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压互感器柜内避雷器非标准接线的安全隐患及整改防范措施

来源 :电力系统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是10 kV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10 kV母线避雷器安装于电压互感器柜内,但10 kV电压互感器柜内避雷器接线方式不尽相同,其中采用非标准接线的避雷器在10 kV电压互感器柜内停电检修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从10 kV电压互感器柜内避雷器的接线特点出发,详细分析避雷器非标准接线方式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防范方案.
其他文献
220 kV铜唐甲线于2003年11月投产,至今已运行多年,现线路老旧,设计规范更新,根据当时设计使用条件已不能满足现运行要求,且投资资金受限,故对其进行原位铁塔塔身及基础加固很有必要.文章主要对铁塔及基础加工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生态电站凭借着经济与环境的共同优势,成为近年来水电站发展的热点.恰木萨水电站工程的施工安装中方案设计生态电站与主电站间距离约12 km,生态电站设计打捆送出至主电站后接入220 kV电网,但是由于生态电站先于主电站机组安装发电,主电站变电站尚未安装调试,针对上述施工问题,阐述了根据当地电网情况将生态电站电能临时送出附近农网,待主电站变电站投运后再行接入的解决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高压断路器装用量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对断路器故障展开分析,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文章以23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通过对SF6高压断路器基本情况的分析,对断路器操作机构常见故障展开探究,并针对故障提出相应处理方案,为SF6断路器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为了解决机组冷态启动低压缸胀差偏大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胀差的分析,明确了胀差内涵.并结合实例,对胀差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主再热蒸汽、轴封汽温度、中压缸预暖及夹层加热不是胀差偏大的原因.而正暖高调阀开度、滑销系统与胀差偏大有着密切关系.要解决胀差偏大的问题,需要从暖高调阀开度、滑销系统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考虑.
输配电线路在电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输配电线路地域广,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加强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及时排除问题和差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线路检修与维护经常涉及高空作业,而防坠落装置则是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置,其通过特殊的保护结构和原理有力地防止高空坠落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电力检修与维护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但这些装置一旦出现问题,也势必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合理对防坠落装置进行应用,对保证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安全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电网不间断电源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加强主站、变电站低压电源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的整合及交互,减少二次监控设备的重复投资,提高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文章对IEC61850通信标准在不间断电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了面向对象信息建模技术,为不间断电源定义了统一、标准化的信息交互模型,构建电力行业不间断电源的无缝通信体系.
35 kV及以下电压作为我国城乡配网常用的供电电压,其输电线路多采用地埋式敷设的电力电缆,如电力电缆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用电的终端客户,因此保障当前的输电工作正常运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好电力电缆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文章主要对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电缆的故障检修以及维护工作进行分析.
500 kV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核电厂500 kV变压器顶部联管法兰处螺栓在变压器漏磁通的影响下,发生局部过热现象,发热最严重的部位温度达到140℃,给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隐患.文章介绍了上述发热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仿真试验验证过程、纠正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处理后达到的良好效果.文中主变在纠正措施落实后,多次红外测温的结果显示,变压器顶部联管法兰处温度最高60℃左右,与变压器油温相比无明显温升,发热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受环保政策影响,在电力系统卸煤环节有越来越多的单位放弃抓斗式卸船机,选择更环保的螺旋卸船机.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宿迁公司”)是国内内河码头首个使用螺旋卸煤机的单位.我国电力系统在不断拓展,电力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提升电力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必须积极采用新型设备,同时还应强化新型设备的维修效力.螺旋卸船机的维护与修理难度相对较大,必须做好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本文结合近两年设备的实际日常维护和维修,以及设备出现的故障等问题进行分析,而后对螺旋卸船机还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