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肢体痉挛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中上肢40侧,下肢156侧,共计360支周围神经。手术前、后肌张力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分别采用手臂动作测试量表(ARAT)、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

结果

术后神经支配肌肉的即刻痉挛缓解率为95.6%(344/360)。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结果表明,术后肌张力0级占60.0%(216/360),1级占25.6%(92/360),2级占8.9%(32/360),3级占1.1%(4/360),无效占4.4%(16/360)。术后即刻出现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的比率为10.3%(37/360),末次随访肌力较术前下降1个级别以上的比率为1.9%(7/360)。感觉障碍均在3个月内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7.2±4.9)个月。末次随访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率为67.3%(132/196),其中上肢改善率为47.5%(19/40),下肢改善率为72.4%(113/156)。32支(8.9%)神经所支配肌肉的痉挛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其中肌张力恢复至术前水平13支(3.6%)。

结论

SPN对脑性瘫痪肢体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其他文献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异常动静脉短路。其中Cognard 5型早期诊断困难,表现为进展性脊髓病者易被误诊为脊髓炎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发急性截瘫的现象。本文报道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gnard 5型DAVF致急性四肢瘫痪的患者。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ST)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0例ST患者,均行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即采用枕颈部后正中入路,不打开枕鳞及枕骨大孔,予限制性椎板切除,内镜辅助下行硬膜下双侧副神经、C1脊神经根切断术,C2 ~C4脊神经前、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采用Tsui量表评
随着颅内立体脑电图(SEEG)的开展,颅内致痫灶定位能够更加准确和直接。基于SEEG的致痫灶射频热凝术(RF-TC)是一种通过射频仪局部加热破坏致痫灶的微创治疗手段,该疗法已经在下丘脑错构瘤、脑室旁灰质异位结节、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颞叶内侧癫痫等多种类型的药物难治性癫痫中进行了应用和研究。本文对基于SEEG定位致痫灶、采用RF-TC治疗不同种类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文献综述,提示对于致
期刊
目的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探讨代谢信号通路异常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垂体GH腺瘤标本取材于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6例因交通意外死亡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GH腺瘤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
探讨利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软件术中辅助寻找脑内较小病变的可能性。本文对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脑内较小病变(最大径≤3 cm)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对患者的增强磁共振序列进行三维重建,显示病变及其周围脑表面的沟回和血管,术中根据这些解剖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准确切除病变。利用3D Slicer影像重建软件显示的脑表面结构能够辅助寻找脑内较小病变,可作为术前计划
期刊
回顾性分析515例世居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海拔地区sICH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世居人群sICH符合其一般发病规律(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高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等),但具有平均发病年龄提前、发病季节性趋势明显、脑叶出血比例高的特点。
期刊
痉挛状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物理康复治疗是最基础的首选治疗方式。当严重的痉挛妨碍了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时,外科治疗的重要性凸显,治疗方式包括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颈部去交感神经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肌腱以及骨关节矫形外科手术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期刊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是一类罕见的脑血管变异,其侧支代偿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通过海绵窦间的吻合建立侧支循环、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期刊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SPR治疗的4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析其术后的肌张力变化、运动功能、生命质量以及流涎情况。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生命质量的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