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 1979 年中美建交以来至今,两国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增长势头和发展规模已成为全球双边贸易合作伙伴中的典范,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中美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百倍以上。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失衡问题也开始引起两国政府以及学术界高度关注,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根据美国的统计显示,从 2001 年到 2008 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占其总贸易逆差的比重从 20%左右上升到 30%以上。2011 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 3134.24 亿美元。根据中方统计数据,从 2000 至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中国总的贸易顺差比重超过 60%,2011 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 2018.87 亿美元。
  导致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如两国的贸易统计方法、香港的转口贸易(原产地规则)、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两国经济政策以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等。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产业转移这个因素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产业转移导致国际分工以及逆差的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产业转移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政策
  自建交以来,中美的经贸关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经贸往来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互补性,在资源分配、市易开放、资金转移和技术转让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联系。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自建交以来至 2011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 182.3倍,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额为29.95亿美元,中美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中美贸易失衡越来越严重,美国商务部统计美中贸易逆差由1983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954.57亿美元,而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自1993年对美贸易才出现顺差,中美贸易顺差由1993年的62.7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023.4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频繁对中国施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逼迫人民币升值,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实施,知识产权纠纷、市易开放问题等。
  中美贸易差额为何如此大?针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宏观经济结构、汇率、贸易政策和产业转移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东亚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全球生产网络布局的必然结果[1]。在国际生产链中,中国、东亚和美国扮演着不同的分工角色,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这种分工模式使得东亚对美的贸易转移到中国,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的研究意义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54)提出的,其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雁行理论等都是站在发达国家的立易分析,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利益得失问题。这些理论都只分析了产业转移的规律,并没有对产业转移的发展做出研究,产业在转出国转出后是否永久消失?产业承接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会如何变化?这种变化对国内的就业会带来什么影响?国际生产网络在全球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而国内的学者对产业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没有考虑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联系。而本文的研究则是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揭示了产业转移对一国经济贸易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转移国和承接国的利益得失问题,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很多,有结构性、转移性、互补性等各方面的原因。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贸易发展出现不平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国际产业转移促使国际分工格局发生变化。它不仅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抓住失衡的根源,不仅能使我们理性认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处理和减少双方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对中美关系正常和健康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
  尽管国际产业转移很早就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认同的定义是: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2] 。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也就是说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扩大表现出来的[3] 。
  2.1重合产业理论
  卢根鑫[4]是我国研究国际产业转移较早的学者。他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相似的产品生产部门,使用相似的机器设备,生产相似的产品,即存在着重合产业。随着商业贸易和产业投资的发展,重合产业会不断出现、发育、成长和持续演变。当发达国家的这些产业不能够抵挡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时,这些重合产业就只有一个调整方向即国际产业转移。该理论表明,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是重合产业的存在,而产品生产技术的相似性和其价值构成的相异性又是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必要条件。
  2.2梯度理论及反梯度理论
  夏禹龙、郭凡生基于产业转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梯度论和反梯度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以制造业为主,通过出口创汇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应该认识到科技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本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甚至实现产业的再转移。该理论说明,落后的低梯度地区在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的高梯度产业,通过向第二梯度和第一梯度地区反推移,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三、国外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概括
  3.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国际上较早涉及到产业转移的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该学说认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某些工业产品的市易。当这种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为本国生产该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易条件和技术条件,国内逐步掌握了该行业的生产技术,并由于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占领国内市易,最终实现该产品的出口,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该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从产业宏观的角度解释对外投资和产业跨国转移现象,对日本式的中小企业主导的对外投资模式作出了科学解释,而且从市易需求和技术变动的角度揭示了后进国家比较优势变化和产业成长的过程,进而鉴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雏形。
  3.2边际扩张论
  小岛清[7] (KiyoShi Kojima,1987)在赤松要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边际扩张论”。该理论认为本国应积极将己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转移,规避产业劣势,这一理论成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积极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实现本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小岛理论”是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的概括与总结。由于日本战后经历了一个引进现代化产业部门从而创造比较成本优势然后又失去比较优势的过程,因此,“小岛理论”更接近带有国际产业转移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实。
  参考文献:
  [1]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J].亚太经济,2004, (02).
  [2] 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3,(6).
  [3] 胡俊文.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及变化趋势.国际经贸探索,2004,(5).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项 目 概 述  目前,国内现有的啤酒及饮料企业的瓶箱场地都为露天的平面式场地,仍然靠人工对瓶子进行整理及储存,这种瓶箱场地的仓储形式在当今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缺点很多,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不便于管理,在我国大部分啤酒饮料行业的回收瓶中80%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经过日晒雨淋,包装物大量破损造成不必要的瓶损增大,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啤酒饮料生产具有季节性,瓶子存放
期刊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关键起点,更需要注重其对孝道的培养。本文首先从孝道的界定入手,反思孝道存在的问题,探讨孝道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树立孝道文化,进行孝道培养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孝道;孝道文化;家庭教育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文化根源深厚,蕴涵着精深的文化内涵。  一、孝道的界定  (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增值速度跟不上通货膨胀,社保基金面临着贬值的风险。  一、社保基金的现状  全国社保基金是指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地社会保障基金。它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按照《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迅猛增长,城乡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由于早期我国城市偏向型的政策方针,大部分资源被运用到了城市地区,“剪刀差”的发展路径使得城市地区的建设速度远远领先于农村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突出的“三农”问题也日益收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在互联网的新科技环境下促进上述产业走向跨区域、国际化发展的新台阶,是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影响力与产业效益的迫切需求。本文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与战略出发,以广义生态群落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其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生态群落机制,通过实际案例对上述产业面向互联网发展的生态群落模式作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 民族
期刊
【摘要】: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孤芳自赏已成为明日黄花,艺术家是否应该看破“艺术家的神话”和其它行业的从业者一样绸缪自己的“职业生涯”(艺术生涯)而在艺术的领域里地“推销”自己呢?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比比皆是,可更多的是尚未为人所知、默默无闻的人还在这个“场”外徘徊,他们需要“推销”自己,并尽可能“卖”个好价钱。然而,这就是一场战斗,是一场生存与发展的战斗,有人为此一生不倦地抗争。  【关键词】:艺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从西藏政治形势、经济基础、人口素质与社会文化、政府及公务员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西藏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非技术制约因素,并从优化政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科学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改革政府职能和加强公务人员培训,培育公民社会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非技术行政生态;西藏  西藏作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战略地位显著,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思想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对物的解释方面,而对人的研究却并不那么深刻和系统,其实不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部分,“人的本质”的思想也是马克思在对前人思想理论总结基础上的一次变革。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在核心之一,当前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一、必要性问题  德古是彝族语的音译,是彝族人对长期从事彝族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的人的一种尊称,即彝族的民间调解人。德古调解在彝族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直到现代德古调解仍然是非常重要和最常见的纠纷解决方法。传统的德古调解程序比较简单,只是根据传统的习惯风俗法采取“背靠背”的协商妥协达成的具有一定执行效果的口头协议,最后或是以喝酒的方式督使矛盾纠纷的双方认可并遵守。传统德古调解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涉
期刊
【摘要】:城市交通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智能交通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智能交通系统离不开车辆检测技术和车辆跟踪技术的支持,本文以复杂交通场景中上述两种技术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辨别车辆性质,即临时车辆和确定车辆的跟踪与检测方法。  【关键词】:复杂交通场景;车辆检测;跟踪  城市交通压力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大,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视频图像检测器是智能交通系统中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