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京城碧水边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曾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这里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
  存最完好的地方。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又称积水潭)﹑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恭王府、醇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古建筑的风情处处精细。
  这里有着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等。依托这些,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等吸引着众多人的参与。
  这里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便在其中。
  走进什刹海,这里的历史名胜让您领略京城文化的神采;胡同民居让您近距离了解浓郁的“京味儿”
  风情;湖光山色让您体验都市中的闲适……
  徜徉在后海
  什刹海是一个我一年四季都会想去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去,总会有不一样的景色。此行到北京,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还有一丝凉风,走在古朴的巷子里,或在河边漫步,真是工作之余最好的享受。
  什刹海会馆 银锭桥广化寺 烤肉季 摇橹船 什刹海风情剧场
  清晨早早出门,从 1 什刹海会馆 旁穿过一小段胡同,沿着前海沿逐渐走着,一路上都是初醒的声音,早早开门营业的特色早点摊,出门遛弯的老人家,一派安宁。
  没走多远,就到了 2 银锭桥。远远地看着,一座单孔的石桥像银锭一样,横亘在前海和后海之间。近前,上桥,远眺西山,晨雾迷蒙,没能观赏到远处的山景,看来要想欣赏“燕京小八景”之一还是要选对时间。雨后晴空,能见度高的时候再来或许能看到。
  下桥,沿后海沿子继续向前,过两个胡同口,在鸦儿胡同31号就看到了 3 广化寺。广化寺是佛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位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在晚清宣统元年(1909 年)时,筹建为京师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前身),民国时期鲁迅常来此工作。寺里现在也还有先生留下的足迹。
  出寺门,已是半上午,溜达着回银锭桥的 4 烤肉季 吃午饭。这里有三绝,“烤肉”、“观景”、“赏荷”。烤肉含浆滑美、香醇味厚,回香不已。主食芝麻烧饼也很值得一尝,酥脆可口,芝麻粒粒飘香。坐在邻水的餐桌前,窗外的美景尽收眼底,令人沉醉其中。包间里有三五膀大腰圆的汉子在体验武吃,拿着尺二长的“六道木”,站在烤肉炙子旁,一脚蹬在长条板凳上,自己边烤边吃,还大声招呼同桌的人喝酒吃肉,真是豪爽。见此情形,我觉得自己的文吃似乎不够那么北京味儿。
  中午吃过了美食,似乎下午的时间也过得很快,转眼已到黄昏。步行至前海边的 5 “好梦江南”码头 。坐上古朴的船只,听着咿呀的摇橹声和悠长的船工号子,以及岸边还传来琴师弹奏的丝竹之声,我不由兴味陶然。天渐渐暗下来,点燃了船上的油灯,叫了几家特色美食店的船餐,和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人搭个话,仿佛融入了这里人们的生活中。如果遇上放河灯的时候,还能见满满的纸河灯浮在水面,沿着船尾浮动,忽明忽暗,丝竹声,船上的游客,仿佛回到了唐宋年间的江南月夜。
  下船,走几步,就到了 6 什刹海风情剧场 。这里每晚19:30都固定演出北京风情功夫秀《什刹海》,用极为可爱的熊猫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的北京城。
  紫檀主题酒店九门小吃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北府)梅府家宴庆云楼启点酒吧
  清晨在 7 紫檀主题酒店 的静谧中醒来,环顾小院,传统的规制、高贵的紫檀家具、价值连城的字画古玩、一刀一划的雕饰,真是让人体会了一把做北京“爷”的感觉。
