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改变一下放纵的饮食习惯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在饮食时,容易犯一些“错误”。例如:进食速度太快,犹如狼吞虎咽;吃饭时还在思考问题,注意力不再所要吃的食物上;吃饭时闲聊嬉笑,唾沫星子四溅;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看报刊;饭前没有准备好所需的餐具,不是地起来拿着取那;未调配好咸淡酸辣,临时加佐料;共桌吃饭,用筷子将菜挑来挑去等等。
  这些不好的习惯,如不加以纠正,往往会使食欲不振,胃肠消化功能紊乱,还容易传染各种疾病。我们知道,人类进餐是一种社会活动,尤其是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这种场合,我们应有良好的习惯,使大家进餐都感到愉快。那种只图自己方便,不管别人,或只想自己舒服,不管别人有没有意见的做法,是进步的时代所不容的。所以,能够学会正确的吃饭方法,有一个文明吃饭的好习惯,是每个人应具有的美德。
  美国一位行为心理学家指出,每个饮食过量的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导致贪食放纵行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采用相应手段予以纠正。
  过度喜嗜性。此类人之所以饮食过量,完全是为了满足口服之欲,他们的一切社交活动经常与饮食有关,包括与朋友进膳、赴宴等等。要克服这种现象,首先从量的节制方面入手,尽量避免食物的诱惑。进食时,不要准备太多的食物,避免在餐桌上陈列食物。
  频密型。有些人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不定时进餐,或边工作边进食,结果,对食物的摄取量全无控制,久而久之,成为饮食过量者。
  甜食型。有些人对甜食有特殊的喜嗜,一遇甜食便无法自制,甚至整日不停地进食糖果。
  享受型。有些人寂寞焖闷时,往往利用进食来消磨时光。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消灾祛病。法国一位获去年国际癌病研究奖的教授,在《巴黎竞赛报》上撰文说,当今世界的许多疾病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为了避免癌症和其它一些疾病,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位教授提出,边吃饭边交谈对健康是有益的。他认为,人们吃饭的速度不宜过快,吃一顿午饭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最相宜。他强调与人共餐边吃饭边谈的好处,认为谈话可以延长吃饭时间,还能交流感情并解除烦恼,这样就可使肠胃更健康地工作。
  他认为,以鱼、蔬菜和蛋为主的饮食结构是较为理想的防癌饮食结构;他还鼓励人们多吃土豆。
  他提出,为了健康,人们要多喝水,认为若每人每天喝到一点五公升水,便可以洗出机体内的有毒物质。
  他建议人们每餐饮一杯葡萄酒。提出酒能产生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前列腺素、激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细胞的营养,并能比较有效地防止癌肿的发生。他说,在葡萄酒中,红葡萄酒含热量较少,是较为理想的饮料,但他同时又提醒人们,要人们既不过量饮酒,也不空腹饮酒。
  这位教授还告诫人们,要尽量少吃熟的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在加热至熟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他说,花生油耐高温,危险性相对较小。而为避免危险,人们最好食用生植物油。
  该文还提到了摄取维生素的问题。文章说,虽然有些维生素具有营养和防病治病作用,但它不应是从药片中,而最好是从蔬菜、水果和牛奶中摄取。他告诉人们,不要使用高压锅蒸煮食物,因为,这样会把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掉。
  综合起来,我们不妨将科学进食归纳成下面几句话,即进食愉快,饥饱适中,食物多样,用餐定時。
  进食愉快。进食应是一种享受。饭前尝几口鲜汤,品几口香菜,喝点儿果酒和香槟,听一段美妙的音乐,都会使人感到愉快,引起人们的食欲。在吃饭的时候,要把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都丢掉九霄云外去,不思考问题,不看书阅报,不争论问题和发表冗长的废话,以使人的消化系统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饥饱适中。一指每餐勿过量,二指进食量不可忽多忽少。一个人一天的进食量,以全天补充的能量、营养与消耗能保持平衡为最佳。补充大于消耗,使能量与营养过剩,人就可能发生肥胖,甚至可能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肝功能障碍等疾病。补充小于消耗,热量和营养接济不上,人消耗器官的工作节律就会被破坏,这就可能引起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病。
  食物多样。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人们从五谷杂粮中可得到全面的营养物质。有些人偏食,这会使自己的机体经常缺少某些营养物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在内的物质,摄入过量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用餐定时。人大脑消化中枢的工作节律,决定人的用餐一定要鼎食。否则就会饥饿感或饱食感,并会引起食欲消退,胃纳不佳等。长期如此,还会导致消化系统或其它方面的疾病。有人因为不能按时用餐而会加剧消化系统工作节律的紊乱的。
  除此之外,每逢佳节,至亲好友欢聚一堂,共进丰盛酒餐,若不注意,可染疾病,或致旧病复发。所以,在宴席上更应讲究科学进食,做到五忌:一忌暴食。因为过饱会使胃肠负担过重,引起急性消化不良,甚至腹痛、腹泻,发生急性胃扩张。有心脏病的人还可能发生心肌供血不足,心跳骤停的危险。二忌狂饮。过量饮酒可能产生急性酒精中毒,使脑子机能受到抑制。三忌过腻。荤腥油腻的食品吃得过多,可能刺激胆汁和胰腺的大量分泌,能诱发胆道和胰腺疾病。四忌烫食。过烫可能损伤舌面的味蕾,影响味觉及食欲,还可使口腔粘膜发生充血、损伤,甚至发生溃疡。经常吃烫食,对食道粘膜也有害。五忌过咸。过咸可致体内水钠弥留,增加心脏负担,有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病的人,尤以清淡菜肴为佳。
其他文献
