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埔族歌谣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在现有保存下来的语料的基础上,对平埔族歌谣进行内容、艺术特色与形成原因三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台湾 平埔族歌谣 内容 艺术特色 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I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55-02
美丽的宝岛台湾一直以来都有着其瑰丽多彩的文化,而平埔族的歌谣因其清理古朴、歌咏现实并且如今大多都不可考,成为了台湾歌谣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平埔族的人口虽然不多,但他们能歌善舞,并将歌唱贯穿到他们的整个人生当中。由于平埔族不同族群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有所差异,因而音乐表现形式也各有特色,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就将从内容、艺术特色和形成原因这三个方面对平埔族歌谣进行一些语言学和文化学上的研究。
一、平埔族歌谣的内容
台湾原住民分为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的平埔族和居住在山地的高山族。平埔族在19世纪末之前已基本汉化。尽管如此,平埔族还是保留下了许许多多内容丰富的原住民歌谣。在这里我们研究平埔族歌谣,主要以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作为溯源分析的参考。[转引自林国平、陈名实《文化台湾》,第506,507页]在清代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中,他不仅十分生动详细的记载了大量北路诸罗番各社(今台南、嘉义、彰化、新竹、清水等地)及南凤山番各社的诸多歌谣,还对平埔族的居处、饮食、衣饰、婚嫁、丧葬、器用这六方面作了一些具体的说明,为我们研究平埔族原住民的歌谣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温床。
在《台海使槎录》收录的34首平埔族歌谣涉及了当时平埔族原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其内容我们将其归纳为七大类。
(一)情歌类
情歌包括《新港社别妇歌》、《麻豆社思春歌》、《打猫社番童夜游歌》、《牛骂沙六思妇歌》、《崩山八社情歌》、《后垅社思子歌》。在这一类歌谣当中,不仅包括抒发男女相思之情的狭隘意义上的情歌,还包括思妇歌以及思子歌。不过在这些映画美好感情的歌谣当中,最细腻委婉、温情缱绻的,还要当属关乎爱情的情歌,广泛的反应了那个时代平铺男女的爱情生活,坦诚真挚。
(二)劳动歌类
劳动歌包括《萧垅社种稻歌》、《上澹水力田歌》、《放鎍社种姜歌》。劳动歌虽然看似数量不多,却最能体现平埔族人的质朴勤劳。其实,很多会饮歌当中也会提到劳动,因为不是具体描写劳动,所以不归纳到这一类中。
(三)劝诫歌类
劝诫歌包括《湾裹社诫妇歌》、《他里雾社土官认饷歌》、《竹堑社土官欢番歌》。有劝诫歌的民族定是不俗的民族,因为它象征着某种精神的传播,具有社会教育作用,它告诉平埔族人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它无形中在平埔族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真善美的烙印。
(四)会饮歌类
会饮歌包括《诸罗山社丰年歌》、《大武郡社捕鹿歌》、《二林马芝舜猫儿干大突四社纳饷歌》、《南社会饮歌》、《东西螺度年歌》、《大武垅社耕捕会饮歌》、《半线社聚饮歌》、《茄藤饮酒歌》、《力力饮酒捕鹿歌》。会饮歌的数量相比之下显得比较多,但其实这其中也不是单纯写会饮的,会饮往往和种姜、赛戏、饮酒、捕鹿联系在一起,让读者很自然的感受到平埔族人会饮之时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五)祭祀颂祖歌类
祭祀颂祖歌包括《阿束社诵祖歌》、《大杰巅社祝年歌》、《大肚社祀祖歌》、《澹水各社祭祀歌》、《下澹水颂祖歌》、《阿猴颂祖歌》、《武洛颂祖歌》。祭祀颂祖歌表达了平埔族人对祖先无比崇敬的美好感情。
(六)新婚娶妻歌类
新婚娶妻歌包括《斗六门社娶妻自诵歌》、《南北投社贺新婚歌》。很明显,这一类歌谣是所有类别中最少的。
(七)其他类
其他类包括除上面六类的描写其他社会生活的歌谣,包括《哆啰啯社麻递送公文歌》、《琅峤待客歌》、《搭楼念祖被水歌》,甚至是男女对唱的《猫雾捒社男妇会饮应答歌》。这些歌谣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平埔族淳朴的民风和平埔族人真挚的感情。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情。”从这些记载的平埔族歌谣的歌词来看,每一首都极其的真实古朴,直抒胸臆,不假雕饰,蕴含深厚的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平埔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平埔族歌谣是朴质古老的,却是蕴藉生动的,它作为台湾文学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有好多如今都不可考,但是在当今台湾的许许多多的歌谣甚至其他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中都能觅得其踪影。平埔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叙事与抒情的巧妙融合