  出门,坐着三轮车,在一路的叮当响声中,听车夫讲着过去老北京的故事,很快就到了位于后海北沿的 8 九门小吃 。一天的行程便从这里的早饭开始。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月盛斋、馅饼周、德顺斋、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恩元居,12家传统老字号共300多种品种的小吃,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叫卖嘈杂,在这儿坐下来吃点东西,仿佛很早之前的市井风光再现。
  吃过早饭,沿着后海往南走一小段路,就看到了 9 宋庆龄故居 。据说这里原来是旧醇亲王府花园。20世纪60年代修葺后宋庆龄在这里住了18年。再继续向前走,则是 10 醇亲王府(北府)。这里是什刹海王府游览中较为著名的一个景点,主人变过很多次,清初大学士明珠、乾隆十一子永理、光绪的父亲。后来,在近代历史上,更因为汪精卫等人曾在附近策划炸摄政王,轰动全国。
  午饭,我选择恭王府附近的 11 梅府家宴。这是梅兰芳先生生前常吃的私家菜,坐在店里,看着周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设计,以及餐具上栩栩如生的兰花手的造型,更觉新奇。更奇怪的是,这儿没有菜单给人点菜。服务员问过我们的人数以及大概的用餐标准,就自行安排了一桌有凉有热有荤有素有汤有羹有点心的全套家宴。听同桌的人聊起昨天去过的 12 庆云楼 ,原来就在烤肉季的隔壁,是一家鲁菜馆,原来曾是京城八大楼之一。九转大肠、糟溜鱼片、糖醋黄河鲤鱼、抓炒里脊、葱烧海参、葱辣驼掌等,想想就觉得流口水,瞬间决定晚上就去那里吃。
  一天的忙碌后,约上几个好友,穿梭在热闹的后海酒吧街,体验喧嚣热闹的夜生活。灯光、美食与美酒融于浓浓的夜色中,开启了另一种生活。后海南沿上的 13 启点酒吧 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它距离集中程度最高的酒吧街有一小段距离,不那么喧嚣,能够坐下来静静地喝两杯,看看河上的人们,很适合我这种已疲劳的人享受时光。
  钟鼓楼的西与南   久居胡同里,那些耳熟能详的景区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我开始探寻胡同深处人们的生活,希望能挖掘出他们身上更多内涵。自由地穿梭在什刹海的巷子里,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开始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竹园宾馆 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 金丝套地区 厉家菜 梅兰芳纪念馆
  当决定在什刹海住一个星期的时候,我便想在四合院中停留更久,于是选择了鼓楼西侧一条幽静的小巷里古朴的 14 竹园宾馆 。据说,这里是清朝末年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私邸,又传说曾是大太监安德海的花园。自清末以来,王荫泰、马汉三、董必武、康生等诸多历史名人相继在此居住。现在,住进这里,就感觉住进了历史中,园内的楼阁相续、长廊曲折、竹林荫翳、假山喷泉,或许每一处都有古人留下的故事。
  出门,沿着新开胡同和甘露胡同一直走到河边,经过大藏龙华寺、广化寺等,到了银锭桥,过桥,沿着河边往北走一些,便找到了 15 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 。这位和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将那么多的国宝级藏品无偿地捐给了国家,甚至不惜倾家荡产。院子是南北两溜儿平房。南面的平房正中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为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馆内有张伯驹生前的起居用具、线装书、画案、文房四宝等物品,似乎从中人们能读到他的思想。
  出纪念馆的门,紧邻着的就是 16 金丝套地区 。这个前海北沿和后海南沿的夹角地带,由柳荫街和前海西街将其与西、北两面的街巷分隔开来。细细地在其中走过,静静地数这18条胡同的名字和发生的故事:大小金丝、大小翔凤、南北官房、东西煤厂、东西口袋、前后井、毡子胡同、银锭桥胡同等。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民居与王府交错,从广亮大门到精巧的如意门,也有普通的墙垣门,无声地讲述着古老北京的历史。走在胡同里,和这里的老人们聊一聊,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似乎能摸到北京很多大事件的脉搏。
