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技术在自侦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谎技术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测谎技术一般测定人的四个方面的生理变化: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由皮肤表面汗液分泌所致)。这四个方面是由人所对特定生理变化与特定情绪状态的关系较为系统的研究而确定下来的,因为这些生理变化是受自己神经系统控制的,不易受人的意识的影响。因而能够较好地反映人的情绪状态,在测谎过程中,将四种感应器导联在被测者身体的相应部位,然后向他提出一系列的讯问,被测谎者在回答讯问过程中因情绪变化而导致的自身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就会被测谎器细致地记录下来。测谎者根据记录结果就可以分析被测谎者在回答相应问题(特别是关键性問题)时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并推知其说心里谎话还是真话。
  在我国,根据国家安全法和警察法的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国家安全法第十条、警察法第十六条)。从条文本身看,技术侦察措施可以理解为包括测谎检查。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类似于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的侦查权,但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其能否以及怎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10日对四川省检察院《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请示》的批复认为:测谎鉴定结论可以帮助审查证据,但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这一批复,很明确规定,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因为测谎技术毕竟不是一项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技术,从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考虑,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这一批复还是很科学的)。但从另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这一规定,等于默认了检察机关使用测谎技术的权力。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的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测谎技术了。
  在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办案过程中主要是在审讯中使用测谎技术,使用测谎技术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测谎达到摧毁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达到最终突破被调查对象的目的,也即我们所讲的对“敌”作用;另一种是通过测谎达到增加主办案件的干警信心,给案件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的作用,也即我们所讲的对“我”作用。
  一、对“敌”作用
  根据测谎技术对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接触使用型和过程使用型。
  (一)接触使用型
  接触使用型是指在办案人员一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时候,经过简单的讯问,就对其使用测谎技术,让犯罪嫌疑人措手不及,迅速打开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从而突破全案。例如本院在办理某镇下属的爱卫办副主任兼城管中队副队长梁某受贿案中,通过前期的办案人员大量的秘密摸查工作,掌握了犯罪嫌疑人梁某受贿的基本事实,而且办案人员在摸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梁某在当地外号“土匪”,性格比较倔犟,而且作为城管中队副队长,有相当的反侦查能力。办案人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如果一味在犯罪事实上与犯罪嫌疑人纠缠,可能使我们的审讯工作陷入被动,所以办案人员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将犯罪嫌疑人梁某带回来以后,办案人员在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以后,话题一转,直接告知犯罪嫌疑人梁某,因为其涉嫌受贿将对其进行测谎,并重点向其讲述测谎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梁某听后额头冒汗,在测谎时明显表露出不安、紧张情绪。办案人员在测谎结束后马上结合测谎结果对其进行强化审讯,从而一举突破了犯罪嫌疑人梁某心理防线,使其交代了收受垃圾场承包人贿赂款的犯罪事实。这种方法在办案工作中并不经常使用,因为一接触犯罪嫌疑人就使用测谎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缺陷的,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是必须是在办案人员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且容易使犯罪嫌疑人产生心理抵触情形,使审讯人员出现僵持的情况,让审讯走进死胡同。并且过早使用测谎技术会让审讯人员失去一张很有力的牌,加大审讯难度,所以这种方法一定要慎用。
   (二)过程使用型
  过程使用型是指办案人员在审讯过程之中,根据审讯的进度和具体的情况使用测谎技术。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使用测谎仪本身就可以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结合政策教育和使用证据等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动摇瓦解,交待问题或者说明事实真相。实践中,确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在测试过程中或测试后不久就交代了罪行。在审讯过程中什么时候使用测谎技术,笔者认为应该由具体的办案人员特别是主审案件的办案人员决定而不是决策者决定,因为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掌握只有办案人员才能准确掌握。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测谎技术,侦查人员和测谎人员都必须通过反复说明和强调测谎仪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并利用犯罪嫌疑人对测谎仪的神秘感,使其感到测谎仪是灵敏的,不容欺骗的,担心如果自己说谎,可能被当场识破、揭穿而暴露自己,从而加重了心理压力,这是使用测谎技术的前提。
  二、对“我”作用型
  测谎技术的使用,对于增加决策者决策的依据和增强侦查人员的信心,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对决策者的作用
  对于决策者来说,由于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犯罪事实存在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在新形式下,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提高,犯罪行为更加隐蔽复杂,首次讯问又受到十二小时的限制,这些都会都给决策人员正确决策带来一定困难;以往的那种不破不立,甚至不供不立,无风险决策基础已经不存在,许多案件需要我们进行风险决策,尤其是在掌握部分犯罪证据的前提下,测谎结果往往可以作为决策人员作出决断的重要依据。如本院在办理广电系统案过程中,受贿人方某某交代了收受工程承建商邱某某行贿事实,但在本院接触邱某某后,邱由于事前由串供行为,所以拒不交代事实,而方某某由于收受多人贿赂,也不完全排除可能出现的混淆行贿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邱某某进行了测谎,其结果显示邱某某有行贿的重大嫌疑,在这种情况下,决策领导果断对邱某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为侦查人员争取了时间,后来通过办案人员加强审讯,成功突破邱某某心理防线,最后将邱某某绳之以法。
  (二)对办案人员的作用
