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加码宜停?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感知于一些中小学,尤其较低年级学生,在“诗教”方面,受了超过量力性接受原则而撰。文章从理论和史实的结合上,表述了“诗教”应遵乎“中”的观点,不宜过头。同时认为该相信“校园有诗教”,能够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进行,分寸也会掌握;似不宜另加“诗词进校园”。例据都有,而商榷表达。
  关键词: 美育 中 不外加
  本人从“教”,粗知于“诗”。“教”讲究科学性;“诗”讲究艺术性。“诗教”相融而立足于“教”,须遵“教”的原则。笔者耄年,尚存不止一息,对“诗教”偏又关心。知道一些地方被加了码,似违诗教原则,每生怜惜孩子之心,而有“饶饶孩子”之念。但不在其位,敢谋其政?故只撰文,加“宜”添“?”,商榷表达,庶可谓“宜”!
  一
  孔子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礼记·经解第二十六》)“温柔敦厚”早已成为诗教的灵魂。“诗教”实为人格教育,美育的范畴。当代科学家杨叔子先生呼吁诗教,强调“素质的灵魂”。江苏省党委宣传和教育领导对“诗教”指示重在“以诗立德、以诗启智、以诗育美”,强调的也是美育,即人文素质教育(省第三次诗教经验交流大会)。美育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感人心者,莫先乎诗。诗教为人文素质教育,殆无疑义。
  “诗教”,包含字、词、句、作品结构、格式、表现特点等等知识性内容,形成智育和美育的重叠。那么,相关的教学原则必应遵循,无须赘述。
  二
  “加码”表现,从当前一些诗词协会刊物上所辟“诗教园地”,选登学生做的诗词可以看到。先前还加注“指导教师×××”,近来已直署“×年级×××”,以示诗教硕果。就是这些学生诗词,让我哭笑不得,每生怜惜之心,而有“饶饶”之念的。皆有实例,且取自全国都有名的诗教园地。但为保护学生,讳注出处,反正实名发表,以备责核。
  ①《清明》:“朦朦胧胧细雨日,凄凄惨惨清明时。烧纸扫墓敬祖先,吃冷饮凉应寒食”。(小六)——“朦胧”形容“月”的,不宜形容“日”。寒食在清明前一天,古时不举火,纪念春秋晋国介子推。此节久已不行,何况如今21世纪?
  ②《新中华》:“蓄势蛟龙盘山卧,只待时机翱翔天。我登城楼遥望处,一片姹紫嫣红田。”(小四)——新中华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已经腾飞,早不是蓄势“盘山卧”了。上、下截句意也不一致。“登城楼”么?此生所在的市区,压根没城。
  ③《盼君》:“烽火高飞百尺台,壮士一去十年黯。阖家老小翘首盼,望君归来报平安。”(初一)——“烽火”,古代军情讯号。其意象可代指战争。“高飞百尺台”表明使用的本意,不合新时代军情。凭现代的电讯条件,在非战争状态,壮士一去十年,与家人联系方便,何至于“黯”?“君”究竟与作者何种亲属关系?亦暧昧不明!
  ④《悲》:“落日入苍茫,炊烟绕故乡。庭深幽静处,孤雁独悲伤。”(初三)——现时居住楼房多,往往幢幢毗连,难得看到落日景象。“炊烟”?如今农村也不用柴灶。房屋阔大兼又深长,才让人有“庭深”之感。现代城乡鲜有。末句“独”字,难道小作者离了亲人,独一个在外地上学,竟无人关顾,如此忧伤而“悲”么?
  ⑤《忆童年》:“滚滚时光如流水,岁月匆匆往事催。忆思往事知多少,五彩斑斓梦一回。”(小一)——“忆”表明已出童年。而“童年”指3~10岁时段。只7岁孩子!就感到时光如流水,而忆“匆匆往事”吗?且竟然如“梦”!“往事催”亦模糊。
  ⑥《童年》:“楝花淡紫草青青,蝶舞翩跹不肯停。几度呼儿人不应,凝神屏气捕蜻
  蜓。”(小一)——全合格律,且规范地用平水韵“九青”,语言意象不坏。可惜,小一语文主要才是识字教学,能做出这样诗么?果然,網上2014年的某个博客早有了!而此诗刊于2016年的“诗教园地”!