  在胡同里走累了,可以找个地方去吃午饭了。我个人推荐羊房胡同里的 17 厉家菜餐馆,虽然地方不大,却海内外闻名。厉家菜是宫廷菜,它的配方和制作技术均是祖传的。很多名人到北京都会来这里吃饭。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加拿大总理克拉克、拳王阿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影星成龙等都曾是厉家菜的座上宾。如果你运气够好,或许还能碰上正好来吃饭的某个名人呢。
  吃过午饭,在河边静静地坐一小会儿,体验悠闲舒适、无所事事的轻松。歇过了困乏,我又开始走街串巷。松树街、延年胡同、德胜门内大街,直到找到 18 梅兰芳纪念馆 。这里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朱漆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青砖灰瓦的大影壁,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幽静而安适。静坐,仿佛耳边有乐声和唱腔传来,闻声出院子,旁边便是幽澜阁,进去听一会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钟楼鼓楼东兴顺爆肚张火神庙后门桥同和居古韵斋(书画)渡口驿站
  清晨,听着钟声醒来,漫步出门,便走到了 19 钟楼 底。这座钟楼通高47.95米,面阔三间,楼中的大铜钟高7.02米,重63吨,有“钟王”的称呼。再向南100多米处,是 19 鼓楼 ,通高46.7米,面阔五间,楼内部通体彩画,金碧辉煌。钟声和鼓声,已经融入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沿着地安门外大街向南走,从一条小巷子穿进去,看到了 20 东兴顺爆肚张 。这家小店从1883年创办,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爆肚味道传统,祖上秘传的作料鲜美无比。烧饼也是一绝,刚出炉的饼,香酥可口层次分明,最少也有20层之多。我路过的时候,虽时间尚早,但慕名而来的顾客已经排成了长龙。
  沿着地安门外大街再往南走,过一个路口,就看到了路边挂满经幡的 21 火神庙 。这座小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称为火德真君庙。清时重修,改为琉璃瓦。庙内早年供奉火神、关帝和玉皇。据记载,这座火神庙是京城最早的皇家庙宇,香火繁盛。现在由于收费的缘故,少有人真正进去参拜,所以非常静谧。
  过火神庙,前面不远处的桥就是 22 后门桥 了。这座桥始建于元代,初名万宁桥,木结构,后改为石筑,俗称海子桥。又因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又称后门,所以叫后门桥。它是当时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元大都北京中轴线的北端起点。在悠长的历史时期,这座桥不断修复,至今仍然挺立着,桥上仍车水马龙。
  过桥,往河边走,从码头上船,往对岸开去。下船,首先看到的便是有200多年历史的 23 同和居 。它是旧京城八大居之首。三不沾、葱烧海参、糟熘系列、贵妃鸡、烩乌鱼蛋汤、烤馒头等都是特色菜品。
  饭后,可以去 24 古韵斋 看看,捧一杯清茶,赏几幅古画,即使并不懂艺术,也不妨碍做个特色收藏。喝够了茶,沿着河边一溜,望去都是酒吧。每个酒吧都各有特色,招牌精致。我印象较深的有“久锡翅吧”、“朝酒晚舞”、“ 25 渡口驿站 ”、“坚果酒吧”……如果看上哪家的风格,就进去坐一小会儿,品杯美酒,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博物馆里的天空
  背包环游世界的人总是致力于用最少的钱走遍更多的地方,领略更多风情。停留什刹海,在胡同和建筑里发现更大的世界。也和当地人交谈,试图找到他们生活的状态。
  皮影主题 酒店什刹海 国际公寓 郭沫若故居 恭王府 白大成家庭 艺术博物馆 什刹海八爷
  未到什刹海前,曾听朋友推荐 26 皮影主题酒店 ,因而第一站便奔那里去,看能否找到住下的地方。推开酒店的门,仿佛感觉进了光和影的世界,顶上是采光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天空。酒店里处处都是皮影,大厅中间的皮影戏台是特别定做的牌坊造型,牌坊是北京古城的独特景观,而25间客房都是按照传统皮影戏的角色分为生、旦、丑、净四种房型。很不巧,我没有预约直接前来的后果是房间没有空余,只能另找住处。最终从价格、位置、环境等多方面权衡考虑,选择了住在 27 什刹海国际公寓。对于背包一族,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清晨出门,不远处就是 28 郭沫若故居 。据说院子里的银杏与牡丹是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早晨会有微露挂在上面。简单看过故居,我走到了今天的主要目的地—— 29 恭王府 。人们都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我便扛着相机,带着干粮,在里面整整待上了一天,希望找到曾经记录了历史的印迹。花园入口西洋门、纯木结构大戏台以及“福”字碑这些著名的点当然去看,但细微处的一些景观也很有意思,竹林、编钟等等,也是内涵深刻。
