代讲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文教学、古文教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意境及个人的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下面就此浅谈自己的教
西瓜与青蒜、青菜(春、夏小青菜,越冬菜)及土豆(春马铃薯)的间套种植,是笔者根据其不同生育习性与生长季节,而试验探索成功的又一理想的多熟立体复种模式。因在周年生产过程
口才既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是毋庸置疑的.在此过程中,我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形式.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并能够在讲台上,面对全
一、什么是问题小小说在新时期文学的百花园里,小小说以它独特的结构形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迅捷的发展,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引起了评论家的注目。小小说形式
<正> 前《大公报》记者顾建平(1908—1982),致力于新闻事业50年,度过了很不平凡的一生。突出的事迹有四项:(一)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在“孤岛”编印地下油印小报,宣传鼓动抗日,历时两年;(二)1941年和1943年,在云南省“无报区”,参与两种日报的刨办工作;(三)1949年重庆市解放前夕,他在《大公报》用假电头发表延安广播电台广播的战讯。他还被国民党逮捕,投入中美合作所的“白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落实学科计划和进行课堂活动的纽带,也是向学生输入语言信息的一种途径,它兼有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双重功能。教师要使课堂提问设计得合理、恰当和有意义,就必须注重提问的质量,讲究提问的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就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提问 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在深
本研究以RT-PCR分别扩增了PRRSV美洲型N基因(以NA表示)和欧洲型N基因(以NE表示),并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将NA和NE基因片段同时插入pET-32a(+)中构建了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
一、概述苏联钢铁工业发展的特点是生铁产量不断提高;铁矿石需要量继续增长;对入炉矿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富矿石储量日益减少;易选的贫磁铁矿石储量也在减少;采出矿石的平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也就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和思考。只有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准确 教学目标 有效 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但是,由于每位教师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付诸实施后,笔者先后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教材,研究过其它版本的教材,除领略了它们全新的理念外,最深的感受莫过于它们都遵循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的教材编写原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人教版”综合性学习专题的设置,牢牢把握了学生生活的主线,写作和口语交际都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