  ⑦《求学》:“五十学子学同堂,书声琅琅读华章。夜以继日苦中乐,十年寒窗求知忙。”(小一)——如今教师、家长皆不要孩子“夜以继日”。才七岁孩子竟已“十年寒窗”了吗?四句中倒用三个成语凑。
  ⑧《心愁》:“云遮丽日狂风骤,雨打蔷薇泪眼抛。花下倚枝魂魄荡,梦中愁结旅人焦。朱颜已改人憔悴,白发初生镜怕瞧。楼阁徘徊凝薄雾,凭栏自叹恨无聊。”(高二)——疑问:作者在校?还是行旅?青年么?何以生了白发?竟到“镜怕瞧”的程度?为啥魂魄荡?又那多“心愁”?除了“旅人”二字,全诗看不出心愁的蛛丝马迹。徒然是嗟老叹愁意象的堆砌!
  ⑨《夜》:“苦苦作诗无处寻,句句凑来难成韵。书到用时方恨少,月落乌啼诗未竣。”(小五)——真切表现出被迫作诗的“苦”!
  这九例确典型的。若从“诗教园地”再举些类似的例,比这些还要典型的极易。甚至同一期诗教园地,抄来的就有四五首。有的疑似抄袭,也不想查找了。坦率说,笔者对这些实例反复地引了又删,实在不忍心让被加码诗教伤害了孩子的东西太多露出。因怕被指妄论,例亦不能缺,资证已经足够。“诗教园地”皆按先格律旧体、后自由新体顺序编排;所引之例皆是排前的,故以旧体标准衡量。毛泽东主席论诗曾提到“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就没有格律诗词”。上例中除一个抄袭的和一个叹老的外,皆不合格律。
  “真、善、美”,“真”是诗的基础。借助意象,其含蕴的也应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小一的七岁孩子,就“忆思往事知多少”吗?还夜以继日为“乐”么?家长也舍不得。高二的青年,已经“朱颜已改人憔悴,白发初生镜怕瞧”么?纵然由于遗传的DNA,少年生点白发也是有的;但绝无“憔悴”之容。再说,所有例诗中全不见新的时代生活背景。可谓“真”字全无,陈辞拼凑。凡有真知和良心,看了怕只有苦涩,不以为美的。
  第一,不合格律的诗当好诗选刊,造成学生误识,无异对大美的诗体亵渎。   第二,不“真”的诗当好诗选刊,无异诱导学生作假。
  第三,抄来的诗当好诗选刊,无异对学生欺瞒的鼓励。
  第四,拼凑的陈言当好诗选刊,无异导致学生缺失时代性的感知和表现。
  第五,做诗苦的诗当好诗选刊,倒真的见出学生做诗内心的为难情绪!
  恕直言,如此的诗教硕果,体现不出“以诗立德、以诗启智、以诗育美”的宗旨!
  但绝非孩子的错,也不能怪老师!
  三
  “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唐·杜荀鹤《苦吟》)从屈原(屈原其实算骚人)到柳亚子,历16朝代,共2298年,诗、词、曲家1708人,在偌大的神州九域,平均1·345年才出一个,而并非皆名家。确确实实是“能者稀”,难啦!唐白居易五、六岁学诗,九岁“諳识声韵”,才算能做。“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元九书》)如此苦读,有了作诗根基的。应知他只读文史经典,不同于当代教育的多学科制。难道如今的中小学生超得了他?部编九年级《语文》选了《香菱学诗》。林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可见要学诗须有读书厚积,今天也不算过时。杜甫祖父杜审言是名诗人,故他得以承传,七岁能诗;所存只1447首。他59岁死,死前一年做的《江汉》。斩头去尾,实以51年计,共18615天,平均每12·86天才做成一首。诗圣如此,难道如今的中小學生能轻易作诗?
  传统文化在一段时期内曾被视糟粕,遭受批判,重视并要求承继是近三十年来的事。当前青少年的父辈乃至祖辈一代(七十岁左右),极少是“书香之家”。如今又有学前教育,学绘画、学音乐,乃至有学瑜珈之类;而罕有读古籍经典的学前教育。这个实情也正常。那么,七岁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凭两册课本的八首诗,就学会做诗了吗?小一到高三课本诗词统只133首,只相当香菱须读的几分之一。因还另有史、地、数、理、化、生物、体育、艺术等课要上;迥异于古时孩子单打一。实际条件如此,和古代诗人比不得。
  诗生于感,必先起于对某特定情事,特定形象,有了直觉的审美感触,而后有不得不写、意不能遏的心理状态,产生“创欲”的诗情,才会有立意、立题、选韵、谋篇的创作活动。何况这感的激发过程里,少不了逻辑思维的理解!也是白居易说得好:“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而形于诗歌矣。”(《策林》)这是规律。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孩子,经历还很少,在其主客观的生活环境里,一般说难有深刻的感受、感悟,况不具备诵读之厚积,音律不能熟諳!
