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校企融合已从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方面转向全面渗透。校企之间的共通性也使职业学校有充足的资源和便捷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本文结合相关调查研究和学校实际,对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出一些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中职;校企文化融合;养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2-0045-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说:“养成”就是“修养使形成;培育使长成”,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人才要求、生源状况等诸多原因,必须始终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一以贯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对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价值
根据有关部门和本课题组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毕业生的回访、与用人单位访谈等,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看重的首先是其专业素质以外的技能素质和能力。认为如果所聘毕业生具备企业需要的较高的基本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岗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时间锻炼,即可满足岗位一般要求,且其专业能力会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积累而逐步提高。可见,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1.中职生养成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能有效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英国17世纪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有才能虽然能获得某种称赞,却不足以令一个人获得众口皆碑、到处受欢迎的礼遇。良好的品质是心灵的实质性财富,但唯有良好的教养才能令它们焕发出异彩”。因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构建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在学习上能培养中职生的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在培养与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中的作用,他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看成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显而易见,对中职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于其一生都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
3.能培养中职生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提高自理、自律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员工要求,突出学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技能教育的特点,培养企业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学生根据企业行为规范要求,深入了解企业整体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部门行为规范、员工个体行为规范,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存在许多弱点
调查显示,95%以上为独生子女,82%为普通工薪阶层家庭,30%的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生涯规划,存在自卑心理,缺少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有比较严重的畏难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不足;有偏激、盲目出头的心理倾向,对事情的认知欠全面和理智。
2.中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中职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不到20%。由于学习基础差、底子薄,长期学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多,对学习缺乏兴趣,尤其是一些文化基础课。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小动作,甚至打瞌睡或玩手机。
3.中职生缺少文明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约占40%。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垃圾乱扔、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不爱护公物、事不关己、不讲究公共卫生,甚至于不愿意打扫宿舍和教室。处事放纵任性,我行我素,不太考虑他人感受,自控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4.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调查中发现,肯吃苦能吃苦的学生不足37%。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学生表现浮躁,不愿吃苦、惧怕竞争、贪图安逸,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与意志。
三、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船舶、电子等企业的发展,学生来源状况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初中阶段接受养成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决定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
2.敏感性
中职生刚脱离义务教育阶段,从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他们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感觉,而此时正是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敏感性、迫切性相当突出。
3.艰巨性
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新生思想品德良莠不齐,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在校实际学习时间只有2~2.5年,在这么短的时间要使养成教育达到良好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
四、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实路径
1.强化和凸显第一课堂,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块化
学校的教育教学离不开课堂的主导,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薄弱、观念幼稚、基本礼仪缺失、多种陋习并存等问题,将“养成教育课”进行模块化处理,精心编写养成教育的校本读物或教材,列入学期教学计划,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主讲,以主阵地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深入挖掘和拓展第二课堂
首先,要把企业优秀文化模式和技术优势引进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形式,深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把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把知识传授、问题研讨、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对话访谈,学生亲自采访优秀校友、成功人士,校园电视台优秀企业展播等,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再次,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在日常学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工作规范,安全守则,制度要求等方面,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人才。
3.建设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文育人
首先,要紧紧抓住新生始业教育这一环节,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举办讲座和现身说法,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喜欢所学专业,把专业思想和职业愿景联系起来;其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注重融入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楼宇冠名、企业冠名办班、企业理念与文化上墙、名家名人名言、校友风采展示、企业名家创业介绍等,直观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理念外化式教育。
4.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延伸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养成教育功能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中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推进对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5.试行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改革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管理制度可以融通,相互借鉴,互为所用,如车间卫生制度、工作制度与学校班级卫生、宿舍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大同小异,可以作为制定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孔德秋.从底线伦理的视角谈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洛克.教育片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康荣臣.加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J].现代教育,2011(Z2).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中职;校企文化融合;养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2-0045-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说:“养成”就是“修养使形成;培育使长成”,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人才要求、生源状况等诸多原因,必须始终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一以贯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对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价值
根据有关部门和本课题组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毕业生的回访、与用人单位访谈等,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看重的首先是其专业素质以外的技能素质和能力。认为如果所聘毕业生具备企业需要的较高的基本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岗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时间锻炼,即可满足岗位一般要求,且其专业能力会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积累而逐步提高。可见,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1.中职生养成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能有效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英国17世纪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有才能虽然能获得某种称赞,却不足以令一个人获得众口皆碑、到处受欢迎的礼遇。良好的品质是心灵的实质性财富,但唯有良好的教养才能令它们焕发出异彩”。因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构建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在学习上能培养中职生的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在培养与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中的作用,他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看成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显而易见,对中职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于其一生都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
3.能培养中职生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提高自理、自律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员工要求,突出学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技能教育的特点,培养企业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学生根据企业行为规范要求,深入了解企业整体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部门行为规范、员工个体行为规范,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存在许多弱点
调查显示,95%以上为独生子女,82%为普通工薪阶层家庭,30%的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生涯规划,存在自卑心理,缺少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有比较严重的畏难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不足;有偏激、盲目出头的心理倾向,对事情的认知欠全面和理智。
2.中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中职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不到20%。由于学习基础差、底子薄,长期学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多,对学习缺乏兴趣,尤其是一些文化基础课。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小动作,甚至打瞌睡或玩手机。
3.中职生缺少文明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约占40%。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垃圾乱扔、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不爱护公物、事不关己、不讲究公共卫生,甚至于不愿意打扫宿舍和教室。处事放纵任性,我行我素,不太考虑他人感受,自控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4.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调查中发现,肯吃苦能吃苦的学生不足37%。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学生表现浮躁,不愿吃苦、惧怕竞争、贪图安逸,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与意志。
三、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船舶、电子等企业的发展,学生来源状况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初中阶段接受养成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决定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
2.敏感性
中职生刚脱离义务教育阶段,从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他们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感觉,而此时正是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敏感性、迫切性相当突出。
3.艰巨性
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新生思想品德良莠不齐,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在校实际学习时间只有2~2.5年,在这么短的时间要使养成教育达到良好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
四、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实路径
1.强化和凸显第一课堂,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块化
学校的教育教学离不开课堂的主导,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薄弱、观念幼稚、基本礼仪缺失、多种陋习并存等问题,将“养成教育课”进行模块化处理,精心编写养成教育的校本读物或教材,列入学期教学计划,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主讲,以主阵地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深入挖掘和拓展第二课堂
首先,要把企业优秀文化模式和技术优势引进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形式,深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把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把知识传授、问题研讨、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对话访谈,学生亲自采访优秀校友、成功人士,校园电视台优秀企业展播等,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再次,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在日常学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工作规范,安全守则,制度要求等方面,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人才。
3.建设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文育人
首先,要紧紧抓住新生始业教育这一环节,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举办讲座和现身说法,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喜欢所学专业,把专业思想和职业愿景联系起来;其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注重融入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楼宇冠名、企业冠名办班、企业理念与文化上墙、名家名人名言、校友风采展示、企业名家创业介绍等,直观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理念外化式教育。
4.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延伸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养成教育功能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中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推进对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5.试行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改革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管理制度可以融通,相互借鉴,互为所用,如车间卫生制度、工作制度与学校班级卫生、宿舍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大同小异,可以作为制定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孔德秋.从底线伦理的视角谈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洛克.教育片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康荣臣.加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J].现代教育,2011(Z2).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