  从恭王府出来,已是夕阳西下。正要回酒店,却碰到了一位记者朋友,便和他一起去 30 白大成家庭艺术博物馆 拜访。白大成的小院离恭王府很近,走路三五分钟就到了。他是“北京鬃人技艺”的唯一传承人,但家里的客厅里,面人、泥人、毛猴、脸谱、绒布玩意儿……却满满地摆了几个书柜,难怪要说这里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了。白老先生沏上一杯茶,和我们慢慢地讲着鬃人的故事和一些古老的技艺,以及传统工艺的传承。
  我喜欢走路,所以这之前的行程都是步行的,但对更多人来说,或许他们更喜欢坐着三轮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想坐车时听到正宗的老北京讲解,你一定要找准 31 “什刹海八爷” 。他们都是生活在什刹海附近胡同里的老北京人,也是在什刹海胡同游的三百多位三轮车夫中仅有的北京人。区分“什刹海八爷”有个窍门儿:他们的服饰特别,带有金黄色袖口的马褂,拴着紫红色长穗的腰牌,三轮车上有绸掸子。作为老北京人,他们对这里的历史张口道来,娓娓而谈,这也是北京的文化。
  望海楼 马海德故居 宅门涮肉 孔乙己酒家 烟袋斜街
  后海边上的 32 望海楼 是我清晨最想登临眺望美景的地方。它是一组三面环水、具有典型中国古典特色的建筑群,楼高二层,阁高三层,还有亭台楼阁、码头、花木栈道及遍植绿竹的广场。大晴天的时候,早早地登楼,视野会变得极广,似乎什刹海的全貌都能看着了呢。
  它旁边后海北沿24号的 33 马海德故居 是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马海德是阿拉伯裔美国人,祖籍黎巴嫩,原名乔治·海德姆。他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早年即投身于中国革命,在医疗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籍人,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一个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这两个第一就让他在历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
  午饭时选择了附近的 34 宅门涮肉 ,这是一家传统的老北京涮肉馆。古朴的门脸上挂着“宅门涮肉”的牌子,踏入餐厅,木雕窗棱、京剧脸谱、景德镇铜炉火锅、中式桌椅,整个餐厅弥漫着一股东方韵味。肉质鲜美细嫩,菜品绿色养生,又能在美食之余独享一份难得的静谧。
  饭后沿着河岸一直向北走,一路经过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等,在西沿上又看到一家别具一格的酒吧。往前不远,还有一家特色的餐厅 35 “孔乙己酒家” 。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处地道的杭帮菜馆,听人说,这里的绍兴菜非常出名,最出名的要数油酱毛蟹。下次再来时,一定要进去,体会一下鲁迅先生笔下“嚼几颗茴香豆”的感觉。
  一直往南散步到银锭桥,过桥走两步便是 36 烟袋斜街 。从地图上看,这条街是东北西南走向,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形似烟袋。一水儿明清古韵的建筑将这条232米长的“老街”装点得独具特色。遍布的酒吧和茶具、烟具、灯笼、风筝、剪纸、古玩等民间工艺品商店,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让人眼花缭乱。
其他文献
父亲萨空了是我最敬爱的人,他教我懂得人生,教我如何做人,与他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已化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到了我的骨髓里。如今,我已是年近九旬的老人,但与父亲在一起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给我起名“苦茶”  北平旧帘子胡同的那个小四合院是给我记忆最深的地方,因为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那里度过的。那是上世纪30年代初,我当时五六岁,在三座门附近的艺文幼稚园学习。父亲在中法储蓄会工