纵观《台海使槎录》当中记载的34首平埔族歌谣,我们不难窥见,在这些歌谣当中,几乎没有单纯叙事的,也鲜少有单纯抒情的,而是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叙述平埔族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夹杂着人们原始古朴而真挚热烈的内心情感。如平埔族的情歌,它是在叙述自己劳动、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心怀对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的。又如数量丰富的祭祖歌,也不单单是去表现平埔族人民祭祖的过程,而是通过对祭祖过程的叙述表达出对祖先缅怀崇敬赞美的心理。再比如平铺族的劳动歌,同样是通过述说劳动过程,来表现平埔族男女勤劳的特点。
(二)多赋少比兴
看平埔族的歌谣,常常可以看到歌谣中充斥着“赋”这一诗经中常见手法的运用,却很少能见到常与赋并列相提的比和兴的运用。34首歌谣中,只有5首使用到了比、兴,而“赋”却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在大多数的平埔族歌谣当中都用了“赋”这一铺陈叙事手法。比如,在《二林马芝舜猫儿干大突四社纳饷歌》以及《南社会饮歌》中就采用了铺陈,《南社会饮歌》中唱道:“耕田园遇好年岁,收得麻,收得米,捕得鹿且多,父子祖孙起来饮酒,欢呼歌唱为乐。”耕田、收麻、收米、捕鹿、饮酒被融进欢乐的思想感情然后平铺直叙的表达了出来,看似简单直白,但渗透力十足,读来也觉异常欢乐。还有一首典型的使用“赋”的会饮歌是《力力社饮酒捕鹿歌》,歌中这样唱:“来赛戏,种了姜,去换糯米,酿来酒,酿成好酒,请土官来饮酒,酒足后,去捕鹿,捕得鹿,复来赛戏。”通篇都在叙事铺陈却欢乐不减。当然,在平埔族歌谣当中这样使用赋的例子还很多,除了这些劳动会饮歌,还有一些娶妻歌等也运用了“赋”,如《斗六门社娶妻自诵歌》等。 (三)形象鲜明生动
我们看到,平铺族的歌谣中除了叙事让人印象深刻,族人对祖先的崇敬赞美同样叫人无法忘怀。我们在欣赏歌谣的同时,脑海当中经常会浮现出平埔族祖先耕田、捕鹿、行进、战斗的种种画面。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想象就是因为平埔族的颂祖歌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平埔族祖先的形象,看似是写实的白描,却从生活的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祖先的英勇和伟大,就使得祖先的形象在族人以及今天的读者面前都异常高大。同样的,在平埔族的情歌以及所有饱含浓烈感情的歌谣中,平埔族人似乎都能塑造出歌谣中主人公的形象。这里又不得不提《崩山八社情歌》,这首情歌将主人公的心理与当时夜里的环境相结合,非常巧妙的塑造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心怀美好女子无法见得心中惆怅万分的男子形象。
(四)注重歌谣的教育作用
在前面我们对平埔族歌谣的分类当中就曾提到,这些歌谣中能专门分出劝诫歌这一歌谣的类型。毫无疑问,劝诫歌就是用来教育平埔族人的歌谣,不管是劝诫族人要辛勤劳动,还是劝诫妇人要遵守妇道,这些歌谣都是产生积极意义的。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平埔族人勤劳勇敢。
三、平埔族歌谣产生的原因
一种文化的产生一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古老的平铺族歌谣也不例外,那么,促使平埔族歌谣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环境原因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会孕育不同的文化,平铺族歌谣的形成同样与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台湾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海上,其西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连成一体,后来台湾岛才和大陆分开。而从前平铺族生活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台湾西部的平原地区,与福建省仅仅相隔一个台湾海峡,因此,闽台文化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岛屿,由几条平行于岛轴的山脉组成。位于和山地之间的是台地和丘陵。平原包括河流冲击平原、南部的屏东平原和东北部的宜兰平原。台湾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温较高。