  实际的情理说明,要求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会做诗,是决不现实的,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然而,现实中却有诗教加码。于是做出“苦苦作诗无处寻,句句凑来难成韵”的作诗苦的“诗”,自不足怪了,产生出滥凑陈辞、抄袭应付等等皆不足为怪了。“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第三章)宋·朱熹注道“过则失,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诗教加码就是过了,过犹不及,便难免出现上述几个“无异于”。加码宜停,希冀适乎“中”也。
  四
  就我所知,“加码”非老师所愿,非学校要求。那么,我这“宜停”的受事者是谁?请先看近些年“诗词进校园”之说。此说不无费解:课本本有诗词,老师本有诗教,校园也就本有诗词;可见“进”的主事者在外。“外”是谁?看一看诗教之先进的表彰或验收之类奖誉者,乃或基层或高层的诗词协会,而非教育部门,可知“进”所从来了。于是出现:“校园有诗词 诗词进校园”的状况。这似乎有点滑稽。要想“诗教”不加码也难矣!
  其实,校园接受“诗词进校园”并非得已。这从一些诗词协会刊物的“诗教园地”作者,中学生的少,小学生的多,能够窥视得出。因为小升初不同于初升高、高升大,不存在升学压力,外加点诗教,于学校影响不很大;况对各级诗词协会领导宜尊重不宜拒绝呢。于是,诗词协会通过诗词进校园,使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的任务,则多须在低年级段的少年们身上寄托了。如某刊某期“诗教园地”,共刊33首小学生“诗”,其中小一12首,小二8首,占了大半,包括抄袭的在内。希冀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完成使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的任务,岂非诗教加码?太为难孩子吗?在加码的情势下,有些孩子自己应付了,有些是帮着孩子应付了,“诗教园地”有了成果。大体如上引述之例。设或有的小学生接受引导,真激发起兴趣沉于诵诗、学诗,虽不必阻止,也不必鼓励,以防偏科,妨碍全面发展。再说,过分追求势必影响健康。记得唐代李贺学诗过分,引他母亲焦虑说:“是儿要呕出心乃止耳!”(《新唐书·本传》)果然,可怜李贺死只27岁。量力性教学原则必遵的。
  “诗教”,重要的在于美育。我们应当相信,语文老师多会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分寸能够掌握。学校教导会管理督促,教育行政部门有指导;似乎不宜另外添加。据知,“诗词进校园”还把“诗教”视同类乎建设工程,搞创建、验收之类活动,亦让人费解。属于素质灵魂的教育,是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诗立德、以诗启智、以诗育美”,其效果既是内在的、长期的,又不会是均衡的;很难说创建成什么,很难说有一定的考核标准。“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检验而后收下”,则类乎验收工程,有违教育的科学性。良好的用心可以肯定,大概实现也难。
  校园有诗教。“诗词进校园”,叫停加码,“宜”么?
其他文献
违反国家金融政策规定,搞高息揽储和高息放贷,是近几年银行信用社违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为了逃避人行审计监督,多采取隐密的帐务处理的方法;我们在几年的审计中所见的手法主要有
登日光岩(厦门)陈德鑫审计署机关党委登高眺望情依依,台澎金马归何时?富饶国土关河冷,物换星移定有期。抒怀一国两制开新宇,香岛回归震乾坤。尧山舜水同庆贺,明珠去污紫荆芬。诗两首
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将自主研发的众多高效实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与木结构建筑进行科学地整合应用,弥补和改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种不足。历经十年的市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Ⅱreceptor,TGFBR2)是具有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活性的单次跨膜α螺旋受体,TGFBR2作为一个跨膜蛋白,与以往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入手,总结分析学生公寓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提出着力加
1996年11月份,我们审计师事务所受吉林省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办公室的委托,承担了对某省直企业1996年度的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的工作任务。在审查该单位1996年5月份的资产负债表
<正>反思日记(reflective journal)是指通过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的一种教学方法[1]。近年,很多医学院校针对即将进行实习的
高职学生母语表达能力确实需要提高。知识积累、语言思维和组织训练应成为高职母语表达能力教育的核心内容,相关各项提高学生母语能力的学、练诸元素应共起效用。需要社会给
生物能源系统能够对陆地碳储量产生影响——正面或负面的。然而,近期的科学论文几乎没有充分评估实际的可持续采伐和生物质原料利用方式及生物质在确保健康和富有成效的森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