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基于基因和姓氏的实证研究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我国省际经济数据,考察了省际族群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投资率、人力资本等)后,以DNA和姓氏基因距离度量的族群文化差异对当前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有较强的解释力,即两省之间的族群文化差异越大,人均GDP的差异也将随之增大。以明代姓氏基因距离作为当前文化差异的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肯定了文化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因果作用。最后,机制分析表明:族群文化差异对以市场化指数衡量的制度差异有显著影响,并且对省际贸易有着阻碍作用;制度和贸易途径被证明是族群文化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大规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推动了学术界重新思考抵御增长萎缩与长期增长绩效的关系.经济史研究表明,长期增长绩效是增长和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传统经济分析忽视了发展过程中增长萎缩的重要性;从长期增长的结果来看,降低萎缩率和萎缩频率与实现高增长率同样重要.本文从学说史的视角考察了主流经济学对增长萎缩分析缺失及其原因,分析了萎缩与长期增长绩效的经验史实,讨论了增长萎缩的内涵和导致增长萎缩的原因,并从社会能力的角度探讨了增长韧性的内涵.本文认为,社会能力为国家间的增长韧性差异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框架,而社会能力
流通时间在流通问题的研究中居于关键地位,但相关研究多年来存在理论基础与实证方法相对割裂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和概念进行梳理、整合和扩展的基础上,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对流通时间的理论模型和测算方法进行研究.据此,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对流通时间进行试算,发现我国的流通时间整体而言平稳中略有上升,但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趋势不相同;初步验证了资本周转率、批发业和运输条件的发展有助于缩短流通时间.最后,本文还比较了流通时间与产销率、储蓄率等相近概念的异同,并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从而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本报告从"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政策传导效率""政策空间""预期管理""政策协调性"七大维度对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及其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总体上看,202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设定合理,而且通过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政策空间的充裕度,又在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不过,宏观调控也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一是货
针对散煤燃烧导致的严重空气污染,中央政府在华北地区实施了"禁煤区"政策.本文利用准实验方法估计了"禁煤区"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发现该政策显著地改善了空气质量,这种效应在我们采取多种敏感性分析时仍保持稳健,且在较低城镇化地区或类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同时,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政策区内外的用能成本、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观感受进行了分析,发现禁煤政策使农村中老年人肺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付出了更多的燃料成本.总体来看,农村居民对空气质量改善、自身健康变化和总体生活状况呈现正向肯定态度,说明此项政策在提升居民健
近年来,企业侵蚀员工利益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企业在产品与劳动力市场都具有势力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环境调节双边市场中市场势力的分配.这种市场势力调节行为,不仅会使竞争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引发劳资矛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本文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1998—2013年中国反垄断诉讼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和员工数据,对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扩展势力以规避产品市场规制这一研究假说进行实证识别与检验,兼论竞争政策的优化.结论表明:第一,企业不仅在产品市场获取垄断租金,也会通过压低员工收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
传统的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在解释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方面经常遭遇困境.非连续性技术创新作为技术演进过程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全球化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在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技术封锁、跨越式发展及国家间竞争等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越发明显,并深刻影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制定.本文在梳理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概念界定与表现形式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该理论的演进脉络与主要研究内容,并对其实际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评述与展望.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都是出于自利动机,而现实生活和大量的实验室证据表明,人们常常偏离纯粹的自利行为,互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表现.行为经济学家将互惠纳入行为模型构建,其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模型都是突出的.互惠又可进一步分为直接互惠与间接互惠.迄今,实验经济学中大量的研究致力于直接互惠,即人们用善意回报善意,用恶意回报恶意.但在更多情况下,善意或恶意的行为并不能被直接回报,反而被传递给了不相关的第三方,这便是"间接互惠".间接互惠不仅广泛存在,并在经济互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现有
期刊
本课题组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全面搜集整理了2018年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且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就年度研究热点展开多轮论证和研讨。按照学术性、包容性、关注度等原则,2018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2018年新涌现出来的热点问题,如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二是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研究的不断推进,如"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金融风险防范、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