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和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正在被提倡和推进。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各专业或专业群中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导方向。通过对电工电子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使教育对象,通过生产性实训或实习、生产岗位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转变成为现代职业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基础,也是与顶岗实习相衔接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重要的内容。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先进性和适用性原则
现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的弱点,也是最难按高标准做到的,因为它涉及投资,现实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今天掌握的技术关系到他们明天的就业,他们一旦掌握未来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技术,那么毕业后就能较早地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开发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所以,要使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求学校领导不仅对实践教学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具有足够的眼光,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还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要使先进的设备适合课堂教学,要使实训教学贴近高科技企业的实际,更适应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对人才的要求。对于那些不可能搬进实训室的大型流水线和重型设备,必须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实训室里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以往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这些设备是给学生训练用的,使用频率高,要求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洋。这就需要开发研制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实训设备和模块。
2 仿真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與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对于不具备反复训练条件的工作现场,如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发电系统,其运行过程既缺乏可视性又不允许随意操作,就需要易于直观教学的模拟示教设备和图文声像资料;要能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所谓开放性原则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系部、专业的专用场所。第一,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它既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工厂”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验)项目,实现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第二,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第三,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为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在产业合作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第四,在时间上要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里,各实训室有专人管理,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随时可以到实训室进行训练。
3职业性原则和产学研结合原则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人一生中至少要从事一种职业。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说到底,是以职业为导向。职业定位是高职教育生存的基础,体现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特征。为此,实践教学基地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厂房建筑、工艺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以及质量与安全等方面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注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产业的结合、与社会的融合,保证其科学先进性,使学生和受训者参与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的实际运作,通过实践,使受训者更深刻的了解并准确的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才能构建起以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为目标的新型实训体系。
基于以上的几点原则,对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
3.1工学结合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着力点
在每个实训项目建设规划时就要着力考虑如何做到工学结合,诸如:项目教学的实现;生产性教学的实现;训练或实验的软硬件载体来至企业的最新、最流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等;可以很好的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依然要着力考虑工学结合,诸如:所能提供的实训内容要要很好的实用性;训练过程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训练内容要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一致性;实训室能够很容易进行功能的扩充和技术的提升,以保持与企业工程应用技术相随性。同时,在实训室功能上,不仅拥有教学,还可以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科研,真正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2实训室建设要催生一些生产业化功能
真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教学,同样可以有效的推动产业化发展。例如:为社会和企业的进行常年的、规模化的培训业务;实训设备研制过程中专利的转让或联营生产;出售实训实验设备;为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和性能改进等技术型输出服务等。
3.3实训室建设应与教材建设同步
实验实训室建设应该与教材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编写教材的形式,可以更有意识地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描述、概括和总结,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而且真正做到:理论照着实践说,训练遵循理论做。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并带动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4实训室建设规划应走出去并请进来
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建设项目、规模、模式、格局、功能和技术含量等,都应该由区域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决定,多听取企业的建设意见。所以实训室建设初期,应走出去请进来:走进企业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请企业的专业人事到学校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共同规划建设方案。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建设过程的纽带作用,将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连成一体,实现双赢。
3.5校企参与实训基地整个建设过程
组建何种形式、功能和技术装备的实验、实训室,关键是能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获得真正的职业培养能力。通过让社会、行业和企业参与其中,让他们充分了解高职院校,也使院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调动他们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资源。也只有请行业、企业参与,才能知道他们到底想什么、要什么和怎样得到,以便更加明确高职办学理念和方向,更加明白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另外,将企业的先进应用技术、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等以典型的方式引入实验、实训室里,将工厂化、车间化的模式搬入实验、实训室,使之具备工学结合功能,则实训基地培养的职业人才社会一定欢迎。
3.6基地始终体现专业的核心技能
高职教育应体现高等职业性。作为技能的培养,包括基础技能、通用技能以及核心技能。基础技能在职业中学阶段就已经习得,通用技能在高职教育中,按专业大类或近专业大类进行能力训练,也是较易实现的事情。核心技能也叫“绝活”或“专长”,指掌握其专业领域的核心应用技术,并可以出色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培养能工巧匠。核心技能并不一定是其专业的最前沿的、深奥的学问或技术,它其实是指企业的核心应用技术,这种技术在企业应用广泛但掌握它的人较少。这种应用技术往往复合渗透多种学科,并演变为成为一种新的专门应用技术。实验、实训室一旦拥有核心技术,则核心技能就会被培养出来,这种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真正理解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地位、目的和意义。找准校企双方的切入点共建实训基地,就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融入社会、基地建设服务地方,顺利推进工学结合。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实用、适用和好用的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社会、行业、企业甚至是家长才能认同高职教育,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以此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和地位,带动高职教育良性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使教育对象,通过生产性实训或实习、生产岗位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转变成为现代职业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基础,也是与顶岗实习相衔接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重要的内容。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先进性和适用性原则
