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浅探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wai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本教学 创新思维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51-02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它贯穿四个基本流程,即: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那么,如何在“生本”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
  一、优化新授过程,营造创新机会
  新授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潜心进行教材教法研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认真组织新授过程,积极营造创新机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新授时,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如何判断闰年”时,本校教师就成功的做到了这点。他先让学生借助日历的年份进行判断,然后让学生随意报一个年数给老师,老师很快判断出来。不管学生报哪一个年数,老师都能对答如流,学生显得非常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老师讲解起来就事半功倍。可见,从学生的好奇点出发,创设富有悬念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
  (二)营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猜想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所以在设计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猜想的空间,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时,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可先让学生根据图猜猜看,其中也许有学生猜对,有学生猜错,教师先不要评论,因为对与错在此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敢想,只要学生敢于敞开思维的大门,大胆设想,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教师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自由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制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发现和再创造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要认识到“一般的教师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推理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再创造出要学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练习过程,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桥梁。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着力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除基本练习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1.一题多变训练。这类习题,主要是通过条件变换、问题变换、因果变换、情节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题目,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进而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一个发电厂原有煤油2500吨,用去,用去多少吨?”本题可指导学生改问题为:①还剩多少吨?②用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吨?③用去的吨数是剩下的吨数的几倍?通过这样的训练,沟通了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一题多解训练。这类题是一题有多种答案或一题多种解法。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与探究,从不同角度、多途径去寻求解答方法。例如:“某服装店一天卖出80件羽绒服,上午卖出30件,每件羽绒服110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多卖多少元?”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得出了以下几种解法:①80×110-30×110-30×110;②(80×30)×110-30×110;③(80-30-30)×110;④80×110-30×110×2;⑤(80-30×2)×110。而在答解过程中,对于上述每一种解法,教师不要轻易评价其中的优劣,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每种解法代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只要解答正确都要给予肯定。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自由取舍,选择适合自己思路的解法。一题多解训练,可以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深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合理必要的练习则能使学生获得真知,能力也得以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笔者先设计一些基本题目让学生练习,使新知得到巩固;再进一步设计一些思考题,如:两个长方形,长12厘米,宽6厘米,①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②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③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这样达到了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发展思维的目的。
  三、引導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首先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学时,笔者尽可能创设一种师生都来动脑动手的活泼气氛,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并积极地探索新知。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能被2、3、5整除的数》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0~9”十张卡片,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制作的卡片摆出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几位数不限),结果学生摆出了几十个不同的数,接着让学生回答:“这些不同的数,个位上都是哪些数字?”“根据这些特点,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这样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共同得出了答案,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教应该服务于学,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研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凡是遇到学生自己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探索出来的概念、法则和公式等,笔者都给学生精心安排一组准备题或操作的学具,让学生沿着设计的教学主向自己去探索研究。准备题,有时是旧的概念、法则,有时是计算题和应用题。设计安排的准备题和学具一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作铺垫;二要包括某种概念或计算法则;三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四要能启发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时,笔者设计了一些准备题和学具:①一个圆柱体,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8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5分米,求它的体积。③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④让全班12个实验小组准备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各一个,再加上一脸盆沙。对4道准备题的解答,就很好地为学生探索圆锥这一知识作下了铺垫,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既符合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和形象思维特点,又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使学生能各展其长。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分析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常规方法,阐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课堂教学基础、延伸教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之中,限于教学思维与教学
电子书籍电子书籍又称资讯镭射碟机,是一种轻巧的个人电子产品。它的体积如一本精装书籍,备有高解像度的液晶显示屏幕。这种新产品的出现将替代系统的字典及教材。与一般印刷体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及其基本内涵,提出“123456”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并通过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教
钱学森同志来信浙江省杭州市马塍路4号浙江舞台电子技术研究所俞健所长:您11月28日来信及附件都收到。我读后深受鼓舞,我国的一项大有前途的第三产业(文艺产业)即将在祖国大地上发展起
国家大剧院厅堂音质研究──在厅堂声压级计算中应考虑舞台空间存在的因素金志舜Abstract:TheresearchofthesoundsqualityinhalloftheNationGreatTheaterabstract:Bylotofmeasu...
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指南(一)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王玉堂本技术指南据有关技术资料整理,适用于湖泊、水库、池塘及溪流中1~4立方米/只的网箱养鱼。具体要求如下:一、池塘
香港演艺学院吴硕贤80年代以来,香港文化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许多新的职业艺术表演团体相继成立,各级各类学校也纷纷加强了表演艺术的训练。香港原有一所芭蕾舞学院及一所音乐学院
日本剧场建设概况俞健1996年10月10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炳林教授、国家大剧院筹建办李德田主任、金志舜副主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建筑学科清水裕之教授及其5名助教、研究生与浙江舞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