台湾雨水丰富,湿度较大,除西部沿海一带雨量较少外。台湾土地类型繁多,中年高温多雨,地形复杂,因此,生物植被繁殖能力旺盛,种类繁多。[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第2、3页]而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是台湾地理环境的又一个特征。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250公里。台湾多山的地势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番社,也正是台湾多山多海岸的地理环境以及温暖潮湿的气候因素,使得台湾人民辛勤的劳作其中,并且快乐的收获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样,平埔族关于表现其族人生活的歌谣也就应运而生了。另外,在平铺族生活的中部平地,高莽深菁,麋鹿逐队,这种自然风貌也导致了平埔族歌谣当中有许多关于捕鹿的唱词。
(二)社会风俗制度原因
原住民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歌舞天赋,他们人口虽然不多,却能歌善舞,歌唱贯穿他们的整个人生。从平铺族歌谣的内容来看,这些歌谣的产生都跟平埔族当时的社会风俗制度有关。而黄叔璥也在《台海使槎录》的《番俗六考》当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不同番社的居处、衣饰、饮食、婚嫁、丧葬、器用也是各有不同的,而这些平铺族社会生活风俗制度的差异也就在不同番社所唱的歌谣当中表现了出来。《台海使槎录》的34首歌谣看似大同小异,内容无外乎祭祀、颂祖、捕鹿等,实则同中有异。比如北路诸罗番各社和南路凤山番各社的歌谣就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的。比如从歌谣的类型上来说,北路诸罗番各社的歌谣内容就明显比南路凤山番各社的歌谣内容要丰富的多。此外,平埔族部落除了狩猎和采集之外,也实行刀耕火种式的游耕农业。他们在春天砍伐竹木、芟除茅草,播下种子后就坐等收货。因此,也就有了丰富的劳动会饮歌。
(三)大陆移民与对台政策的影响
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成书于清乾隆年间,郑成功在这之前就已经收复了台湾,此时的台湾已经有了大量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许多政治制度和文教制度也随之移植台湾,由于生活空间的扩大,大陆的汉族移民必然会和土著居民产生广泛接触,这些接触也带来了平埔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转变。很明显的一点便是农耕技术的发展。根据记载,在郑氏入台的时候,平铺族人的农业技术还十分落后,“不知犁耙斧锄之快,只用寸铁刓凿。”[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第96页]但是在《上澹水力田歌》中却唱道:“及时耕种,下秧锄草。”可见此时,平埔族的农业生产确实有了进步。在清代台湾,还有许多汉佃前来垦田,汉佃像屯番交纳“养赡租”,作为屯番口粮,也就有了《他里雾社土官认饷歌》中唱的“我今同通事认饷”一说。说到这里,要说一下通事这一官职。通事是明清两朝的官职,起初由懂得平铺族语言的汉人担任,后又由通晓汉语的平埔族人担任。由此可见,明清时的政治制度也影响到了平埔族人的生活,对平埔族歌谣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影响。
如今,除了邵族,再也听不到其他平埔族人的歌谣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欣赏研究那么美丽的历史遗迹。平埔族的歌谣是丰富而又蕴藉深刻的,值得我们为之保护复兴传承而砥砺探寻,手足胼胝,笔耕不辍。
参考文献
[1]黄叔璥(清),《台海使槎录》,中华书局,1985。
[2]林国平、陈名实,《文化台湾——中华文化在台湾》,九州出版社,2007。
[3]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友鸣、马欣来,《台湾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5]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
[6]徐博东、张明华,《台湾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7]何绵山,《闽台区域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8]陈建樾,《台湾“原住民”历史与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陈小冲,《台湾历史上的移民与社会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
[10]徐鲁航、薛军力,《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汕头大学学报,2006,04期。
[11]张华,《传承与交融——台湾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像》,世界知识,2010,04期。