现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的弱点,也是最难按高标准做到的,因为它涉及投资,现实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今天掌握的技术关系到他们明天的就业,他们一旦掌握未来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技术,那么毕业后就能较早地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开发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所以,要使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求学校领导不仅对实践教学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具有足够的眼光,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还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要使先进的设备适合课堂教学,要使实训教学贴近高科技企业的实际,更适应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对人才的要求。对于那些不可能搬进实训室的大型流水线和重型设备,必须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实训室里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以往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这些设备是给学生训练用的,使用频率高,要求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洋。这就需要开发研制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实训设备和模块。
2 仿真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與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对于不具备反复训练条件的工作现场,如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发电系统,其运行过程既缺乏可视性又不允许随意操作,就需要易于直观教学的模拟示教设备和图文声像资料;要能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过程,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所谓开放性原则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系部、专业的专用场所。第一,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它既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工厂”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验)项目,实现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第二,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第三,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为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在产业合作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第四,在时间上要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里,各实训室有专人管理,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随时可以到实训室进行训练。
3职业性原则和产学研结合原则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人一生中至少要从事一种职业。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说到底,是以职业为导向。职业定位是高职教育生存的基础,体现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特征。为此,实践教学基地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从设备、厂房建筑、工艺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和要求、标准化以及质量与安全等方面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注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产业的结合、与社会的融合,保证其科学先进性,使学生和受训者参与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的实际运作,通过实践,使受训者更深刻的了解并准确的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才能构建起以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为目标的新型实训体系。
基于以上的几点原则,对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
3.1工学结合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着力点
在每个实训项目建设规划时就要着力考虑如何做到工学结合,诸如:项目教学的实现;生产性教学的实现;训练或实验的软硬件载体来至企业的最新、最流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等;可以很好的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依然要着力考虑工学结合,诸如:所能提供的实训内容要要很好的实用性;训练过程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训练内容要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一致性;实训室能够很容易进行功能的扩充和技术的提升,以保持与企业工程应用技术相随性。同时,在实训室功能上,不仅拥有教学,还可以用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科研,真正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2实训室建设要催生一些生产业化功能
真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教学,同样可以有效的推动产业化发展。例如:为社会和企业的进行常年的、规模化的培训业务;实训设备研制过程中专利的转让或联营生产;出售实训实验设备;为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和性能改进等技术型输出服务等。
3.3实训室建设应与教材建设同步
实验实训室建设应该与教材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编写教材的形式,可以更有意识地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描述、概括和总结,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而且真正做到:理论照着实践说,训练遵循理论做。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并带动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4实训室建设规划应走出去并请进来
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建设项目、规模、模式、格局、功能和技术含量等,都应该由区域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决定,多听取企业的建设意见。所以实训室建设初期,应走出去请进来:走进企业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请企业的专业人事到学校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共同规划建设方案。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建设过程的纽带作用,将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连成一体,实现双赢。
3.5校企参与实训基地整个建设过程
组建何种形式、功能和技术装备的实验、实训室,关键是能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获得真正的职业培养能力。通过让社会、行业和企业参与其中,让他们充分了解高职院校,也使院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调动他们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资源。也只有请行业、企业参与,才能知道他们到底想什么、要什么和怎样得到,以便更加明确高职办学理念和方向,更加明白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另外,将企业的先进应用技术、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等以典型的方式引入实验、实训室里,将工厂化、车间化的模式搬入实验、实训室,使之具备工学结合功能,则实训基地培养的职业人才社会一定欢迎。
3.6基地始终体现专业的核心技能
高职教育应体现高等职业性。作为技能的培养,包括基础技能、通用技能以及核心技能。基础技能在职业中学阶段就已经习得,通用技能在高职教育中,按专业大类或近专业大类进行能力训练,也是较易实现的事情。核心技能也叫“绝活”或“专长”,指掌握其专业领域的核心应用技术,并可以出色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培养能工巧匠。核心技能并不一定是其专业的最前沿的、深奥的学问或技术,它其实是指企业的核心应用技术,这种技术在企业应用广泛但掌握它的人较少。这种应用技术往往复合渗透多种学科,并演变为成为一种新的专门应用技术。实验、实训室一旦拥有核心技术,则核心技能就会被培养出来,这种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真正理解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地位、目的和意义。找准校企双方的切入点共建实训基地,就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融入社会、基地建设服务地方,顺利推进工学结合。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实用、适用和好用的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社会、行业、企业甚至是家长才能认同高职教育,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以此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和地位,带动高职教育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