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时期的斗鹌鹑风俗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鹌鹑与斗鸡、斗蟋蟀一样,是民间的博彩游戏之一.史书中最早记载“斗鹌鹑之戏”出现在唐代.自唐代之后有关斗鹌鹑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从资料上看,参与斗鹌鹑的对象上自皇帝、下至百姓,赌斗鹌鹑的活动也有特殊的器物、场合等要求.到了清代,或是因为赌斗风气愈来愈严重,官方对此活动多加禁止.
其他文献
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的显文本意义是在呼吁人们保护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豹”,但实则是诗人在为处于弱势地位的高山族群文化争取长足的生存空间.雪豹的命运无异于弱势族群文化的未来,诗人在作品中强烈谴责了那些破坏或妄图消灭“他文化”的国际强权政治,力图通过“忘掉仇恨”的方式来建构人类社会的和平环境,延续处于边缘地位的山地文化的发展历史,保存他们的文化特征.
自由灵动的民歌传承与传播,从原有的口口相传和少许文本记录的状态,发展到数智化时代的今天,民歌传承的方法、途径在不断改变.音频、视频的保存便捷了民歌的传播与传承,文本是民歌记录的重要补充手段.民歌的时代价值却一直未变,并有新的拓展,体现为教育与文化传承、历史和时代创造、地域文化创造使命.
清代南部县衙工房档案中出现“被首”“摽挂”“耽约”“飞索”“拢场”“投税”六个俗语词,意思费解.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分别解释为首位被告人、祭祀、遵守契约、敲诈、到场、纳税,以消除南部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提前滞后书证.
进入巅峰时期的明代风俗画rn纵观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发展轨迹,继宋元风俗画持续长足发展之后,开始步入了波峰阶段.“明承宋制,复设画院,然规模已改,官职亦殊.惟奕世帝王,尚知奖重.太祖万几之暇,雅好绘事,尝绘江山大势,援笔立成.洪武初年,即征赵原为画史;取周位入画院;沈希远以写御容称旨,授中书舍人;陈远亦被召写御容,为文渊阁待诏.一时名匠,彬彬辈出,其影响于当时画风自大.”(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东方出版社,2008年)但是,当朝风俗画业绩主要在于民间职业画家群体.明代寺殿壁画很发达,但“终不若史实风俗画之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认识周公这个人物形象,传统主要是通过《尚书·周书》等传世文献.《尚书·周书》关于周公的记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周公当时所作的诰命,如《康诰》《召诰》等篇;另一类则出自后人的记述,如《金滕》.《金滕》既见于孔传《古文尚书》,又见于伏生传《今文尚书》.虽然伏生所传《尚书》一般被认为是真的,但由于该篇浓郁的鬼神思想与奇幻的故事情节,历史上也一度被质疑为伪书.如清人袁枚就认为:“《金滕》虽今文,亦伪书也.”(《金滕辨》上)又云:“汉求亡经过甚,致伪书杂出.”(《金滕辨
期刊
晚清时期,由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近代革命的不断打击,虽然理论上家族制度趋于衰落解体,但是由于河南地处内陆,所受冲击不甚显著.首先,由于地处中原,河南不是传统商品经济发达地区,自然经济有衰落解体之势,却不是普遍现象.其次,河南省内无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侵蚀较之沿海地区不甚明显.家族制度在冲击中继续存在,并呈现出全面平民化倾向.根据清代方志、碑刻及家谱记载,晚清河南不少家族祠堂在长期积累后方告建成,或有族众捐置祠田.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川滇结合部的方言在川滇交融及广纳博采中互相渗透,兼具蜀韵滇风,非常具有特色.对川滇结合部会理生态方言的人物、亲属、人品,这些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称谓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独具蜀韵滇风的生态方言文化特色,让我们能够领略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感悟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更好地促进方言区的人们掌握方言与普通话的知识和规律,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
引言rn“孔子贵仁.”(《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后世的概括,切准孔子学说的主脉.仁的观念脱胎于人,经由孔子创造性的转化,提炼成儒学思想生命的中枢.作为生命中的高尚德性,仁以亲和之爱为其初始表达、直观呈现.
期刊
博山,旧称颜神,素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称号,它在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备成为琉璃重镇的必要条件.博山琉璃的生产种类由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艺术品,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博山的琉璃品种繁多,技法绝妙,曾在历史上引导着中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中国古代制作琉璃的技艺从西周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此时的琉璃器皿多为皇室所用,制作工艺越发高超,它们的装饰越发奢华;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恢复传统,开始命大臣依照古法恢复秦汉时期的琉璃制作技艺;到了宋代,陶瓷产品广泛使用,琉璃的实用功能开始削弱,审美艺术价值开始凸显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 1914年应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生活了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还首次提出了仰韶文化的概念,从而成就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1925年安特生回到瑞典,第二年他用瑞典语出版了名噪一时的通俗读物《龙与洋鬼子》(Draken och de fr(a)mmande dj(a)vlarna,1926).这部书以他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和旅行为依据,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进行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