作者简介:
盛天意(1993--),女,江苏丹阳人,学历,江苏师范大学二年级。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
关键词:台湾 平埔族歌谣 内容 艺术特色 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I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55-02
美丽的宝岛台湾一直以来都有着其瑰丽多彩的文化,而平埔族的歌谣因其清理古朴、歌咏现实并且如今大多都不可考,成为了台湾歌谣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平埔族的人口虽然不多,但他们能歌善舞,并将歌唱贯穿到他们的整个人生当中。由于平埔族不同族群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有所差异,因而音乐表现形式也各有特色,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就将从内容、艺术特色和形成原因这三个方面对平埔族歌谣进行一些语言学和文化学上的研究。
一、平埔族歌谣的内容
台湾原住民分为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的平埔族和居住在山地的高山族。平埔族在19世纪末之前已基本汉化。尽管如此,平埔族还是保留下了许许多多内容丰富的原住民歌谣。在这里我们研究平埔族歌谣,主要以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作为溯源分析的参考。[转引自林国平、陈名实《文化台湾》,第506,507页]在清代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中,他不仅十分生动详细的记载了大量北路诸罗番各社(今台南、嘉义、彰化、新竹、清水等地)及南凤山番各社的诸多歌谣,还对平埔族的居处、饮食、衣饰、婚嫁、丧葬、器用这六方面作了一些具体的说明,为我们研究平埔族原住民的歌谣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温床。
在《台海使槎录》收录的34首平埔族歌谣涉及了当时平埔族原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其内容我们将其归纳为七大类。
(一)情歌类
情歌包括《新港社别妇歌》、《麻豆社思春歌》、《打猫社番童夜游歌》、《牛骂沙六思妇歌》、《崩山八社情歌》、《后垅社思子歌》。在这一类歌谣当中,不仅包括抒发男女相思之情的狭隘意义上的情歌,还包括思妇歌以及思子歌。不过在这些映画美好感情的歌谣当中,最细腻委婉、温情缱绻的,还要当属关乎爱情的情歌,广泛的反应了那个时代平铺男女的爱情生活,坦诚真挚。
(二)劳动歌类
劳动歌包括《萧垅社种稻歌》、《上澹水力田歌》、《放鎍社种姜歌》。劳动歌虽然看似数量不多,却最能体现平埔族人的质朴勤劳。其实,很多会饮歌当中也会提到劳动,因为不是具体描写劳动,所以不归纳到这一类中。
(三)劝诫歌类
劝诫歌包括《湾裹社诫妇歌》、《他里雾社土官认饷歌》、《竹堑社土官欢番歌》。有劝诫歌的民族定是不俗的民族,因为它象征着某种精神的传播,具有社会教育作用,它告诉平埔族人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它无形中在平埔族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真善美的烙印。
(四)会饮歌类
会饮歌包括《诸罗山社丰年歌》、《大武郡社捕鹿歌》、《二林马芝舜猫儿干大突四社纳饷歌》、《南社会饮歌》、《东西螺度年歌》、《大武垅社耕捕会饮歌》、《半线社聚饮歌》、《茄藤饮酒歌》、《力力饮酒捕鹿歌》。会饮歌的数量相比之下显得比较多,但其实这其中也不是单纯写会饮的,会饮往往和种姜、赛戏、饮酒、捕鹿联系在一起,让读者很自然的感受到平埔族人会饮之时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五)祭祀颂祖歌类
祭祀颂祖歌包括《阿束社诵祖歌》、《大杰巅社祝年歌》、《大肚社祀祖歌》、《澹水各社祭祀歌》、《下澹水颂祖歌》、《阿猴颂祖歌》、《武洛颂祖歌》。祭祀颂祖歌表达了平埔族人对祖先无比崇敬的美好感情。
(六)新婚娶妻歌类
新婚娶妻歌包括《斗六门社娶妻自诵歌》、《南北投社贺新婚歌》。很明显,这一类歌谣是所有类别中最少的。
(七)其他类
其他类包括除上面六类的描写其他社会生活的歌谣,包括《哆啰啯社麻递送公文歌》、《琅峤待客歌》、《搭楼念祖被水歌》,甚至是男女对唱的《猫雾捒社男妇会饮应答歌》。这些歌谣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平埔族淳朴的民风和平埔族人真挚的感情。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情。”从这些记载的平埔族歌谣的歌词来看,每一首都极其的真实古朴,直抒胸臆,不假雕饰,蕴含深厚的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平埔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平埔族歌谣是朴质古老的,却是蕴藉生动的,它作为台湾文学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有好多如今都不可考,但是在当今台湾的许许多多的歌谣甚至其他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中都能觅得其踪影。平埔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叙事与抒情的巧妙融合
