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让课堂亮起来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互相利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这“相互作用”即彼此之间的“对话”,表现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叩问、应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评。“对话”的结果是读者和文本达到了视界交融。阅读教学也同样具有对话的“性格”。
  一、“对话”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对话引进语文实践,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样的进步不可能一路平坦,由于对对话理论的一知半解,实践中出现了“形对话”的流弊:
  1.问题设计不精辟,教师的“问”太多。对话意味着话语的互动,在语流的传递中,相互启迪,相互激发。而在一些所谓对话课堂上却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动”——不断地提出问题(单向的语流),“带领”学生一步步向“真理”逼近(线型而封闭的结构)。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一句“夏天真热!” 一位老师在课堂连续问:“夏天热吗?”“夏天有多热?”“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夏天很热的?”“夏天的热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搞出那么多问题来,事实上学生自己就能体会到夏天的热,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可当这一连串问题出来,学生的头真的懵了——学习时间就这样被浪费,阅读兴趣就这样被耗散。
  2.对教材把握不够,评价的“好”太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不一样,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只有用心诵读教材,才能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深入理解文本。走得进,才能跳得出。新课标赋予了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权利,但并不是就不要倾听了,不要思考了。一个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学生的收获很少。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不管学生说了什么,都以“好”,“不错”,“棒极了”来评价。可问题是有时候学生明明没有说到位甚至还理解错了,教师也是一味地肯定这“独特体验”,其实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对课堂的驾驭也不够,还缺少对学生睿智的引导和教学的机智。久之,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也就失去了向心力。
  3.课后反思不够,教师“拿”的太多。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也要有方向、有方法。教师首先要反观自己的教学目标预设本身有没有问题,预设目标有没有达成,再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是否有效地达成了目标,今后需要做哪些调整。长此以往,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仅仅与教参书、教案书“亲密接触”,用参考书上的讲解代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他人教学设计照搬进自己的课堂。试想,没有备课阅读时的悠然心会,没有备课写教案时的匠心独运,课堂对话能有什么灵性光芒?
  二、如何让阅读教学表现出“对话”的性格
  (一)阅读对话——让学生的心灵贴近文本
  我们当然期望学生能够很自然地亲近文本,进入文本为其张开一个个崭新世界。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局限,学生初阅还是常常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而这作为阅读教学的阅读对话与生活自然状态下随意阅读上的差别。那么,对学生的初次阅读,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呢?
  1.情景是起点。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控制信息输入,减少阅读干扰,通过导语或媒体手段介绍背景、渲染情绪、烘托气氛,营造一个适合于文本阅读的对话情境。此情此境里,当学生能够悠然进入作者创造的文本世界时,心灵于是开敞,思想于是活跃,倾情对话于是形成。
  2.自由是保证。自由是一种状态,一种自主性的状态。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少用问题导读,而是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读——“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阅读就成功了一半”;唤醒学生、指导学生读——“知道了什么画下来,感受到什么有感情读出来,有什么想法思考在书旁边写下来”。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阅读的最佳境界。
  3.体验是关键。体验是一定的情境里,心灵的自由放飞。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成分,在某些环节上把音乐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的苦难抗争,就可以用音乐渲染学生的情感,因此我先后三次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配以相应的画面。第一次作为导入,让乐曲走进课堂,那凄凉凝重的乐曲一响起,学生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情趣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让乐曲走进学生的心田,学生们动情地听着“阿炳的诉说,”乐曲委婉连绵升腾跌宕,同学们感受到了不仅仅是那优美的旋律带给人的形态美感,而且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阿炳的情感世界,同学们感悟至深,有的同学甚至潸然泪下,他们被音乐引发的感悟已变成了一种现实中曾经体验到的视觉、感触及精神上的感觉的综合体。第三次用在结尾,乐曲响起,学生再次静静地听着,欣赏着……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这时,还需再讨论“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吗?——问答的是知识,体验的是情感,而情感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滋润。
  (二)教学对话——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四情共振
  这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人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其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是评议阅读教学意义生成的主要渠道。如何才能有效生成呢?
  1.对话的前提:建立一个开放的对话环境。师生之间的对话需要彼此心灵开敞,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样应当彼此欣赏(这并不意味可以默许同学的错误)。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参与对话言说的欲望反而下降。其原因一方面在老师,但更多的是怕回答错误同学笑话。确实,课堂上我们不时常常看到一个学生起来读书后随即也便成了批评的靶子。所以,建立一个充满友爱、彼此接纳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对话的展开意义是多么重要。
  2.对话的展开:围绕一个开放的中心话题。课堂对话如果是用一个连一个问题牵着学生,学生的思维将被引向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起质疑的意识,甚至会导致阅读审美意识的丧失。所有减少问题、设计中心话题成为教师组织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阅读教学表现出“对话”的性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动,盘活课堂,激活学生,用活资源,让学生乐学,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本文要介绍脉宽调制集成电路CW3524的主要功能及其在开关电源和不间断电源中的应用。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但是教育,教师应该要避免权威在学生心中种植孱弱的种子,权威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否定,教育没有权威,教育就是交流,可是当交流中存在着权威,这种交流就是纯物理上的对流,从高温一方流向低温一方,且容不得任何的商榷,权威式的教育是失去真诚的。李镇西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真诚”两字谁都可以说,但并不见得谁都做得到。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很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将继续。如何把握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出发展误区是关键。因此,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脚步,突出“精品”意识,培养文化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破坏性发展,发挥特色,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是相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许多企业正面临成长的瓶颈期,绩效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的关注热点,甚至受到一些企业的追捧。本文在对绩效管理绩效溯源和解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一天,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小松鼠大声喊:“小兔,小兔,你妈妈病了,我们赶快把她送到医院吧!”小兔立刻停下脚步往家跑。小兔和小松鼠一走进家门,就背起妈妈往医院送。到了医院,他们已经气喘吁吁了。医生诊断后说:“多亏你们及时送到,不然你妈妈就有生命危险了。”小兔和小松鼠听了医生的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高兴地笑了。(指导老师:黄 莹)
<正>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恶性程度大、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肝癌常规的治疗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