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视,表达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在校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促其形成现代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的构成主体,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知识、技术与智慧的群体,他们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现代化紧密相连。
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其他受教育程度较低、远离政治中心的群体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对整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发展水平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不仅关系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分析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以“80后”为主体,第一批“90后”也开始成为这一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是一个出生并成长于社会巨大历史变革时期的代际群体。
从整体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国家的制度、国情及历史知识有较好的把握,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法律、道德、民主、环保等现代意识,但距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公民角色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
一些学生缺乏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正确理解,只希望得到法律所赋予的一切权利,不希望自己受到约束与管理,对自己的义务知之甚少或不愿履行。学生中大多数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对他人、对社会提出种种要求,当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时,就以激烈的言行对待他人和社会。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问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只有40%的学生全部或基本回答正确,有37.5%的学生答对2/3,有13.6%的学生答对1/3,将近9%的学生全部答错或没有回答。在问及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有33%的学生没有完全答对1项,30%的学生答对1项,23%的学生答对两项,答对一半以上的不到14%,没有一个全部答对。特别是对公民基本义务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答抚育子女,有的答赡养老人,有的答接受教育,有的答参加劳动,有的答参加选举等,把义务、权利与道德混淆在一起。
2.学生中缺乏健全的独立人格,缺乏独立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一些学生缺乏政治参与热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强,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不良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是随波逐流。
3.在社会公德意识上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大学生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但真正用真、善、美去指导行动时往往出现知与行错位的现象。如在大学校园里缺乏文明礼貌、不爱护公共财产和不注重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公民教育的缺失。我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的奴性、为我、中庸、怯懦等“臣民”观念造成了人格缺陷,缺乏民主传统,缺乏主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使得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存在相应缺陷,导致了公民意识的淡薄。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智力水平,生理上已经成熟,也成为法律意义上具备民事和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但心理发展相比滞后,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历史使命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众多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自觉地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在实践中尝试以下途径和方法:
1.以政治理论课为育人平台,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包含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公德意识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它可以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发挥好这门课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公民意识,有健全的主体人格和主人翁责任感,具备“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自觉培养优秀的品德、加强应有的知识储备和职业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既言教又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受社会大环境和他们所处的校园小环境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一是需要创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使违法乱纪者受到严惩,正气得到弘扬。二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获得和养成,既具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
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者的水平、教师的师德以及校风、班风、教风等,都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学术讲座等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民主法律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的教育有深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扩大教职员工民主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积极性和热情。要重视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学校要积极倡导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校风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提,优良的学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教育职能。学校领导、教师都应负起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职责,以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公平正义、平等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职责,成为学生的楷模。
3.注重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现代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身份的界定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来完成。
在校大学生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为寒、暑假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了解社情民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是,社会实践对公民意识的提高不是自发的,增强实践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育人效应,学校有关部门除了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外,还需要从培养未来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出发,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多种以强化公民身份、公民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竞选学生干部、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使学生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组织学生开展公民知识竞赛或进行社会道德相关问题的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收看法庭审判,以及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学知识竞赛、法官讲座等活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常晶]
在校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促其形成现代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的构成主体,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知识、技术与智慧的群体,他们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现代化紧密相连。
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其他受教育程度较低、远离政治中心的群体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对整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发展水平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公民意识问题、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不仅关系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分析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以“80后”为主体,第一批“90后”也开始成为这一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是一个出生并成长于社会巨大历史变革时期的代际群体。
从整体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国家的制度、国情及历史知识有较好的把握,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法律、道德、民主、环保等现代意识,但距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公民角色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
一些学生缺乏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正确理解,只希望得到法律所赋予的一切权利,不希望自己受到约束与管理,对自己的义务知之甚少或不愿履行。学生中大多数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对他人、对社会提出种种要求,当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时,就以激烈的言行对待他人和社会。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问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只有40%的学生全部或基本回答正确,有37.5%的学生答对2/3,有13.6%的学生答对1/3,将近9%的学生全部答错或没有回答。在问及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有33%的学生没有完全答对1项,30%的学生答对1项,23%的学生答对两项,答对一半以上的不到14%,没有一个全部答对。特别是对公民基本义务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答抚育子女,有的答赡养老人,有的答接受教育,有的答参加劳动,有的答参加选举等,把义务、权利与道德混淆在一起。
2.学生中缺乏健全的独立人格,缺乏独立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一些学生缺乏政治参与热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强,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不良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是随波逐流。
3.在社会公德意识上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大学生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但真正用真、善、美去指导行动时往往出现知与行错位的现象。如在大学校园里缺乏文明礼貌、不爱护公共财产和不注重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公民教育的缺失。我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的奴性、为我、中庸、怯懦等“臣民”观念造成了人格缺陷,缺乏民主传统,缺乏主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使得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存在相应缺陷,导致了公民意识的淡薄。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智力水平,生理上已经成熟,也成为法律意义上具备民事和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但心理发展相比滞后,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历史使命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众多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自觉地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在实践中尝试以下途径和方法:
1.以政治理论课为育人平台,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包含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公德意识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它可以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发挥好这门课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公民意识,有健全的主体人格和主人翁责任感,具备“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自觉培养优秀的品德、加强应有的知识储备和职业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既言教又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受社会大环境和他们所处的校园小环境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一是需要创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使违法乱纪者受到严惩,正气得到弘扬。二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获得和养成,既具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
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者的水平、教师的师德以及校风、班风、教风等,都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学术讲座等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民主法律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的教育有深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扩大教职员工民主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积极性和热情。要重视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学校要积极倡导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校风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提,优良的学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教育职能。学校领导、教师都应负起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职责,以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公平正义、平等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职责,成为学生的楷模。
3.注重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现代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身份的界定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来完成。
在校大学生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为寒、暑假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了解社情民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是,社会实践对公民意识的提高不是自发的,增强实践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育人效应,学校有关部门除了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外,还需要从培养未来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出发,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多种以强化公民身份、公民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竞选学生干部、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使学生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组织学生开展公民知识竞赛或进行社会道德相关问题的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收看法庭审判,以及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学知识竞赛、法官讲座等活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