  就目前我们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情况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审讯,单纯靠其他证据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案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零”口供案件)占自侦案件的比例是很低下的。无论案件的初查有多么细致,最后都是要靠审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测谎技术的使用,对于自侦案件的审讯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夫战,勇气也”审讯有如两军对垒,审讯人员要在斗争中获胜,靠的是勇气,而信心,则是勇气的前提和保证。在审讯久攻不下时,侦查人员信心发生动摇时,及时使用测谎技术,可以印证侦查人员的判断,支持、加固现有证据体系的可信度和证明力,从而恢复和增强侦查人员的信心,促进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突破;同时测谎办案人员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研究调查取证和讯问的方法,寻找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弱点,进行有针对的讯问。讯问过程实际上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进行心理较量。讯问成功的基础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在于“掌握真实的情况和诉诸案犯的理智和常识”。由于“人人都有弱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制伏”。所以侦查人员在讯问中要破除对方的拒供心理,使其恢复理智,交代实情,就必须设法找出其弱点或使其暴露弱点。一旦找准其弱点,离案件的突破也就不远了。
  其实,测谎对于自侦案件来讲,它的作用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很多时候,既是为了对“敌”作用,又是为了对“我”作用;既是为了给决策者的决策的依据,又是增强办案人员的信心。总之,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尽量丰富我们的办案手段,才是我们检察机关使用测谎技术的根本目的。
  (作者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广东广州511400)
其他文献
公诉人在法庭辩论阶段的答辩是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中指控犯罪,反驳被告人及辩护人错误观点的重要方式,也是公诉人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公诉人能否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的观点及时、准确、客观、有力地进行答辩,直接决定出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掌握必要的答辩方法是公诉人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于准确认定和处理案件、成功地公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公诉人答辩的方法谈谈自己
期刊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并把反腐败工作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进行审视。但是根据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网民近年来最为关注的话题仍然是腐败问题。当前,相比腐败的蔓延和查处的比例而言,当前体制下遏制腐败的力量依然不足。检察机关肩负着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法律监督职责,也是反腐阵线上的重要组成力量。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肩负职务犯罪侦查职
期刊
浮动担保制度源于英国判例法上的浮动担保,1870年,英国上诉法院在审理Re Paruprta,New Zealand co.一案中以判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由于浮动抵押的抵押人有权自主经营管理公司,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的需要,因此其受到英美法系国家的青睐。大陆法系的诸多国家也借鉴英美法系中的浮动抵押制度,在民法或商法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相对于我国,浮动担保制度是新生事物,虽然优点不可忽视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09年1月7日,被告人房某因欠赌债无力偿还遂生诈骗之意,伙同被告人彭某骗租平川区向阳路“平安租车行”甘D.55738长安羚羊牌轿车一辆,租金每日100元,租期5日。次日二被告人即以15000元将该车抵押于平川区中区“良子足浴”老板顾某。被告人彭某分得1500元;被告人房某将其余得款用于偿还赌债、赌博。破案后,公安机关从顾某处扣押被骗租车辆,经鉴定价值18500元。  二、分歧意
期刊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深刻认识我国犯罪发展态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基本刑事政策。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检察机关作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各个执法办案环节,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促进和谐社
期刊
当前,在办理贪污案件过程中,经常出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辩解其将贪污的赃款“用于公务支出”,即是为了单位利益,将公款用于公务招待、或给相关人员送礼等公务支出,导致案件被认定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从而被撤销、不起诉,甚至被判无罪。这些结果的发生,直接影响了职务犯罪查办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了正确界定贪污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切实提高职务犯罪案件查办质量,笔者就如何认定贪污案件中所套取的公款
期刊
为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从2003年9月起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从2003年至2008年,全国已有86%的检察院开展试点;共选任人民监督员两万多名,对21270件“三类案件”进行了监督,其中不同意办案部门意见的930件,检察机关采纳543件[1];2008年以来共监督“三类案件”5291  件[2]。人民监督员制度对于提高案件的质量,有效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了重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网络对铁岭市副职事件引起的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关注,使我们对运行多年,历经4次修改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及其运行状况有了近一步深刻的审视,从中发现该法存在的种种立法上的缺陷以及实践上的难以操作性,这些多呼唤对该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其真正能够成为规制和调整各级地方人大政府运作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从铁岭副职事件为切入口,对现行的地方组织法中存在的有关缺
期刊
一、证人资格的认定问题  证人应当为自然人。了解案件情况,能够辨别是非、正确表达意志的自然人都是证人。证人的资格问题,英美法系国家又称证人的“适格性”[1]。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该规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决定公民是否有承担作证义务的标准,也是判断证人资格的唯一标准。  单位不能
期刊
摘 要:“三项重点工作”是检察院进一步履行检察服务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心工作,为人民检察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视角、打开了新局面。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将进一步促进人民检察院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诉;三项重点工作  公诉是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的职能,也是检察机关的最重要的窗口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