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自我发展之路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加大课内外阅读量,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扩大课内阅读容量。“生命神话”是一节拓展阅读课,课题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下中的最后一个单元。笔者选取了五篇各具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本节课的內容,其中《刘海与金蟾》《潘多拉的匣子》《雨神恰克》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神猴哈努曼》《拉神的传说》选自《古印度神话》和《埃及神话》,孩子们通过阅读希腊、古巴比伦、印度、埃及等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世界各国的神话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基本学习目标是: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揣摩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常见的拓展阅读课,大多为汇报交流课,台上孩子们交流得如火如荼,实际上教师们心里清楚,这是查资料大比拼,没有孩子的思考和质疑。所以,笔者大胆尝试,把孩子们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方式完全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可以游刃有余地阅读更多的书籍,有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正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单元主题结构化实验,所以这三节课从整体上看既要体现结构的统一性,又必须层层递进,由知识到能力,由情感到价值观,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所以,这节课笔者承接了前两节课抓人物形象、找线索、讲故事、明道理的精髓,又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开课之后,我们重点学习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单元导读”——这一单元文章的指导性文字。孩子们在单元导读中收获了第二件“神器”——神话故事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离不开想象、英雄、传承和改造。当孩子再读神话故事的时候,他就可以像个小大人儿一样把握住神话故事的脉搏。
  课的流程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整体感知世界文明古国的神话人物和建筑艺术,为推荐阅读书目和内容作铺垫。
  然后是“小试牛刀”,巩固方法,为下一关的对比阅读打下基础。
  接着是“崭露头角”,学会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并在品读形象中发现不同文章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不同国度的不同文化特征。在中国神话里回响着对劳动和英雄的赞歌,希腊神话是人、神、自然的斗争,印度神话是人、神、动物与欲望的斗争,古巴比伦神话是现实的史诗、借神话来歌颂父权取代母权的统治,埃及神话从来不固化一个版本,它在历史的变化中不断地被重新讲述。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明显有些深涩难懂,这时就要教师抛出一根藤来,让孩子们顺藤摸瓜。这根藤是:让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瓜是:孩子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争论及教师精当的点拨。
  最后一个环节是梳理与运用,一堂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它的肉体和灵魂。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是它的肉体,明白的道理、继承的精神是它的灵魂。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是英雄,这是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们说说如何去塑造英雄,这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也是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学习了《生命神话》这一节课后,萦绕在孩子们脑海中的是“英雄”二字,什么样的人是英雄——落实了情感目标,如何塑造英雄——落实了语用目标,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价值观的培养。课内通过大量阅读,一一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借自由讨论放飞儿童的心灵。学生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正好与学校开展的“问导式课堂”的课题实验相映成趣。笔者提前预设了许多孩子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阅读书籍,但这节课,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
  孩子们在学习《拉神的传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拉神的孩子可以孩子跟孩子结婚,孩子又跟孩子结婚?”孩子提出的问题,是远古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虽然孩子们不能理解,但反映了孩子们在积极思考, 单元导读提到“神话故事是远古人类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孩子们的思考与单元导读的引领不谋而合。
  当笔者讲到《神猴哈努曼》时,孩子们问:“猴王后和风神生了哈努曼,难道猴子国王不生气吗?” 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不可以侵犯的!这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这个问题超出了笔者的预设,当时,笔者的脑子里出现了一秒钟的空白,但同时又非常高兴,因为孩子们的思想在自由放飞,虽然笔者阅读完了整本《印度神话》,知道猴子国王是一个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角色,但没有直白地告诉他们答案,笔者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去成长。
  这节课孩子们兴趣非常高,讨论得很热烈,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是神猴厉害还是孙悟空厉害?宙斯是怎样成为最大的王?拉神老糊涂了,让残忍的伊西斯拥有了力量,他会夺回自己的力量吗?这些问题,许多在笔者预料之外,甚至让笔者无法准确解答,但笔者感到弥足珍贵,因为,无论孩子们提出什么问题,这都是他们独有的见解,是他们认真思考、思想放飞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期望达到的效果。
  精读引领课传授方法,拓展阅读课收获阅读“神器”,有了这两件法宝,孩子们就如同孙悟空踩着筋斗云,畅游于神话的王国,相信他们腾云驾雾的本领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相信孩子们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阅读,去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
  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课内大量拓展阅读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无比丰富,也让语文教学的天地无比开阔。
  (作者单位:武穴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部分现象极易引起学生误读,笔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介绍。  一、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增加与氧气接触面积,还是提高未燃部分温度  鄂教版七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时,要求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增加
2013年,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题研究。三年来,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结合区域实际和学生实情,持续改进国家美术课程,让其更接地气。  一、分析学校教育资源  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因此,分析学校教育资源是校本化实施的依据和前提。学校教育资源分析包括物与人的诊断与分析。物的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学校已有的教育理念、办学传统和特色资源,学校设施
《写给异国弟弟的信》体现了一个中国小朋友给予身处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的无私援助,表达了小朋友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全文语言朴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一、以读为本,凸显主体,感悟探究  1.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读”是基础,人是根本。本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保证他们能多次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教师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也为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更多时候,更多场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为了应景,或者是“迎合”了“潮流”。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了“移动教研”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于教研室的管理和教研难题,不仅“应景”,更是实用。在此之后,武汉市中小学信息化暨武汉教育云师范工程才启动
“兴趣教育”指教师针对教育对象和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激活教育对象的内动力,使其在情感愉悦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对兴趣教育做过研究,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鲁巷教育集团”)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历经30余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先行:为兴趣教育奠基  老子说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通过课内的大量阅读,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提炼主题,整合阅读资源  1.选取资源  教材围绕“人与动物”这一主题,选编了《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两篇精读课文和《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两篇略读课文。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丛书语文主题学习之《感悟生灵》,内容包括《动物的弄虚作
重视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在“学记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展开了“方法导读”模式的探索,并提炼出相关的“变式”和操作策略。  一、什么是“方法导读”  所谓“方法导读”,就是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方法,并用方法展开阅读的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学习方法既可表现为经验,又可表现为理论,两者都来自于人们的学习实践。从学的角度讲,学习方法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实践、完成语文学
因为《三字经》在学前阶段已经有一些儿童接触过,这给当下在小学设置《三字经》等国学课程的学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为此,如何寻找差异化教学是目前小学国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当下小学国学课现状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当前小学国学教学可实施以下三大策略。  一、穿插汉字学知识  笔者对所选1140字《三字经》的统计发现,总共用汉字530个,对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其中有451字为常用
参加市小学校长优质课展评活动,有幸获得一等奖,短暂的欣喜之后,更多的是思考。  ?笔者执教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课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笔者先后设计了两份教学预案并进行实际教学,结果大相径庭
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课程体系中,“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是学生进行其他运算的基础性运算。其第一课时《十几减9》,历来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摆学具,在操作中理解“破十法”。因此,圆片或小棒等学具,是低段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标配”。  笔者在第一次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野餐会上,小明一共带了15颗糖,分给9个小伙伴一人一颗后,还剩几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