纵观《台海使槎录》当中记载的34首平埔族歌谣,我们不难窥见,在这些歌谣当中,几乎没有单纯叙事的,也鲜少有单纯抒情的,而是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叙述平埔族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夹杂着人们原始古朴而真挚热烈的内心情感。如平埔族的情歌,它是在叙述自己劳动、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心怀对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的。又如数量丰富的祭祖歌,也不单单是去表现平埔族人民祭祖的过程,而是通过对祭祖过程的叙述表达出对祖先缅怀崇敬赞美的心理。再比如平铺族的劳动歌,同样是通过述说劳动过程,来表现平埔族男女勤劳的特点。
(二)多赋少比兴
看平埔族的歌谣,常常可以看到歌谣中充斥着“赋”这一诗经中常见手法的运用,却很少能见到常与赋并列相提的比和兴的运用。34首歌谣中,只有5首使用到了比、兴,而“赋”却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在大多数的平埔族歌谣当中都用了“赋”这一铺陈叙事手法。比如,在《二林马芝舜猫儿干大突四社纳饷歌》以及《南社会饮歌》中就采用了铺陈,《南社会饮歌》中唱道:“耕田园遇好年岁,收得麻,收得米,捕得鹿且多,父子祖孙起来饮酒,欢呼歌唱为乐。”耕田、收麻、收米、捕鹿、饮酒被融进欢乐的思想感情然后平铺直叙的表达了出来,看似简单直白,但渗透力十足,读来也觉异常欢乐。还有一首典型的使用“赋”的会饮歌是《力力社饮酒捕鹿歌》,歌中这样唱:“来赛戏,种了姜,去换糯米,酿来酒,酿成好酒,请土官来饮酒,酒足后,去捕鹿,捕得鹿,复来赛戏。”通篇都在叙事铺陈却欢乐不减。当然,在平埔族歌谣当中这样使用赋的例子还很多,除了这些劳动会饮歌,还有一些娶妻歌等也运用了“赋”,如《斗六门社娶妻自诵歌》等。 (三)形象鲜明生动
我们看到,平铺族的歌谣中除了叙事让人印象深刻,族人对祖先的崇敬赞美同样叫人无法忘怀。我们在欣赏歌谣的同时,脑海当中经常会浮现出平埔族祖先耕田、捕鹿、行进、战斗的种种画面。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想象就是因为平埔族的颂祖歌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平埔族祖先的形象,看似是写实的白描,却从生活的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祖先的英勇和伟大,就使得祖先的形象在族人以及今天的读者面前都异常高大。同样的,在平埔族的情歌以及所有饱含浓烈感情的歌谣中,平埔族人似乎都能塑造出歌谣中主人公的形象。这里又不得不提《崩山八社情歌》,这首情歌将主人公的心理与当时夜里的环境相结合,非常巧妙的塑造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心怀美好女子无法见得心中惆怅万分的男子形象。
(四)注重歌谣的教育作用
在前面我们对平埔族歌谣的分类当中就曾提到,这些歌谣中能专门分出劝诫歌这一歌谣的类型。毫无疑问,劝诫歌就是用来教育平埔族人的歌谣,不管是劝诫族人要辛勤劳动,还是劝诫妇人要遵守妇道,这些歌谣都是产生积极意义的。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平埔族人勤劳勇敢。
三、平埔族歌谣产生的原因
一种文化的产生一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古老的平铺族歌谣也不例外,那么,促使平埔族歌谣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环境原因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会孕育不同的文化,平铺族歌谣的形成同样与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台湾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海上,其西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连成一体,后来台湾岛才和大陆分开。而从前平铺族生活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台湾西部的平原地区,与福建省仅仅相隔一个台湾海峡,因此,闽台文化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岛屿,由几条平行于岛轴的山脉组成。位于和山地之间的是台地和丘陵。平原包括河流冲击平原、南部的屏东平原和东北部的宜兰平原。台湾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温较高。台湾雨水丰富,湿度较大,除西部沿海一带雨量较少外。台湾土地类型繁多,中年高温多雨,地形复杂,因此,生物植被繁殖能力旺盛,种类繁多。