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其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作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存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作一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会计信息失真 治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直接作用
(1)内部审计通过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经济的发展及企业活动和管理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在,内部审计职能已发展为“保证和咨询服务”,即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能的作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者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和质量的提高。
(二)间接作用
(1)促进公司结构的完善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国外有关上市公司的要求,一个公司若要上市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便显示其内部治理机构的完善性。由于证券监管部门在会计信息披露责任方面要求企业CEO须以个人名义对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利用内部审计实行日常监督与控制,减少风险、保证会计信息加工、传递和揭示的可靠性。
(2)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借助于审计委员会发挥自己的职能及其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具有多项职能,包括报告和监管职能,而这两项职能的实现都借助于内部审计的有效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保证了审计委员会职责的完成,促进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当然,有效的审计委员会也强有力地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从而提高了它的独立性,使审计结果得高度重视,发挥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
(3)为外部审计师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形成和披露的监督。不论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还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总是要考虑审计风险问题。有效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减少控制风险,进而减少固定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结果更有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规定不明确
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有关法律对企业会计信息会计责任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内容也不一致、不具体。同时,法律责任规定可操作性差,尤其是执行惩罚主体的规定形同虚设。正是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才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并不在意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也不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甚至有时还有意识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和实际效果。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其他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披露会计信息,那么,他自然就会重视内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其应实现的目标。
(2)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既要监督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情况。同时,它又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与否、有效与否都影响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我国设置内部控制的企业很多,但由于对内部控制没有较高认识,内部控制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缺乏指导和考核,实际运行中很难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不力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对企业管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职业,至今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实际上处于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
(四)地位不高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在我国,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外部审计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需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而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内部审计独立性虽不像外部审计独立性那样完全独立于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但是,内部审计同样存在一个独立性问题。只不过内部审计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它是相对于除内部审计之外的其他部门而言的。它代表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当局对其他部门、非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开展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监管。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学历偏低,而且知识更新较慢,基本技能不足,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一)大力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法规文件,做到认真整理保管。一是发挥专职与兼职法规机构的作用,指定专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阅进行登记并有手续,保证文件、法规的存在性;二是发挥审计专业科室的作用,对口收集法规文件,以弥补法规适用缺陷。有了足够的法规文件,适用可靠的审计依据,就会呈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效果。
(二)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项目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三)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审计复核工作职能,应当说有两点:一是审理,二是指导。前者为审计案卷把关,后者是增强服务意识。两者并举,才能满足一线审计工作的需要。复核人员应当增强责任感,及时复核案件,不能拖延时间,促使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密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审计小组在审计期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肃审计纪律;要主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办理审计事项,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只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默契,审计业务核对及交换意见等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常;论管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3.6
[2]陈蕾;管理审计及其发展与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
[3]乔美红;浅谈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D]北京邮电大学,2006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会计信息失真 治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直接作用
(1)内部审计通过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经济的发展及企业活动和管理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在,内部审计职能已发展为“保证和咨询服务”,即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能的作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者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和质量的提高。
(二)间接作用
(1)促进公司结构的完善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国外有关上市公司的要求,一个公司若要上市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便显示其内部治理机构的完善性。由于证券监管部门在会计信息披露责任方面要求企业CEO须以个人名义对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利用内部审计实行日常监督与控制,减少风险、保证会计信息加工、传递和揭示的可靠性。
(2)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借助于审计委员会发挥自己的职能及其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具有多项职能,包括报告和监管职能,而这两项职能的实现都借助于内部审计的有效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保证了审计委员会职责的完成,促进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当然,有效的审计委员会也强有力地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从而提高了它的独立性,使审计结果得高度重视,发挥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
(3)为外部审计师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形成和披露的监督。不论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还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总是要考虑审计风险问题。有效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减少控制风险,进而减少固定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结果更有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规定不明确
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有关法律对企业会计信息会计责任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内容也不一致、不具体。同时,法律责任规定可操作性差,尤其是执行惩罚主体的规定形同虚设。正是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才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并不在意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也不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甚至有时还有意识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和实际效果。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其他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披露会计信息,那么,他自然就会重视内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其应实现的目标。
(2)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既要监督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情况。同时,它又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与否、有效与否都影响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我国设置内部控制的企业很多,但由于对内部控制没有较高认识,内部控制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缺乏指导和考核,实际运行中很难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不力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对企业管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职业,至今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实际上处于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
(四)地位不高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在我国,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外部审计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需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而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内部审计独立性虽不像外部审计独立性那样完全独立于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但是,内部审计同样存在一个独立性问题。只不过内部审计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它是相对于除内部审计之外的其他部门而言的。它代表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当局对其他部门、非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开展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监管。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学历偏低,而且知识更新较慢,基本技能不足,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一)大力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法规文件,做到认真整理保管。一是发挥专职与兼职法规机构的作用,指定专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阅进行登记并有手续,保证文件、法规的存在性;二是发挥审计专业科室的作用,对口收集法规文件,以弥补法规适用缺陷。有了足够的法规文件,适用可靠的审计依据,就会呈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效果。
(二)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项目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三)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审计复核工作职能,应当说有两点:一是审理,二是指导。前者为审计案卷把关,后者是增强服务意识。两者并举,才能满足一线审计工作的需要。复核人员应当增强责任感,及时复核案件,不能拖延时间,促使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密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审计小组在审计期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肃审计纪律;要主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办理审计事项,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只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默契,审计业务核对及交换意见等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常;论管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3.6
[2]陈蕾;管理审计及其发展与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
[3]乔美红;浅谈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D]北京邮电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