我的一个深圳朋友来北京旅游,在他游玩了多日后,对我说他在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够牛气。他感到北京非常牛气并不是因为北京壮观的现代化建筑群,或伟大的古迹,而是北京的餐饮业太牛气了。他这个深圳人,在深圳众多24小时营业的餐厅就餐习惯了,完全无法理解北京的餐厅居然还有上下班时间,又不是政府机关。朋友的北京之旅过于短暂,我还没来得及带他去簋街刷夜他就返回了深圳。我想,如果我带他去簋街刷一次夜,或许他才能理解这
隐约还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外婆的上衣挂着两根有简单修饰的小竹筒,两根小竹筒里面均有两片铜片,每当暮色降临时分,外婆总是靠坐在老屋的墙脚,从两根小竹筒里拉出那两片口弦,轻轻地拨动起铜片,一时间,低沉,深厚,简单而让人听了忧伤的旋律,便使整个夜空更加的宁静,致远。弹着弹着,外婆的眼神慢慢变得有些呆滞,有时眼角也会开始变得湿润起来。  外婆去世后,这两副口弦便挂在妈妈不常穿的彝族服饰上,妈妈也会偶尔
8月7日,以“发现房车世界”为主题的“2015第11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暨第6届中国国际房车露营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房车博览中心房车世界·阳光会议厅召开。来自行业品牌企业、主流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了发布会。展览会和露营大会于9月召开。展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旅居车(房车)委员会、21世纪房车和房车世界主办,北京露营者房车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展会引导需求,指导方向,整合资源、资本及品牌,集中
雅砻文化发祥地
疫苗全球化  在新冠疫情于全球流行了一年后,新冠疫苗开始实行大规模接种了。截至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种疫苗超4亿剂。“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已经创历史纪录。”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推动疫苗接种,例如韩国拟制定“疫苗接种假期”。  疫苗即将开始接种是年初众多媒体预言人类再过不久就能走出疫情的重要依据,但从实际来看,人類能否很快走出疫情仍众说纷纭。乐观如盖茨基金会负责
读书,无论古今,都是一件雅事,而且越是在古代,越是讲究氛围与意境的书香门第,读书愈发成为一种仪式,这在历代文房清玩中便可窥一斑。在风清月明、古朴悠然的书房中,读书不仅要有书案杌子,不仅要有红袖添香,就连翻书,也有专用的书拨。  说到书拨,很多现代人会感到陌生。看其形状,会觉得和现代的书签类似;摩挲其质感,又恍然如同“环佩叮当”的女子发饰,岂不知这种用于读书的工具,与书签、发饰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把
春风又绿,鲜花著锦。4月,我们准备了一组最美的花境:底蕴绵厚、诗情画意的婺源油菜花;西藏江南;气势撼人的林芝桃花;如梦如幻、清新烂漫的丹巴梨花,漫山遍野、娇憨婀娜的格拉达杜鹃花……来吧,“在春天,去看看那些花,看看那些美丽的生命”。
第一次走进五道营胡同,是今年春节的一个早晨,我去雍和宫游览,只是借此经过,却在我心底埋下了一个种子。车马喧闹的北京城之中,这条胡同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老街上各种各样的店铺鳞次栉比,青砖灰瓦的房屋,斑驳的院墙,间或夹杂着几家透着古典风韵或者西方风情的小店铺,从里面传出咿咿呀呀的唱片声,兼具各国特色的创意餐厅,每一家店都有它独特的趣味。因为当天匆匆而过,我没有细作打量就离开了。这就是我和五道营的头面之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称“六一居士”。他所谓“六一”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宦海沉浮,看透了人间冷暖之后,欧阳修深切体会到人需要返璞归真,回到最简单的状态。物质越是简单,精神世界越是丰盈辽阔。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幅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境界全出,韵味无穷。  梭罗为了自己的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