[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第2、3页]而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是台湾地理环境的又一个特征。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250公里。台湾多山的地势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番社,也正是台湾多山多海岸的地理环境以及温暖潮湿的气候因素,使得台湾人民辛勤的劳作其中,并且快乐的收获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样,平埔族关于表现其族人生活的歌谣也就应运而生了。另外,在平铺族生活的中部平地,高莽深菁,麋鹿逐队,这种自然风貌也导致了平埔族歌谣当中有许多关于捕鹿的唱词。
(二)社会风俗制度原因
原住民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歌舞天赋,他们人口虽然不多,却能歌善舞,歌唱贯穿他们的整个人生。从平铺族歌谣的内容来看,这些歌谣的产生都跟平埔族当时的社会风俗制度有关。而黄叔璥也在《台海使槎录》的《番俗六考》当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不同番社的居处、衣饰、饮食、婚嫁、丧葬、器用也是各有不同的,而这些平铺族社会生活风俗制度的差异也就在不同番社所唱的歌谣当中表现了出来。《台海使槎录》的34首歌谣看似大同小异,内容无外乎祭祀、颂祖、捕鹿等,实则同中有异。比如北路诸罗番各社和南路凤山番各社的歌谣就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的。比如从歌谣的类型上来说,北路诸罗番各社的歌谣内容就明显比南路凤山番各社的歌谣内容要丰富的多。此外,平埔族部落除了狩猎和采集之外,也实行刀耕火种式的游耕农业。他们在春天砍伐竹木、芟除茅草,播下种子后就坐等收货。因此,也就有了丰富的劳动会饮歌。
(三)大陆移民与对台政策的影响
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成书于清乾隆年间,郑成功在这之前就已经收复了台湾,此时的台湾已经有了大量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许多政治制度和文教制度也随之移植台湾,由于生活空间的扩大,大陆的汉族移民必然会和土著居民产生广泛接触,这些接触也带来了平埔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转变。很明显的一点便是农耕技术的发展。根据记载,在郑氏入台的时候,平铺族人的农业技术还十分落后,“不知犁耙斧锄之快,只用寸铁刓凿。”[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第96页]但是在《上澹水力田歌》中却唱道:“及时耕种,下秧锄草。”可见此时,平埔族的农业生产确实有了进步。在清代台湾,还有许多汉佃前来垦田,汉佃像屯番交纳“养赡租”,作为屯番口粮,也就有了《他里雾社土官认饷歌》中唱的“我今同通事认饷”一说。说到这里,要说一下通事这一官职。通事是明清两朝的官职,起初由懂得平铺族语言的汉人担任,后又由通晓汉语的平埔族人担任。由此可见,明清时的政治制度也影响到了平埔族人的生活,对平埔族歌谣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影响。
如今,除了邵族,再也听不到其他平埔族人的歌谣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欣赏研究那么美丽的历史遗迹。平埔族的歌谣是丰富而又蕴藉深刻的,值得我们为之保护复兴传承而砥砺探寻,手足胼胝,笔耕不辍。
参考文献
[1]黄叔璥(清),《台海使槎录》,中华书局,1985。
[2]林国平、陈名实,《文化台湾——中华文化在台湾》,九州出版社,2007。
[3]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友鸣、马欣来,《台湾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5]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
[6]徐博东、张明华,《台湾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7]何绵山,《闽台区域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8]陈建樾,《台湾“原住民”历史与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陈小冲,《台湾历史上的移民与社会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
[10]徐鲁航、薛军力,《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汕头大学学报,2006,04期。
[11]张华,《传承与交融——台湾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像》,世界知识,2010,04期。
作者简介:
盛天意(1993--),女,江苏丹阳人,学历,江苏师范大学二年级。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