7月29日-30日,以“责任,管理,质量,技术”为主题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人才工作委员会(中食协人才委)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期还举办了“2016年食品安全大讲堂”,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郭振英,人力资源部原机关党委书记张春燕,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田少龙,北京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史绍洁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生产、流通及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近200人参
期刊
在庞大的假日经济浪潮中,食品消费占据了主导地位,多种食品消费形式为春节增添年味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  不同地区的餐饮消费额度也不尽相同,有数据显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等地在餐饮方面的消费最高。  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  2014年之前的春节,中国人选择“旅游过大年”的比例不到20%,2015年升至
期刊
高端酒的向好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调整已经结束,调整依然是白酒业新常态下的一个主旋律。  国内名酒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试图将中国白酒文化与“洋人”的红酒文化结合,在国际舞台上分得一杯羹。  高端酒的价格倒挂现象在今年虽然有所好转,但高端酒的高价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未来高端酒将进入微薄利润。  白酒企业的混改改的就是体制,通过混改恢复白酒的市场化属性。  除了企业自身在积极寻找并购标的外,一些酿
期刊
据悉,澳洲克莱尔谷的威克菲尔德酒庄计划在今年4月推出感温酒标,帮助消费者在适饮温度下饮用葡萄酒。  据了解,这一酒标是运用热敏感性油墨技术,酒标上的文字颜色会随着瓶内的葡萄酒温度变化而改变。当白葡萄酒或起泡酒达到适饮温度的时候,文字会变成绿色。而红葡萄酒在达到适饮温度后则会呈现紫红色。  酒庄的负责人贾斯汀·泰勒称,这是首次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酒标里,希望它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葡萄酒的适应温度是影响口
期刊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关心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的核心,是食品的质量。为解决好食品的质量问题,从国家到社会,从企业到民众,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提出了许多好的办法、好的思路,而溯本清源,理清脉络,是解决好食品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  根据记者的提问,魏传忠会长
期刊
罕见低温天气的寒意犹在,湿冷的北风轻易刺透着羽绒服的屏障。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的一块甘蔗地里,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妈格外引人注意。踏着湿软的泥地,郑商所白糖考察团一行人深入地头,来到大妈身边。问清来意之后,她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并砍下几根甘蔗请我们品尝。  这位脚踏水鞋、手脚利索的大妈今年已经70岁了,现在正在砍收的是自家的七亩甘蔗地。据她介绍,村里的壮劳力全部在城镇打工,留下来干农活的都是五六十岁的
期刊
全国共设煎膏点2万余个,同时配以阿胶文化培训、阿胶文化巡展,系统推广阿胶文化及养生,新型终端掀起养生热潮。  杨福安一再推行的“阳光”采购、“四化”管理,让项目建设更加规范,练就了一只会运营、懂管理,务实、高效、廉洁的团队。  不但从生产工艺上推动质量升级,而且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以阿胶为核心的产业链全面升级。  消费者可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药店终端信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了解到所购
期刊
本《通则》与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相比主要有“两通一简”三大变化。  《通则》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审查、现场核查、核查结果上报和检查整改要求等。  新的《食品安全法》将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作为特殊食品,对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通则》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以及许可变更、延续等的审查工作。
期刊
绝大多数人看到蟑螂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要消灭它。不过,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人人喊打的昆虫可能会成为一种“超级食物”的来源。  报道称,印度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一种名为太平洋折翅蠊的蟑螂所产的“奶”,营养成分远高于牛奶,是热量和营养的极佳来源,未来可能成为超级食物。  太平洋折翅蠊是唯一的一种胎生蟑螂,雌性会分泌一种蛋白质结晶,即“蟑螂奶”来喂养蟑螂幼虫。研究人员称,这种
期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呈“井喷式”爆发,食品安全事件亦成为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是公众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形塑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本文選取“僵尸肉”事件相关报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媒体在报道“僵尸肉”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2.媒体应该如何进行食品安全报道,以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僵尸肉”事件的相关报道梳理  “僵尸肉”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